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中国特色的强国战略

2020-02-08孙燕妮白晓军

智能制造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业化强国

孙燕妮 白晓军

摘要:为了发展经济、壮大制造业,并在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中抢占全球有利地位,我国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本文从战略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与“德国工业4.0”的对比等方面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

1 引言

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和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国根据现实国情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2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背景

2.1 顺应国际形势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为了发展经济,更好地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将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的根基,并纷纷出台发展制造业的相关举措,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高端制造领域的有利位置。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我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2.2 中美贸易摩擦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为了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想办法打压中国的高精尖企业。美国编造各种理由宣布对中兴禁售关键电子元器件,之后又以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为由,禁止华为设备在美国销售,将中国曙光等5家超算实体列入“禁售实体名单”,禁止他们从美国的供应商采购零部件,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中國制造2025》应运而生。

2.3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

虽然我国制造业种类齐全,涵盖面广,但是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很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制造业“短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3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建设成拥有雄厚产业规模,优良产业结构,良好质量效益,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制造强国。

3.1 总体结构

《中国制造2025》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八九十”的总体结构。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走战略,四项原则,五条方针,五大工程,八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十大领域(图1)。

《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几方面的强国特征,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3.2 强国战略三步走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明确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规划(图2),它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是我们实现强国战略的第一步。

图2是三步走战略为实现制造强国所规划的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一步,利用2015~2025年十年时间使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其中到2020年,制造业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优势产业,到2025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第二步,利用2025~2035年十年时间,中国制造业水平将由之前的初步迈入强国行列上升至强国中位水平,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利用2035~2045年十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并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产业体系。“三步走”战略以中国制造“十年磨一剑”为战略目标,争取实现制造业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4 《中国制造2025》VS德国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为提升其工业竞争力而制定的先进制造业战略,目的是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关键点就是“原材料(物质)”=“信息”,智能工厂中使用了含有信息的“原材料”,制造业终将成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提出的目的都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升各自工业的全球竞争力,但是两国在制造业所处的阶段、生产基础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理解和认识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发展策略——德国工业4.0战略,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比较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德国已经成功跨越工业3.0阶段,而我国还处于工业2.0中后期阶段,德国的目标是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制造强国发展,而我国与制造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必须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5 两化融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起步晚,发展缓慢,工业化中后期遇上信息化浪潮,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先工业化再信息化,为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加速追赶发达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两化融合”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同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图3),并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迈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一些关键领域的融合不断加深,其汇聚点即制造业信息化,可见智能制造是其主攻方向。

当前,全国两化融合正在向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且水平更高的方向持续迈进。2019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86.7,提前完成2020年设定达到85的既定目标。我国两化融合发展重心已由“深化局部应用”转向“突破全面集成”,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现大范围应用普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融合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两化融合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夯实。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不足等依然是两化融合工作发展的掣肘,但以两化融合发展为主线的工业强国之路毋庸置疑。

6 关于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几点建议

未来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探索并坚持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下面就具体落实工作提几点建议。

6.1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发展经济首先要搞好实体经济,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已经成为国家间博弈的重要砝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提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真正做到“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6.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通科研成果和产业化之间的鸿沟,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

6.3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基本方针之一。制造仪器、操作设备都需要优秀的技术工人,大国工匠呼之欲出,必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更多优秀的产业技术工人,弘扬“大国工匠”的优秀传统。

6.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外企业合作,以借鉴促发展,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面对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中国制造在保障国内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走出国门,积极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可见中国已是国际合作的积极参与者。

7 结语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才开始奋起!”一系列研究分析表明,《中国制造2025》是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符合我国现实发展需要的强国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坚信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使命担当砥砺前行,坚定强国战略三步走,就一定能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国战略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雷玉勇,杨桂林,贾强.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徐慧颖.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科技信息(学术研究)[J].2007,(18),202.

[3]侯佳,许栋刚,张黎强.现代制造技术的瓶颈与潜力分析.电子制作[J].2013,(06),107+87.

[4] 秦忠.東盟四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5]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 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工业化强国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强国有我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秦晋争霸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