宋朝版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020-02-10唐宝民
唐宝民
李允则是宋朝的一名大将,他驻守雄州时,注意到雄州北门外有一大片开阔地,一旦战争爆发、辽国军队就会从北面出发直达雄州城下,使宋朝处于被动局面。李允则便想将雄洲城向北面扩展、在北门外修建一座副城,来加强主城区的防守。可是,由于当时宋朝与辽国已经修好多年,如果大张旗鼓地扩建雄州城,恐怕会引发边境事端。怎么办呢?李允则思考了一番,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雄州北门外有一座东岳祠,李允则便出资百两黄金,为东岳祠筑造了一个香炉。香炉造好了以后,没过多长时间,就被人盗走了(其实是李允则故意安排人偷走的),于是,李允则便重金悬赏捉拿盗贼,同时在沿途张贴告示进行追捕,但一连很多天过去了,事情毫无进展。李允则便召开会议,他在会议上对属下们说:“东岳祠孤悬在北门外,治安问题难以解决,为了防备盗贼,我们要在东岳祠北面筑一道墙,将东岳祠围在城里,这样一来,盗贼就容易防范了。”部下们虽然不明白李允则的真实意图,但都纷纷表示同意。这样几天以后,就开始动工了,很快在东岳祠的北面筑了一道墙,又把这道墙与雄州城北面的墙连接起来,实际上就筑成了一座副城,完成了对雄州主城的防御任务。当宋朝方面开始筑墙的时候,辽国方面也得到了消息,但由于事先他们已经知道了东岳祠丢失香炉的事,便以为宋朝筑墙真的是为了东岳祠的治安安全,便没有感觉有什么不正常,就这样,李允则略施小计,既达到了扩城的目的,又没有引起边境风波。
何承矩也是宋朝的一位军事将领,有一年,朝廷调任他驻守澶州,他发现澶州瓦桥關北面与辽人为界,其间地势平坦,无任何高山河谷可资屏障。他担心一旦战端兴起,澶州北面无险可守,就打算把这块地方变成一片水塘,用来起防御作用。但当时,北宋与辽国已经修好多年,修建水塘的意图一旦被辽国发现,极有可能会引发事端,何承矩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先命人在北面修了一座爱景台,又在爱景台的周围种植了大片蓼花,然后又把水引到爱景台周围,每天与属下们泛舟饮酒、吟诗作赋,并写下《蓼花吟》数篇,和在座的宾客、属下一起唱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命人将水塘不断向北扩展,种植了大片蓼花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数百里水塘景区,供游人泛舟嬉戏。其实,从一开始修建水塘起,就引起了辽国的注意,但通过观察,辽国发现何承矩修建水塘的目的只是用来游玩,也就没有理会。如此几年过后,澶州以北与辽国接壤的空地全部变成了水塘,成了抵御辽人入侵的重要屏障。
以上两个故事,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在书中记载的,两个故事有着相同的特点,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而达到修建防御设施的目的。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李允则与何承矩两位将领的聪明才智。
选自《山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