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恩阳金融业发展建议
2020-02-07邓洪昆
邓洪昆
恩阳区2013年1月成立,属川陕革命老区,是巴中市“一城两翼”空间布局的西翼,幅员1177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街道)、443个村(居),总人口65万。新区成立以来,坚持把发展金融业作为加快新区发展步伐的重要抓手,全区金融业呈现出存贷增长趋快、投放结构趋优、融资渠道趋宽、风险防控趋强的巨大变化,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9年9月,全区银行业机构实现存款余额88.11亿元,同比增长12.06%,贷款余额152.01亿元,同比增长4.35%,新增信贷8.21亿元,存贷比达到57.97%,较年初提高2.33个百分点,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4亿元,担保公司当年融资担保额0.5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16亿元。
主要做法及成效
——金融体系日益健全。新区成立以来,区政府不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对接,积极创造良好金融环境,促进金融机构落户新区。截至目前,金融机构由建区的4家增加至14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7家,在全区城乡设置营业网点59个,从业人员324余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家,担保公司1家。中国人寿、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5家保险公司。全区共布放POS机356台、ATM机152台,城乡银行营业网点数量61个。
——金融服务更加有力。出臺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等政策,设立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三大基金”推动财金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在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建设、教育卫生及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项目上,完成70多个项目战略合作签约,授信金额近100亿元,促成实际融资超过50亿元。区内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6.17亿元,项目贷款余额20.47亿元,企业贷款余额9.35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30.06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创新金融新模式,针对不同群体,通过单列信贷资源,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制定“惠农产权贷”“惠林产权贷”“芦笋贷”等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出台《巴中市恩阳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链接全区非银行部门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形成统一、高效、规范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征信体系。对守信企业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惩戒措施,在项目审批、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予以限制。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千方百计通过重组、诉讼、资产转让、核销等方式消化存量不良贷款。目前,全区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1%以内。
几点建议
——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府职责。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区政府应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了对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明确部门责任和奖惩制度,从而提高区级相关部门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改善新区金融环境,助力新区发展。二是优化合作平台。按照“政府搭台、金融唱戏、服务企业”的思路,可以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搭建与银行的交流平台,密切银政、银企和政企信息交流,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各方合作的实效性。三是优化金融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法院要定期发布信用红色预警,协助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建议新建企业融资需求、银行信贷产品项目库,将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的信贷产品及时发布。
——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一是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模式来开发一批贷款新产品,特别是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支持绿色生态种植业、设施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和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的金融需求,突破传统抵押模式,盘活农村资源。二是通过创新担保模式,融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强化社会资本在融资担保中的参与度,比如,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融资”的思路,引导各类资本成立贷款中介组织,为急需信贷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三是可以通过创新抵押模式,来缓解企业贷款抵押中存在的难题。借助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或个人资产进行评估核权划股,以股权这一无形资产替代房产、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产用于抵押贷款。
——坚持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强化诚信宣传。企业要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办事,坚持诚信经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通过依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二是深化企业改革。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经营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对接资本市场。强力引导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挂牌上市工作,以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不断为本土企业发展增添实力、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