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培养
2020-02-07唐崟
唐崟
【摘 要】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一些大学生的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开始偏离主流价值观,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不强,这就需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卫生;健康意识
【中图分类号】F5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27-01
1 公共衛生与健康意识概述
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是一种社会道德意识,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范与准则。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清楚、精练地概括了健康的含义。在王启威编著的书中,其主要介绍了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健康意识、净化校园环境为宗旨从大学生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等方面对大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进行了介绍[1]。该书的内容与生活、学习实际紧密相关,内容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可以切实帮助并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求。《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一书值得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阅读学习,帮助大学生提高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
通过进行调查可知,发放的2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2039份,其中男889人,女1150人,医学院校1100人,非医学院校939人。本科生1 590人,专科生449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掌握一些公卫方面的知识有必要,然而,根据数据显示,只有38%的学生会自己积极去了解一些公卫方面的知识,74%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设一些这方面的课程,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应急训练。在“您希望获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途径”中,最终的选项前三位的是网络(750次)、电视(400 次)、学校教学(360次);在“您最想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哪方面的信息”中,前三的是防范措施(1540次)、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1599次)、医疗救援(1 150次)。
2 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教育与培养,需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原则来自教育学、医学等理论[2],需要反映多种学科研究的一般性规律,同时要体现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教育的特殊性规律。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即高校在向学生普及、传播卫生健康知识时,要尽量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不能绝对化与片面化,以免误导大学生。与此同时,即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知识需求等实际,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2要坚持普及性原则
即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培养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使专业深奥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通俗化[3],从而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实现知识的普及。
3 高效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以及健康意识培养的目标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培养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明确的培养目的与重要的培养意义。伴随大学生思维的逐渐成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对社会、他人、自我的认识逐渐趋于稳定,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培养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1)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形成对健康的正确认知,逐渐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2)改善大学生对公共卫生及个人健康的态度。态度的改善是建立在不断学习健康知识基础上的,并受到校园周围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可以为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动力。(3)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以及自我保健能力,预防一些生理与心理上的疾病,如某些慢性传染病、由于承受能力差而自残或自杀的行为等[4]。
4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道德观念与思想品德的养成。比如,利用健康生存知识教育便能够阐述透彻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社会美德,健康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正确道德观念与思想品德的人,所以通过髙校的健康教育也可以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思想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
(2)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净化,促进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倡大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的过程,这将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使校园环境得到净化,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大学生“大卫生”观念的形成[5],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大卫生”观念要求每个人都要为了公共卫生与健康而努力,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发展是一项人人有责且人人受益的事业。如果大学生在高校的健康教育中形成“大卫生”观念,当他们毕业步入社会后,将会给社会做出极大的贡献。
5 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一些道德规范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是一项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培养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大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念与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长足动力。《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一书中对培养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指导高校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亚丽.浅析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99.
[2] 叶桂林.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评《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3):481.
[3] 何杰明.厦门地区大学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1-2+13.
[4] 石玉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4):189-190.
[5] 邢睿.新疆高校大学生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的评价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