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测报的沈阳市亚洲玉米螟监测
2020-02-07王忠燕李中珊董环程敬丽杜永均赵金浩
王忠燕,李中珊,董环,程敬丽,杜永均,赵金浩*
(1.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9;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以下简称玉米螟)属鳞翅目、草螟科、秆野螟属[1],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2]。玉米螟发生时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3],严重时可达50%,甚至更多[4],极需发展有效的玉米螟监测技术,以掌握玉米螟发生规律,指导其科学防治。玉米螟是完全变态昆虫,可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危害特点[5],选用相应的治理方法。玉米螟的防治一般采用综合防治。玉米螟发生之前,可选用抗性品种[6]并加强田间管理[7]以降低玉米被危害的几率。针对卵期的玉米螟,可人工摘除玉米叶背的卵块[8],也可用寄生蜂[9-11]对玉米螟进行防治。幼虫期的玉米螟可用苏云金杆菌[12]或者化学农药[13]进行防治。另外,灯诱[14]、性诱[15]对成虫期的玉米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上述防治手段都有滞后性,有必要发展玉米螟实时测报技术,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精准综合防治。
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是利用害虫雌性性信息素引诱雄虫的原理,设计特定结构的诱捕器进行捕获、计数。该系统利用红外线电子感应监测系统,自动记录诱捕所得玉米螟数量,并实时同步数据至客户端。此监测系统除反映害虫发生时间规律外,还能降低害虫雄虫数量,降低下代害虫基数。此外,相比传统的人工查虫和灯诱查虫,此监测系统只针对某种特定的害虫,专一性强,能达到省时省力省工的效果。
本文利用玉米螟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分别在沈阳市的3个地区(2017年)、沈阳市的6个地区(2018年)进行了玉米螟成虫实时诱捕监测,得到了玉米螟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因此,可依据此数据,结合沈阳市实际温度与玉米螟发育所需有效积温[16],预测出下一代玉米螟发生高峰期,并为下一代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赛扑星”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装置(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装置包括:计数系统、无线发射系统。计数系统由诱芯(毛细管)、诱捕器(飞蛾诱捕器)、感应系统、主控器与固定支架5个部分组成。
1.2 方法
2017年在沈阳市设置了3个试验地区,2018年在沈阳市扩大到6个试验地区,进行玉米螟成虫的智能监测。每年的5月下旬更换新诱芯(诱芯持效期约为6个月)。昆虫性诱自动测报系统自动记录每天诱捕所得的玉米螟成虫数量。
1.3 调查与统计
用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自动记录2017年和2018年每天诱捕所得的玉米螟成虫数量。根据沈阳市玉米螟发生时间[17],本试验将玉米螟成虫有效记录时间划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将每个月诱捕所得的玉米螟虫数按上旬、中旬、下旬分开,并分别统计每个月每旬的玉米螟数量。然后将各试验地区同月同旬的玉米螟数量相加,并计算其平均数,分别得到2017年和2018年试验地区5月下旬到9月下旬每旬平均玉米螟虫量。将其绘成折线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17年沈阳市3个试验地区5月下旬到9月下旬的平均虫量变化
图2 2018年沈阳市6个试验地区5月下旬到9月下旬的平均虫量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2017年沈阳市3个试验地区玉米螟成虫有3个发生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为5月下旬到7月上旬。在第1个时间段中,玉米螟成虫数量从5月下旬开始增加,6月中旬达到高峰期,接着急剧下降,直到7月上旬的最低点。第2个时间段为7月上旬到8月中旬。在第2个时间段中,玉米螟成虫数量从7月上旬开始缓慢增加,8月上旬达到第2时间段的高峰期,接着急剧下降至8月中旬的最低点。第3个时间段为8月中旬到9月下旬。在第3个时间段中,玉米螟成虫数量经过较小的上升阶段后达到8月下旬的最高值,接着缓慢降低。
从图2可以看出,2018年沈阳市的6个试验地区有3个玉米螟成虫发生时间段。第1个时间段为5月下旬到7月中旬。在第1个时间段中,玉米螟成虫数量5月下旬开始快速增加,直到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接着逐渐降低至7月中旬的最低值。第2个时间段为7月中旬到8月下旬。在第2个时间段,玉米螟成虫数量从7月中旬不断增加,到8月上旬达到最大值,接着降低,8月下旬达到最低值。第3个时间段为8月下旬到9月下旬,其中9月上旬玉米螟成虫数量快速增加,到9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接着急剧下降到9月下旬的最低值。
3 讨论
本试验监测所得玉米螟成虫2017年和2018年各有3个发生时间段,第1个发生段为5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第2个发生段为7月上中旬到8月中下旬;第3个发生段为8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此监测结果证明了沈阳地区正由传统的二代玉米螟区向二三代玉米螟区转变[17]。根据胡志凤[18]的研究可知,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始见期为5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19日至6月21日;第一代玉米螟成虫羽化始见期为7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8月4日至8月6日。本试验2017年和2018年监测所得沈阳地区第1个和第2个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均与胡志凤[18]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可以准确地反映害虫发生的时间规律[19]。第3个玉米螟发生高峰期2017年和2018年略有不同(分别为8月下旬和9月中旬),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20-21]。
因此,根据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监测出的第1、第2个玉米螟成虫发生高峰期,结合当地实际温度和玉米螟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可分别推测第2、第3个玉米螟成虫的发生高峰期,从而为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害虫监测提供虫情实时数据,并为指导农民适时施药、科学防治玉米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