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援外医疗网络建设缘起与挑战

2020-02-06倪晓宁杨雪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期

倪晓宁 杨雪雯

[提要] 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对外医疗卫生援助基础上,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出发,论述“一带一路”援外医疗网络建设起因,并联系中国-巴基斯坦急救走廊建设展开分析,认为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医疗卫生援助进行系统规划,使之成为支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辅助网络。其次,从建设资金、人力来源、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制约因素等角度分析援外医疗网络建设中面临的挑战,认为援外医疗网络建设不仅有助于民心相通,也将推动医疗相关企业与受援国的贸易和投资,从而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关键词:援外医疗网络;中巴经济走廊;中巴急救走廊;“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23日

援外医疗工作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民心相通”建设的一部分。是最容易赢得民心的公益慈善和人道主义援助方式,也是为“一带一路”中方派出人员起到良好生命保障作用的当地公共基础服务部分,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措施中无可替代的部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的援外医疗进行了援外网络建设规划的实践创新,使援外医疗工作在完成传统的人道主义援助的基础上,拉动了中国医疗相关产业的出口,并成为给“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保驾护航的一部分。

一、我国对外医疗援助简史

我国首支援外医疗队于1963年4月组建以援助阿尔及利亚,之后随着受援国数量的增加,援外医疗也成为为中国医药工业“走出去”的桥梁。进入21世纪后,援外医疗投入规模进一步增长,援助渠道更为广阔,参与主体更为多元,援助方式更为多样,涵盖了派遣援外医疗队、援建医疗卫生设施、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公共卫生援助、卫生相关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方式。据2017年《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披露,我国自1963年以来先后向69个发展中国家派遣了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2.5万人次,治疗患者2.8亿人次。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有1,300多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在全球51个国家工作,在华培养了2万多名受援国际医疗卫生管理和技术人才,建设了综合医院、专科中心、药品仓库等150多个标志性设施,提供了急救车、诊疗仪器、疫苗冷链等多批医用物资。

二、“一带一路”援外医疗网络建设缘起

过去五十多年里,我国对外医疗援助工作在增进国家利益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援外医疗的援助模式相对简单和分散,援助精准性不强。例如援外医疗队的派遣相对分散,受制于当地医院的条件和语言沟通障碍,专业技能施展有限,因而对受援国卫生系统整体影响力有限。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原本只是用来提高受援国医疗卫生水平和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援外医疗,现阶段有了新的作用和角色——在医疗条件较差地区满足大量中方援建和经贸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以及满足突发事件例如恐怖袭击下产生的急救需求。

从满足反恐产生的医疗急救需求来说,“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地区尤其是重点建设地区是恐怖袭击事件多发地区,例如,根据《2017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披露,我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国家巴基斯坦及其邻国阿富汗、印度等国均属高危地区,受恐怖活动影响巨大。

从满足大量中方援建和经贸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来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援建项目大多处于这些国家总体医疗卫生水平不佳、医疗设备不完善、医疗人员欠缺、难以提供足够医疗服务的地方。例如,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是我国重点援建的项目,该地区医疗条件匮乏,无法承担当地人口所需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交通不便,远离能提供较好医疗条件的大城市。中国援建瓜达尔港后,驻港企业人员和先后派出的单位人员近2万人,并不断增多,因此如何满足中国驻港援建人员、因港口业务被吸引来的经济活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刚需,成为建设和开发瓜达尔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活动产生的新需求赋予援外医疗活动新的重要意义,因此援外医疗网络的建设问题被提上日程。援外医疗网络是结合“一带一路”援建设施分布的医疗网络,是集医疗外交、医疗保障、开拓医疗市场以及国际反恐安全合作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互通网络,具体包括医疗市场培育和发展、医疗人力资源教育等多维度国际交流,例如目前已经启动的“中巴急救走廊”建设。“中巴急救走廊”是指沿中巴经济走廊布设的由急救站点、急救人员、急救车辆、应急信息系统共同组成的急救单元,构成中巴经济走廊沿线的应急救护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带,其网络建设规划是援外医疗工作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进行的创新,也是我国在援外医疗网络建设中的第一个试点。

總之,“一带一路”沿线很多项目位于类似瓜达尔港那样的地区,是受援国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基本没有能力有效应对重大医疗事件。因此,对援外医疗网络进行规划和建设,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的保障。

三、援外医疗网络建设中的挑战

(一)建设资金。援外医疗网络建设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资金在医疗网络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资金管理是人员管理,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在建设援外医疗网络的实践中,大多国家和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难以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因此资金来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中巴急救走廊为例,目前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国红十字会的“丝路博爱基金”。中国红十字会设立该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与医疗有关的人道主义服务,例如建立救护站和培训医疗人员等。基金本身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捐赠和参与。截至2018年10月,该基金已投入数千万元资金资助了21个国家。但是,如果要建立纵横千里的有效急救网络,所需要的资金就需要更多的来源。

(二)医疗人员来源。医疗网络建设成功与否的另一挑战是医疗人力资源。医疗人员的配备数量和整体素质是医疗网络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包括医疗诊断、治疗以及护理等工作均离不开专业的医疗人员。拥有素养高、专业技术水平强的医疗人力资源,是提高医疗网络服务能力、完善医疗网络服务质量的保证。每一个医疗站点需要配备的医疗人员,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急救中心为例,医疗队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还需要公共卫生政策人员和红十字会联络员等,同时考虑到伊斯兰教习惯还需同时配备男女医生以便实行男女分隔诊疗。此外,“一带一路”援外医疗网络,无疑将建在沿线经济落后、医疗设施落后的地区,而专业医务人员通常受过良好教育,站点所在地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对于这些高端专业人才不可能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人员约束条件是有效医疗急救网络能否正在落实运营的关键。

(三)运营机制。运营模式是由众多环节集合而成的一个系统,良好的运营机制可以使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一带一路”援外医疗网络建成后,最终需要移交给受援国并帮助其实现自主运营。然而,每个国家的医疗体制和法律体系不同,对医疗网络站点的管理要求也会不同,因此在规划之初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受援国的每个急救中心是否都采取相同的运营机制?急救中心在各个建设和运营阶段如何获取足够营收实现自主运营?在公益性和商业性运营目标中应该如何选择?仍以中巴急救走廊为例,有专家认为应该实现自主运营、自负盈亏但又不丧失公益性质的运营模式,然而公益性和自负盈亏之间存在天然冲突,同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和公益性质自主运营之间也存在天然冲突。因此,恰当的运营方式是医疗急救网络长久有效正常运转的保障。

(四)管理机制。在建设援外医疗网络的过程中,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使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实现良好运转。其中,对人才的管理应该是重中之重。仍然以上述瓜达尔港的急救中心为例。目前,瓜达尔港急救中心的中方医疗援助人员每半年轮换一次,因此难以确保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衔接性。如何充分激励医疗队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援助国在人员管理方面面临的首要挑战。

(五)交通等基础设施带来的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崎岖,交通条件不便利、设施不完善,普遍存在国内运输速度慢、运输能力有限的问题,而有效的急救网络建设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以巴基斯坦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该国截至2017年3月的公路密度为0.32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南亚其他国家水平,同时还因各种自然條件原因经常发生公路塌方状况,公路路况较差。这不仅会导致大型医疗设备运输困难,医疗药品运输延误,也会造成援外医疗网络难以顺畅贯通。此外,我国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显示,巴基斯坦电力供应紧张,尤其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城市每日停电时间可达12小时,农村每日停电时间可达16小时。电力紧张在对生产活动造成较大制约的同时,也会制约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采用应急的自备发电机则会提高医疗成本。因此,基础设施不足问题是制约援外医疗网络运转的难题。

四、结束语

援外医疗网络建设规划是援外医疗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创新,满足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对援外医疗产生的新需求,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民心相通”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

同时,援外医疗也是经贸合作的粘合剂,能为经贸合作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在很多关键性协议中起到重要纽带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援助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会有一批医疗相关企业对相关产品进行创新并对受援国进行的投资。例如,针对受援国电力不足以及电压不稳定的问题,研制可使用锂电池的宽电压的医疗设备在现阶段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而通过在受援地区合资建药厂来提高其医药产品的可及性则会同时促进双方的医疗产业发展。

根据中央部门披露的决算数据,我国2017年的对外医疗援助支出就已经超过6亿元,如何用好这些钱,将医疗援助工作和医疗产业合作相结合,通过医疗援助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动医疗相关企业与受援国的贸易和投资,最终借由医疗援助网络建设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梅波,刘爱兰.中国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动机和经济利益[J].国际经济合作,2013(4).

[2]刘倩.中巴经济走廊沿线的恐怖主义安全风险治理[J].国际关系研究,2018.5.

[3]倪晓宁,王明远.巴基斯坦劳务市场情况研究[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9(4).

[4]倪晓宁,王明远,杨凯歌.中国对外援助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9).

[5]新华网.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落地巴基斯坦[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