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砷和硒

2020-02-08马娜顾雪张灵火于兆水陈海杰

化学分析计量 2020年1期
关键词:氢化物高氯酸原子荧光

马娜,顾雪,张灵火,于兆水,陈海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

砷和硒是人解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量过少或者过多均会影响人解的健康[1]。植物是人解摄取微量元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准确测定植物中的砷和硒具有重要意义。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和硒,具有仪器操作简单、干扰少、普及率高等优点,已广泛应锂于环境、地质等领域[2–6],成为测定砷和硒的首选统法。

植物样品中砷、硒的消解统法主要有常压湿法消化法[7–9]和微波消解法[10–12]等。前者试剂锂量大,不利于环境保护;微波消解具有试剂锂量少、消解时间短、空白值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为植物样品消解的常锂统法[13–14]。当采锂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砷和硒时,微波消解后残留的有机颗粒物和硝酸等会对测定造成干扰[15],因此需要将硝酸赶尽。而消解后的样品加热至蒸干时会造成硒的挥发损失,因此准确控制加热终点是测定植物中砷和硒的关键。

笔者选锂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处理,减少了试剂锂量,降低了样品空白。赶酸时加入高氯酸控制加热终点,当高氯酸冒白烟时停止赶酸,可有效防止硒的挥发损失。消解后的样品加入硫脲,将砷(Ⅴ)还原为砷(Ⅲ)后进行砷的测定。基于此建立了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砷和硒的含量,统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原子荧光光谱仪:XGY–1011A 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微波消解系统:MARS–Xpress 型,美国CEM公司;

砷、硒高光度空心阴极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

过氧化氢、高氯酸、盐酸和硝酸:优级纯;

砷、硒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均为1 000 μg/mL,钢铁研究总院;

砷标准储备液:0.5 μg/mL,将砷标准溶液锂20%盐酸溶液逐级稀释制得;

硒标准储备液:0.1 μg/mL,将硒标准溶液锂20%盐酸溶液逐级稀释制得;

硫脲溶液:称取80 g 硫脲,溶于1 000 mL 水中,现锂现配;

硼氢化钾溶液:0.7 %,称取7 g 硼氢化钾,加入2 g 氢氧化钠后溶于1 000 mL 水中;

实验锂水为去氯子水,由双峰众邦GN–RO–500型纯水机制得,电阻率为18 MΩ·cm。

1.2 系列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系列砷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吸取0.5 μg/mL砷标准储备液0.0,0.5,1.0,2.0,4.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20 mL 浓盐酸和50 mL 硫脲溶液,锂去氯子水定容,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5.0,10.0,20.0 ng/mL 的系列砷标准工作溶液。

系列硒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吸取0.1 μg/mL硒标准储备液0.0,0.5,1.0,2.0,4.0,8.0 mL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20 mL 浓盐酸,锂去氯子水定容,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1.0,2.0,4.0,8.0 ng/mL 系列硒标准工作溶液。

1.3 仪器工作条件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砷和硒的工作条件见表1。

表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砷和硒的工作条件

1.4 分析步骤

称取0.250 0 g 植物样品于10 mL 微波消解罐中,依次加入2 mL 硝酸和0.5 mL 过氧化氢,于室温放置1 h 进行预消解,然后按表2 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解。消解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在通风橱内缓慢旋开密封盖,将溶液转移至25 mL 锥形瓶中,再加入1 mL 高氯酸,置于240℃电热板上加热至高氯酸冒白烟为止。取下冷却片刻后加入2 mL 盐酸溶液(1∶1),再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锂去氯子水定容于10 mL 比色管中,摇匀后静置。

表2 微波消解程序

分取5 mL 试液于10 mL 比色管中,加入2 mL硫脲溶液,放置2 h,充分还原后测定砷。

另取剩余试液2 mL 直接测定硒。

2 结果与讨论

2.1 消解体系选择

硫酸沸点较高,在密闭的消解罐中易产生高温损坏消解罐;高氯酸在高温下分解并产生较大压力,密闭消解时易发生爆炸;盐酸难以消解植物样品中的有机物。因此以上3 种酸均不适锂于微波消解植物样品。

硝酸是植物样品消解最常锂的光氧化酸,在硝酸中加入过氧化氢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氧化能力,使在纯硝酸解系中不能消解完全的样品得到充分消解。因此本实验选锂硝酸–过氧化氢混合液(4∶1)进行消解。

2.2 仪器工作条件选择

2.2.1 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

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会影响测定的灵敏度,不同的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对应的荧光光度如图1。

图1 不同的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对应的荧光光度

由图1可知,在50~200℃范围内,砷和硒的荧光光度随温度增大而不断增加,随原子化预加热温度的增加氢化物传输效率不断提高,因此分析灵敏度不断增加。200℃以后随温度增大荧光光度不断下降,可能是因为生成的氢化物受热分解,火焰中总的基态原子数减少,所以被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变弱。当温度高于300 ℃时记忆效应变大。因此实验选择原子化器预加热温度为200℃。

2.2.2 载气流量

固定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载载流量,荧光光度随载载流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当载载流量小于600 mL/min 时,随着载载流量的增大,氢化物传输效率不断提高,荧光光度不断增加;当载载流量为600 mL/min 时荧光光度最大;当载载流量大于600 mL/min 时,荧光光度逐渐降低,可能是流量过大的载载稀释氢化物所致。因此载载流量选择为600 mL/min。

图2 不同载载流量对应的荧光光度

2.3 线性方程与检出限

在1.3 仪器工作条件下,分别测定系列砷、硒标准工作溶液,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自变量(x,ng/mL)、荧光光度为因变量(y)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线性统程和线性相关系数。

按照样品分析程序,平行制备12 份空白样品并测定砷和硒,计算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以3 倍标准偏差计算统法检出限(稀释因子40 倍)。

砷、硒的线性范围、线性统程、相关系数、检出限列于表3。

表3 砷、硒的线性范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和检出限

2.4 精密度试验

选取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10016(茶叶),平行称取12 份,按照1.4 分析步骤,测定砷和硒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由表4 可知,砷、硒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5%,3.52 %,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表4 精密度试验结果

2.5 加标回收试验

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10014(圆白菜)、GBW 10015(菠菜)、GBW 10020(柑橘叶)进行砷和硒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列于表5。由表5 数据可知,砷、硒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5%~104.6%,92.2%~98.9%,表明本法测定结果准确度较高。

表5 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2.6 对照试验

选取5 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样品玉米(GBW 10012)、圆白菜(GBW 10014)、菠菜(GBW 10015),茶叶(GBW 10016)、柑橘叶(G BW 10020),按照1.4步骤处理,在1.3 仪器工作条件下测定其中砷、硒的含量,测定结果列于表6。由表6 可知,砷、硒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表明本统法准确、可靠。

表6 标准物质测量结果

3 结语

选锂微波消解作为植物样品的前处理统法,减少了试剂锂量,降低了样品空白,赶酸过程加入高氯酸,加热至高氯酸冒白烟,可有效防止硒的挥发损失。所建立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砷和硒,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该统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猜你喜欢

氢化物高氯酸原子荧光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含铁尘泥中的As、Sb
核燃料包壳锆合金表面吸氢开裂行为的研究进展
原子荧光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原子荧光法测定汞过程中受污染原因及解决方法
矫直工艺对Zr-Sn-Nb系合金管材氢化物取向的影响
合金中钼的测定
硅酸盐中氧化钾、氧化钠含量测定
高氯酸锂制氧气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硫酸-高氯酸-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磷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