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对出国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思考

2020-02-06潘江江

决策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

潘江江

【摘要】出国交流学习能够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很有帮助。不过,高校必须加强对出国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学生如果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就容易受到其他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高校需要在针对出国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方面作深入探究,探索能够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出国学生;思政教育

一、创设思政教育移动网络平台

“互联网+”时代,若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思政教育的效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现如今,思政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与互联网对接的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技术基础,所以,在思政教育中,要积极建设可实现大范围教育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和多个地区性的刺激网络平台。因此学校要加大学习类APP的设计与开发力度,使教师与学生可应用智能设备下载、安装并应用APP,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获取思政教育资源,同时也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经验和感受,还可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就学习内容沟通交流,这也是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合理应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线上教学模式,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及时准确地将思政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限制,增强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有必要加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率,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

通过“互联网+”互动平台的应用,可实现线上与线下的高效连接与融合,做到知识的快速传递,通过各种手机软件平台的应用,学生只要在有网的地方就可随时了解和学习知识,真正地将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空间,促进思政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虚拟场景,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明确了解学生在面对不同事件时的态度和观点,从而科学调整教学方案,加深学生的思政意识,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三、加强极致体验与粉丝效应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与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浏览网页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通常来说,互联网用户高度关注的信息都能在某个特定方面带给受众极致的体验。为此,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当明确学生的定位,提升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极致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中,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无法实现交互共享。而依托于移动网络平台,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可以利用网络形态中的某一项功能,获得某一知识点的最优资源,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一键检索、下载、转发与存储等多样化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将这些极致体验转化到线下课堂教学中,构建资源共享的极致课堂。此外,互联网教育平台还可以通过举荐知名教师的方式来加强平台的影响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粉丝效应,教师可以将这种粉丝效应融入到线下课堂教学中,以此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互联网+”平台,进而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和掌握,使其熟练操作相关设施和软件,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要加大思政教育的宣传力度,确保学生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进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焰培.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7(19).

[2]刘书敏.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J].经贸实践,2016(22).

[3]张欢.“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辅導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2).

[4]于洋.“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7(04).

[5]蒋篁.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若干思考[J].经贸实践,2017(21).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高校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