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湾主要经济贝类胃含物中微、小型藻类组成

2020-02-07朱根海丰卫华

海洋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潮间带贝类藻类

朱根海, 丰卫华

(1.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12; 2.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12)

三门湾位于浙江东部沿海, 属于半封闭海湾。北距定海港140公里, 南距海门港60公里, 北靠象山半岛, 与象山湾相隔最短的蜂腰宽10~13公里。湾口宽度约为22公里, 从湾口到湾顶纵深约42公里。整个三门湾的海域面积约775平方公里, 其中, 潮滩面积约为295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海域底质肥沃, 底栖硅藻丰盛, 养殖业发达, 是浙江省主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

本文依托三门核电周围环境影响综合调查, 对湾内自然环境泥滩、岩礁和沙质类潮间带的中、低潮区的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的微、小型藻类组成进行了调查与食性分析, 为了解三门湾主要经济贝类资源和合理规划贝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2018年4月、7月、10月、12月和2019年1月的大潮期在三门湾潮间带的中、低潮区采集了5种经济贝类(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 采样站位见图1。T1、T2、T6和T8断面均为泥沙或砂泥滩; T3、T4、T5、T7和T9断面的中、低潮区均为岩礁, 但在大潮最低潮区含有少量砂泥。

泥滩采用25 cm × 25 cm正方形取样框, 岩礁采用随机抛投10 cm×10 cm正方形取样框, 每个测站采集4框。泥滩挖取30 cm深的底泥, 经孔径0.5 mm的筛网分选出贝类样品; 岩礁采集样框内的贝类样品。所有现场样品用5%甲醛溶液固定, 带回实验室鉴定、分析。所有样品采集、保存、称重、鉴定等均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9-2007)进行。采集的样品经处理后取出消化道和整个胃含物, 在光镜下鉴定微、小型藻类的种类[1-4]。微、小型藻类是根据实测数据, 以藻类细胞个体计数, 细胞个体大于20 µm的为小型藻类; 细胞个体小于20 µm的为微型藻类。

2 结果分析

2.1 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布特征

三门湾潮间带主要经济贝类为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 这5种贝类在湾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根据每个季度定量和定性采集到最密集的种类分布确定最高个体密度和最高生物量。彩虹明樱蛤Iridona iridescens (Benson, 1842), 在三门湾沙质泥滩潮间带一年四季均有分布, 含砂量少的泥滩中潮区仅1.43 g/m2和8 个/m2; 在砂质 泥滩中、低潮区彩虹明樱蛤比较多, 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最高, 分别为10.24 g/m2和384个/m2。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 1818), 主要分布在三门湾内泥质和砂泥质的潮间带, 且砂泥质区数量较泥质区多, 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最高, 分别为45.76 g/m2和16 个/m2。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cullata (Born, 1778), 是湾内岩礁相潮间带分布最广和生物量最大的双壳类, 一年四季湾内岩礁相潮间带都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岩礁和岩石的中、低潮区, 夏季最高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可达1 600 g/m2和640个/m2。青蚶Barbatia virescens (Reeve, 1844), 湾内岩礁相潮间带的主要经济贝类, 广分布于岩礁岩缝中, 年平均生物量为 8.8 g/m2和平均栖息密度为48个/m2, 夏季密集区多达 32.8 g/m2和 192个/m2。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 (Hinds, 1843), 湾内有淡水流入砂泥滩潮间带的主要经济贝类, 广分布于含砂量高的砂泥质潮间带中、低潮区, 春、冬季数量比较多, 中、低潮区最高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可达38 g/m2和112 个/m2。

图1 三门湾潮间带生物采样站位 Fig. 1 Sampling station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Sanmen Bay

2.2 三门湾经济贝类胃含物中主要微、小型藻类

三门湾潮间带5种经济贝类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的胃含物, 经显微观察、鉴定出微、小型藻类9大类 69 属 143 种。其中, 硅藻门41属108种, 占75.5%; 甲藻门13属18种, 占12.6%; 绿藻门和金藻门分别为4属4种, 占5.6% ; 蓝藻门和隐藻分别为2属3种, 占4.2%; 其他类为3属3种, 占2.1%(种类名录见表1)。泥沙质潮间带彩虹明樱蛤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38种, 其中, 硅藻占84.2%, 其他类占15.8%。泥滩潮间带缢蛏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49种, 其中, 硅藻占81.6%, 其他类占18.4%。岩礁潮间带僧帽牡蛎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54种, 其中, 硅藻占 79.6%, 其他类占20.4%。岩礁潮间带青蚶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46种, 其中, 硅藻占80.4%, 其他类占19.6%。泥沙质潮间带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37种, 其中, 硅藻占75.7%, 其他类占 24.3%。

泥沙质潮间带彩虹明樱蛤胃含物中出现的个体小于20 µm的主要微型藻类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尤氏直链藻、盔状舟形藻、具槽帕拉藻和小环藻等; 个体大于20 µm的小型藻类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等。泥滩潮间带缢蛏胃含物中出现的个体小于20 µm的主要微型藻类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盔状舟形藻、具槽帕拉藻和小环藻等; 个体大于20 µm的小型藻类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菱形藻等。岩礁潮间带僧帽牡蛎胃含物中出现的个体小于20 µm 的主要微型藻类优势种为冠盘藻、尤氏直链藻、盔状舟形藻、海链藻等; 个体大于20 µm的主要小型藻类优势种为短柄曲壳藻、海生斑条藻、钝角齿状藻等。岩礁潮间带青蚶胃含物中出现的个体小于20 µm的主要微型藻类优势种为冠盘藻、尤氏直链藻、盔状舟形藻、海链藻; 个体大于20 µm的主要小型藻类优势种为海生斑条藻、短柄曲壳藻、钝角齿状藻等。砂泥质潮间带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出现的个体小于20 µm的主要微、小型藻类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盔状舟形藻、尤氏直链藻、海链藻、小环藻等; 个体大于20 µm的主要小型藻类优势种为琼氏圆筛藻等。

2.3 主要物种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

三门湾砂泥沙质滩和岩礁潮间带经济贝类胃含物中发现的藻类, 不仅有海水生活的浮游藻类, 也有底泥生活的底栖藻类和附着于大型海藻和动物体表生活的微小型附着藻类。琼氏圆筛藻、辐射圆筛藻是个体大于20 µm小型浮游和底栖藻类, 不仅广泛分布于湾内水体, 也广布于砂泥滩潮间带沉积物中, 在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现。冠盘藻、离心列海链藻、盔状舟形藻、海链藻是小于20 µm微型附着底栖藻类, 分布于沙泥质潮间带中, 水体中偶尔出现, 在一年四季采集的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都有发现, 是贝类良好饵料。短柄曲壳藻、海生斑条藻、钝角齿状藻等是个体大于20 µm小型附生藻类, 主要出现在岩礁僧帽牡蛎、青蚶胃含物中, 尤以夏、秋季出现数量多, 而在沙泥质潮间带彩虹明樱蛤、缢蛏、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均未发现。中肋骨条藻、柱状小环藻、条纹小环藻是小于 20 µm 微型浮游和底栖藻类, 是贝类的优质饵料, 在湾内沙泥质潮间带彩虹明樱蛤、缢蛏、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都有发现, 尤以春、冬季出现数量多。

表1 三门湾经济贝类胃含物中微、小型藻类组成 Tab. 1 Nano- and microalgal contents in the stomachs of the main economic shellfish in Sanmen Bay

续表

续表

3 讨论

三门湾潮间带主要经济贝类的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发现的143种藻类中, 在三门湾之前的水体调查中未见有报道的有55种, 如细小波形藻Cymatotheca minima, 微小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 极微舟形藻Navicula atomus, 孟氏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等[5-6]。砂泥滩和岩礁贝类种类组成有差异, 并且含沙量的不同呈现出块状分布特点, 其胃含物微、小型藻类组成也有差异。沙泥滩分布的主要贝类为彩虹明樱蛤和缢蛏; 岩礁滩分布的主要贝类为僧帽牡蛎和青蚶; 砂泥滩T6断面分布的主要贝类为光滑河篮蛤, 这个断面受健跳港淡水的影响, 呈现不均匀的分布。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imus, 双球舟形藻Navicula amphibole, 海洋舟形藻Navicula marina, 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和隐藻Cryptomonas sp.等仅在彩虹明樱蛤和缢蛏胃含物中有见到; 蜂窝三角藻Triceratium favus, 金颗藻Chrysococcus sp., 缝杆线藻Rhabdonema sutum, 短纹楔形藻Licmophora abbreviata, 海生斑条藻Grammatophora marina, 短柄曲壳藻Achnanthes brevipes等仅在僧帽牡蛎和青蚶胃含物中有见到; 极微舟形藻Navicula atomus, 舟形斜纹藻Pleurosigma naviculaceum, 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 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等仅在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有见到。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均属于滤食性贝类, 胃含物中不仅有浮游植物、底栖硅藻类, 也含有浮游动物, 甚至个体较大的动、植物、微生物。已经有许多学者研究表明, 滤食性贝类的主要饵料是藻类[7-8]。藻类的规格大小对贝类的摄食率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小贝可能由于滤食器官未发育完善, 较稀疏, 导致对较小规格藻类滤取效率低, 因而表现出摄食率随藻类规格的增大而增加。而大贝则对藻类规格有选择性, 不同的贝类对藻类摄取都有个最适宜的规格, 最适时摄食率最大[7]。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小贝的摄食率随藻类规格的增大而增加; 而大贝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海湾扇贝对中等规格(5.55~ 5.79 µm)的藻类、太平洋牡蛎对小规格(4.35 µm)的藻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8]。滤食性贝类的摄食行为主要是通过过滤周围海水中悬浮物的方式来进行的, 牡蛎在选择时, 除了对它特别有害的化学刺激物外, 一般对吞食物体是否具有食用价值并无选择, 相反对颗粒的大小和重量的区分却有严格的选择性[9]。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出现的细胞个体小于20 µm微型藻类的中肋骨条藻、极小舟形藻、尤氏直链藻、小环藻、海链藻等数量较大; 细胞个体大于20 µm小型藻类的琼氏圆筛藻、海生斑条藻、短柄曲壳藻、钝角齿状藻等仅在僧帽牡蛎、青蚶胃含物中占优。三门湾潮间带滤食性贝类胃含物出现的优势微型藻类种类, 如中肋骨条藻、极小舟形藻、尤氏直链藻、小环藻、海链藻等都是潮间带贝类的良好饵料, 无毒害。吕昊泽等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盐度对长江口缢蛏、河蚬和光滑河蓝蛤滤水率、摄食率、同化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增加, 当上升到一定盐度时达到峰值, 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10]。本结果以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作为三门湾主要经济种。唐久等对三门湾潮间带底栖动物调查的主要优势种也包括彩虹明樱蛤、缢蛏、青蚶和兰蛤, 作为岩礁主要经济优势种僧帽牡蛎未列入[11]。光滑河篮蛤仅在湾内具有淡水流入的含砂量高滩涂有呈现块状分布。传统的经济优势种泥蚶、凸壳肌蛤已绝迹或成为偶见种[11], 但是我们在湾内调查时秋季泥滩潮间带低潮区数量较多。2019年8月18—25日渔业资源拖网调查中, 在整个三门湾海域各站点底拖网都有采集到泥蚶和凸镜蛤, 泥蚶2~10个/网。

4 结论

三门湾主要经济双壳类的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143种, 其中, 硅藻占75.5%, 其他类占24.5%。细胞个体小于20 μm的中肋骨条藻、极小舟形藻、尤氏直链藻、小环藻、海链藻等是湾内泥沙质潮间带彩虹明樱蛤、缢蛏、光滑河篮蛤的主要饵料; 细胞个体大于20 μm的海链藻、海生斑条藻、短柄曲壳藻、钝角齿状藻等是湾内岩礁潮间带僧帽牡蛎、青蚶的主要饵料。

猜你喜欢

潮间带贝类藻类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长”出来的珍宝
春夏夜探海洋潮间带
浞河浮游藻类的调查研究与水质评价
基于海陆融合DEM的大尺度潮间带提取方法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海洋动物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及拮抗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