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灭绝”了的“掌中象”

2020-02-08

大自然探索 2020年12期
关键词:猛犸长颈中风

有“掌中象”之称的“索马里象鼩”,与大象、土豚和海牛有亲缘关系,它是一种如老鼠般大小,长鼻子、大眼睛、尾巴上有很大—簇毛的动物。自1973年以来没人见过它的活体,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它的标本。最近,科学家通过分析后发现,索马里象鼩可能依然存活于索马里岩石地区。科学家在该地区的12个不同区域设置了共1259个“陷阱”。用花生酱、燕麦片、酵母片作诱饵,最终发现了12只索马里象鼩。科学家还发现,这种动物只出没于岩石裸露、植被相对稀疏、很少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因此很多年来没有人发现其踪迹,误认为索马里象鼩已经灭绝。

千万别忽视“小中风”

中风是指由于脑动脉变窄或血栓引起脑部缺血、造成脑细胞死亡,从而导致偏瘫或失语等症状的疾病。据统计,2016年全球有1370万^新发中风,其中中国人占40%。在2416名中风患者中展开的一项研究表明,其中549人都在中风前7天内经历过小中风(一过性脑缺血)。小中风的症状和中风类似,但持续时间大多不超过5分钟,且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虽然医生现在还不确定患者在小中风发作后是否一定需要立即就医,但当患者意识到自己发作小中风后,应在几小时内寻求医疗措施。以预防后续中风发作。

多种癌症或都与肥胖有关

科学家最近发现,肿瘤的形成可能与肥胖有关。肥胖者不但身材比一般人的宽大,身体器官也比一般人的肥大。然而,器官肥大的部分并非由脂肪细胞构成,而是由该器官的正常细胞构成。科学家已知,细胞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不受控制地大量增殖,最终形成肿瘤。因此,从理论上讲,肥胖者器官中的细胞数量更多,所以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数量就更多,形成肿瘤的风险自然更高。

珊瑚白化藻类面临困境

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的珊瑚礁,为近1/4的海洋物种(包括海龟、鱼、蜗牛和蠕虫等)提供了栖息环境。图中,从海葵中探出脑袋的小丑鱼与珊瑚、海葵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自然界中的万花筒般的视觉效果。但科学家预测,由于海洋酸化、全球变暖、破坏性捕鱼和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到2050年,珊瑚礁可能会减少90%。温暖的海水已造成珊瑚大规模白化,同时,失去鲜艳颜色的珊瑚也会失去对藻类的保护作用,让生存其中的海洋物种面临饥饿和患病的风险。

海上营救:锁定“瞬时吸力水域”

当船只在海上迷航或沉没时,搜救队通常利用计算机模型来判断救援目标位置。计算机模型通过整合来自卫星和近海传感器的信息来预测救援目标的漂流路线,由此确定该目标最可能出现的位置。如果第一次没有搜寻到救援目标,那么模型会把此次搜寻失败的反馈信息作为下一次搜寻的补充信息,以提高接下来制定的搜寻路线的准确性。

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模型算法,可预测漂流目标在失踪3小时内所到过的位置。与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追踪物体的原理不同,这种新算法可定义出一片“瞬时吸力水域”,即该区域内的水流和波浪会一起将漂流目标拉入该区域内使其无法脱身。结合实时的海浪和天气情况,利用这种算法可找出瞬时吸力最强的区域,并用速度和方向来描述“速度场”(即区域内海水的运动)。速度场随海面条件变化,移动得非常缓慢,慢到足以拖动漂流目标随其一起移动,就像磁铁在桌子下面移动时可沿着桌面拉动铁制品一样。一旦新算法锁定漂流目标最可能存在的瞬时吸力水域,搜救隊基本上就能预测漂流目标最终会出现的位置。

科学家认为,在搜救行动早期重点关注“瞬间吸力水域”将有助于提高搜救成功率。但这种新算法目前仅可作为现有搜救手段的辅助手段。科学家在未来还将研究风力和浮力对速度场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漂流线路预测的准确性。

发现两百具猛犸骨骼

最近,在墨西哥北部一个机场建筑工地,人们从地下挖出了两百具哥伦布猛犸的骨骼,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猛犸遗迹。

哥伦布猛犸大约在100万年前到达北美,它们的身高可达43米,寿命与人类差不多。与那些毛茸茸的欧洲猛犸不同,哥伦布猛犸没有太多毛发,这是为了适应北美的温暖气候。哥伦布猛犸的分布从加拿大延伸到尼加拉瓜,在1.3万年前至1万年前灭绝,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史前人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猜测,这次发现的猛犸当初可能陷入了湖岸边的泥淖中无法脱身,因饥饿或溺水而死,而它们受困泥淖可能是被史前人类所逼。如果这是真的,就可能意味着人类会捕杀大量猛犸作为主要食物(这与研究人员以往的观点相反)。然而,这次发现的猛犸象骨骼上没有任何能表明曾遭受人类屠宰的痕迹。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些猛犸的死亡是因为冰河时代结束后天气变暖,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长颈龙是海洋动物吗?

长颈龙是一种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其化石在100多年前被发掘,但人们一直未能还原其外貌。长颈龙生活在大约24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当时地球上第一批恐龙出现。长颈龙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长度占体长的3/4、同时也能作为工具伏击猎物的脖子。从已发掘的化石标本看来,长颈龙的体长最长达6米,最短的也有1.5米。然而,长颈龙到底是陆生动物还是海洋动物?它们体长的差异仅仅是同种长颈龙的幼年和成年的差异。还是不同种长颈龙之间的差异?这些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很长时间。

最近,科學家再次检验长颈龙标本,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和重构技术复原出长颈龙骨骼的图像,由此发现了一些关键细节。例如,从图像上看,长颈龙的鼻孔位于鼻子顶部。科学家猜测:这是为了方便长颈龙在浮出水面时进行呼吸,因此长颈龙很可能是海洋动物。另一方面,小型长颈龙的骨骼上有多个生长轮(又称年轮,可代表生物的年龄),这表明它们虽然体形较小,但已经成年,所以大、小型长颈龙其实是不同的物种。科学家推断,大、小型长颈龙在灭绝前很可能和平共处,它们颈部长度的差异决定了它们捕食对象的体形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存在争夺食物资源的问题。

一些微生物为什么“不死”?

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用来维持生命的能量,比绝大多数已知的其他生物都少。科学家综合分析了有机碳分解率、氧气可利用率和这些微生物数量等环境因素后发现,它们的每个细胞利用能量的速率仅是以往研究的其他生物的这一速率最小值的百分之一。这刷新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新发现的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古细菌,它们只需极少的能量便能存活。这似乎意味着在其他星球也可能存在如此顽强的生命。但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些微生物只需消耗如此少的能量就能存活数百万年。他们推测,这可能和这些微生物具有通过降低代谢速率让自己进入“不死”状态的某种能力有关。

在被盐晶体密封起来的水滴中,包裹着以“生命悬停”方式存活了3万年的微生物。

睡眠不足 减肥不易

要想减肥,人们通常认为饮食和运动最重要。一般情况下,减肥的目标是减少身体脂肪,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肌肉。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限制饮食热量的相同条件下,两周内,每晚睡5.5小时(科学家推荐的成人睡眠时间是每晚7~9小时)的研究对象与每晚睡8.5小时的研究对象相比,前者的脂肪损失较少,但却损失了较多的非脂肪组织(包括肌肉)。另一项研究显示,在为期8周的时间里,每周只在周末两天睡够推荐的睡眠时间,其余5天均减少1小时睡眠,也会出现脂肪损失较少、非脂肪组织损失较多的结果,也就是说,即使在周末补觉,也不足以扭转睡眠不足对减掉脂肪带来的负面影响。

睡眠会影响我们体内两种重要的食欲激素——瘦素和胃饥饿素。瘦素是一种降低食欲的激素,当瘦素水平较高时,我们通常会有饱腹感。胃饥饿素是一种刺激食欲的激素,又被称为饥饿激素,它被认为是产生饥饿感的来源。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人体内的胃饥饿素。减少瘦素。而一项对1024名成年人的相关激素研究也发现,较高的胃饥饿素和较低的瘦素与睡眠时间短有关。这再次证明,睡眠不足会导致食欲变大,从而引起体重增加。

纸质传感器探测森林火灾

近年来,森林火灾在世界各地肆虐,严重程度不断上升。目前,探测森林火灾仍需依赖人工检查:大多数灾情由一般民众上报,其余的由护林员在常规徒步巡查时上报,或由瞭望塔观察员上报。然而,这些方式往往会导致上报的灾情滞后于实时情况。此外,卫星或从森林上空经过的飞机在观测到空中的大量浓烟时也会上报火情,但当浓烟从地面上升到足以被它们观测到的高度时,火其实已经经烧得很大。

为了及时发现森林火灾,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种廉价、便捷的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构造很简单——印有金属盐的普通纸张,单价不到人民币3元钱。纸张传感器被置于树干根部,并连接至外接电极。当大火使周围温度骤然升高时,纸上的金属盐转化成液态,产生电流并传至电极,使电极驱动的发射器向外发射无线信号。一旦附近的接收器收到瞄号,就会立即上报火情。

未来,科学家准备扩大发射器的无线信号范围,从而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此外,他们还计划在纸张传感器表面安装保护装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耳内设备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早在20余年前,迷走神经电刺激疗法就被用于缓解癫痫症状。刺激迷走神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脑的某些功能。但这种疗法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在患者颈部植入电极。科学家最近研发了一种类似于耳塞的电极设备,它能在患者的耳道中以不被察觉的电脉冲刺激患者的部分迷走神经。

科学家对36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志愿者测试了该设备的效果。在实验中,志愿者在该设备刺激下学习汉语(对这些志愿者来说难度很大)。结果,不少志愿者说该设备产生的刺激较明显提升了他们学习汉语的能力。

猜你喜欢

猛犸长颈中风
长颈负泥虫搜寻记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国猛犸古象,从北方冰原走来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长颈好吗?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