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感培养刍议
2020-02-07唐重
唐重
数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建立良好的数感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来,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建立数感
《課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对数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数的内涵。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悦的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数的存在,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从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有的说出本班人数,有的说出自己的座号,坐在自己前后左右有多少人;有的说校园内有多少棵数,楼梯有多少个台阶;有的说一本故事书有多少页,一页有多少个字;有的说家中电话号码;有的说家中车牌上的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建立数感。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数感
“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我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厘米、1米的长度,同桌之间互相测一测身高、头围、胸围、手臂;然后带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小组合作用一根10米长的绳子实际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和宽度,校园内花圃的长度和宽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等长度单位的认识。最后我又随机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以绳子当篱笆,去围一块地,开展“看哪个小组围得多”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加入到活动当中。他们想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围法,有靠一边围墙的,有在操场上围成长方形的,还有找一个角靠了两边墙围的……学生通过相互比较,最后选出最佳的围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就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单位概念教学“鲜活”了起来,学生也更加喜欢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估算训练中发展数感
《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来发展学生的数感。例如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妈妈上街购物,想买鞋子243元,买自行车679元。请你帮妈妈算一算,她带去1000元钱够用吗?”很快学生想出不同的估算方法,有的学生认为:“200加600等于800,43加79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多一点,妈妈带的钱够用。”有的学生认为:“243小于250,679小于70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小,妈妈带的钱够用。” 有的学生认为:“这个数比200+600大,比300+700小, 因此,妈妈带的钱够用。”我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对不对,而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后才做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知道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了解估算的基本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数感。
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化数感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赞科夫)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解决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来。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比如教学《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时,我这样创设情境:星期天老师想带全班同学到翠屏山游玩。如果租车去,客车每辆限坐24人,小轿车每辆限坐6人,全班50位同学和4位老师。如何租车比较合理?请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设计一种租车方案,比较哪种方案最佳?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于是种种租车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2辆大车,1辆小车比较好。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估算等活动,加强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