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应视频”为例探究留学生圈层的Vlog创作
2020-02-06梁珊
梁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平台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方式,Vlog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生活分享形式。其中,留学生圈层中兴起的“反应视频”独树一帜,在国内外视频网站中收获了大批粉丝。通过剖析“反应视频”的内容特点和留学生圈层创作Vlog的模式,探索Vlog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形态。
关键词:反应视频;Vlog;跨文化;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25
1 Vlog和“反应视频”的定义
Vlog,即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的缩写,由博客/微博演变而来,是视频版本的微博,一般长度在10分钟左右。博主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重要事件进行记录,并在后期进行剪辑、配音、配乐、加字幕、加特效等二次创作后,上传至视频网站或社交平台,收获粉丝关注和点赞等互动。博主在创作Vlog时,多数采用第一视角拍摄,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
Vlog最早源于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源于美妆博主Jame的一条 Q & A 问答视频,从而在 2012 年走红。Vlog于2017年逐渐开始在国内传播并迅速吸引创作者和粉丝,现已形成旅行、美食、音乐、穿搭、美妆等维度丰富的Vlog内容,主要在B站和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
反应视频,创作流程主要是博主通过邀请外国友人观看具有本国特色的视频或图片内容,同时记录这些外国人的反应。“反应视频”因其特殊的跨文化需求,创作主体多为拥有国外生活经历的留学生群体。“反应视频”的观看内容一般为本土的影视剧、综艺音乐及其他能够反映本国风貌和实际生活的视频。
2 “反应视频”的内容特点分析
2.1 视频类型的文化共通性
文化共通性可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是指艺术无国界,即音乐、舞蹈、美术、剧情等类型的视频对语言门槛的要求较低,即使不具备该种语言能力的反应者都可以基本理解、感受这些视频并做出反应。这类“反应视频”的范围包括各个国家的唱歌、选秀等综艺节目和受全球网友追捧的电影和电视剧集,在国内“反应视频”的市场中占比较大。如博主“阿伯Absol”邀请自己日本同学观看中国歌手的音乐视频,从她们的第一感受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是指话题设置的通用性,即视频中选择的议题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或同样拥有热度。博主“ADU_袋鼠TV”曾制作一期关于“看脸猜国籍”的视频,该议题的难度对国籍不同的人具有普适性,虽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对本国本地区的面孔更为熟悉,但面对众多相似面孔时都是根据肤色、眼球等标准来判断。
2.2 视频内容的本土性
共通性是“反应视频”存在的基础,但本土性才是“反应视频”长久发展的动力。内容的本土性强调内容的个性,即“反应视频”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尝试激发反应者与视频内容的反差,这种文化碰撞往往是一则“反应视频”得到迅速和广泛传播的根源,也是博主制作该视频希望表达的主旨。
例如,中国古装剧和古典舞蹈等包含中国传统元素的视频内容,是外国人最不熟悉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一方面他们在进行反应时,对内容和意义不能清楚理解,从而加深了反应行为的障碍,使其作出的反应无法达到预期;另一方面正因为这种不熟悉,可以调整传统文化在对外传播的策略。
2.3 反应主体的多样性
“反应视频”博主为了收集到更丰富的反应效果,通常会在自己的视频中同时邀请多个外国人进行反应。跨国文化差异常常表现为这几名外国人的共性上,而每个单独个体的个性则由于他们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知识阅历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保证尽可能多的反应主体数量,能够增强某些反应效果的客观性,扩大小众反应效果的影响力。
例如张逗张花在《老美你怎么看》系列中制作了一期名为“美国人到底认识哪些中国明星名人呢?”的“反应视频”,视频中张逗张花共邀请了6名美国人,这六位美国人对中国名人的了解方向有同有异,体现了反应主体的多样性。
2.4 视频制作的协调性
一则视频的传播除了内容的选取,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视频制作的协调性侧重于技术层面,即“反应视频”博主将反应者与原视频进行画面上的整合协调,从而达到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上的和谐。
3 留学生圈层创作Vlog的模式探析
3.1 传播者:从业余爱好过渡为职业工作
留学生圈层的创作者呈现出年轻化和大众化趋势。这些年轻创作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对事物观察细致入微;敢于尝试新事物、学习新技能,富有创造力;面对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一部分留学生博主开始转型职业创作,职业化之后的Vlog表现得更为专业化和商业化,这也是博主商业变现能力的体现。例如,在外国留学的台湾女孩Julia,上学期间一直以轻松日常的风格记录自己的生活琐碎,很快积累起一批粉丝。大学毕业之后,Julia比较顺利地开展起了一些品牌商业活动,实现了由留学生业余的生活分享到带有商业性质的自媒体创作者身份的转换。
3.2 传播渠道:国内外社交媒体共同传播
以华人留学生群体为例,其所创作的Vlog的传播渠道可分为两类:国外通过视频网站YouTube、社交媒体Twitter和Facebook等传播,国内通过视频网站B站、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传播。YouTube和B站是丰富的Vlog内容集纳地,无论是博主主动上传还是用户搬运,這两个视频网站都非常适合一次性观看某个博主的全部类别的视频,或者依照用户喜好搜索和筛选不同的博主进行订阅。其中YouTube因创办早和国际化的定位拥有大量用户,成为留学生群体传播Vlog的主要渠道。
而类似Twitter、Facebook、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则适合单个Vlog的推广和传播,因其独特性和新鲜性常常出现在用户的推荐主页或好友分享页,用户无需订阅博主的频道即可观看。转发次数和点赞次数越多的单个视频,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3.3 传播内容:差异感的国外生活纪实
留学生圈层创作的Vlog主要以国外生活纪实为主,从内容上可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博主在国外接触到的新奇事物,这些事物一方面足够吸引创作者,使其在拍摄内容的过程中能够记录自己的真实反应和感情表达;另一方面足够吸引观看者,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博主的Vlog创作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添加了个人特色的再创作。例如,B站上的一名博主“雨哥到处跑”,在一期Vlog中,用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解读了一场建筑主题的旅行。
第二类是博主在国外体验到的本国元素。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长最常拍摄的主题是中国餐馆和中国制造的商品等,逢年过节也会对街头巷尾难得出现的中国元素进行记录。这类视频常常能为身在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素人群体提供生活指导,也能让正在留学或打算留学的学生对这个国家产生归属感。
第三类是国内外生活在某个维度上的横向对比。例如,抖音博主“张大碗子”在抖音软件上分享的第一个视频就是她刚到美国留学时在超市购物受到的售货员异于国内的热情接待。
3.4 受众:国内学生群体为主
留学生圈层创作的Vlog,除在本圈子传播外,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国内高中生和大学生。这部分群体年龄偏小,社会阅历偏浅,同时对未来的學习和工作生活有规划的需求,很容易与创作者形成情感上的默契与共通。其中一部分学生有明确的留学计划,留学生圈层创作的Vlog的能够成为他们的指导,给出合理切身的建议。另一部分没有留学规划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类Vlog,在娱乐的形式中领略外国的自然风景与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视野。
另外部分学生受到创作者的启发之后也会开始创作,这时群体中会产生新的创作者,因此创作主题和内容不断衍生,激发出新的活力。
3.5 传播效果: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双向传播
目前留学生Vlog博主中,影响力较大的有B站的“活蹦乱跳的肥曈”。她在微博上拥有200多万的粉丝,在B站上拥有160多万的粉丝,B站多个视频播放量已超过100万。此外,中国博主在国外的传播也不容小觑,明星中欧阳娜娜发布在YouTube上的订阅者有37万,视频点击量平均几万到十几万,素人中“ADU_袋鼠TV”在YouTube的粉丝将近20万,热门视频观看量可达到一两百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留学生创作的Vlog国内外视频网站上的表现均不俗。一方面,这些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本身起到了传播本国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Vlog博主将自己的视频传播到国内外的社交平台上,向国内的粉丝传播了异国的文化。同时,创作者及不同国家的粉丝对视频进行评论、留言等,更是文化交流的体现。
4 “反应视频”及Vlog的发展困境和展望
4.1 “反应视频”噱头大于内容
“反应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视频形式,正在被世界各地的博主用来展现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但纵观大部分的视频内容,并不能够被称为合格的“反应”视频,存在着反应内容不丰富、有效反应过少和过于吹捧的缺陷。
首先,反应视频往往是为了展示观看者对异国文化的第一反应,因此许多博主在邀请反应者进行反应前并未对观看视频做出一定的背景介绍,使得观看者对观看内容的反应只能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无法有效对比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具体差别。对此,笔者建议博主应该在反应者观看视频之前先作出必要的背景信息补充,在反应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问题引导。
第二,反应博主和反应者在反应时,有时会为了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需求,作出过于夸张的评论,来吸引该视频内容的粉丝的注意力。对此,笔者建议博主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诚信表达,同时视频平台要做好正面引导。
4.2 国内Vlog体系尚未成熟
国内Vlog的创作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创作者也逐渐大众化,为我国Vlog创作市场输入了活力,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博主专业性不足。国内Vlog内容创意和剪辑水平上都较落后,很多 Vlog博主仍处于业余阶段,视频从观感上会有欠缺。其次是制作发布的软件平台不够专业。目前国内传播Vlog的平台大多不支持视频的剪辑,也不是专门的Vlog交流平台。主流短视频平台提供的剪辑功能都比较简单和死板。第三是视频商业化处理有待提升。国内博主较少有将视频内容和广告植入结合的比较好的案例。
总之,目前国内Vlog市场尚未饱和,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博主应当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性,打造一批质量上乘、传播效果好的跨文化短视频。
参考文献
[1]邱意浓.探究国内Vlog 发展现状——以哔哩哔哩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12).
[2]留学生的vlog,把独自在外的日子过得如此吸睛[DB/OL].https://new.qq.com/omn/20190408/20190408A0M7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