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J30J系列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装配工艺

2020-02-05张伟王玉龙王羚薇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7期
关键词:压线插针芯线

张伟 王玉龙 王羚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 130033)

电子装备高性能、小型化、轻型化的需求,使电缆组件(也称“电缆网”)朝着集成化、小型化、标准化、高可靠、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在众多电缆组件中,微矩系列电缆组件产品符合装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兵器、通信和舰船等军用领域。微矩系列电缆组件产品的装配工艺要求较高、操作难点较多。本文将对航空/航天产品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压接型微矩电连接器--J30J 系列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的装配工艺进行详细介绍,其它压接型电连接器的装配也可以之做为参考。

1 结构特点

J30J 系列电连接器是一种超小型矩形连接器,见图1(a),其内部接触件分插针和插孔两大种类。为适应不同的安装方式,配有多种锁紧组件;具有多种端接形式,包括直式印制板焊接、弯式印制板焊接、线缆压接、焊接等。J30J 系列压接型微矩电连接器为线缆压接形,其插针接点为绞线式弹性插针,是由金属丝利用特殊工艺进行绞合后,再利用特种焊接工艺在金属丝的端头进行焊接,形成灯笼式接触件,俗称麻花针,见图1(b)。J30J 系列微矩形电连接器接触件间距为1.27mm,压线孔径为0.50mm,可插入0.07 ~0.15mm2的线缆,此种连接器插针、插孔只能采取灌封的形式进行固定,导致接线装配工艺复杂,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2 压接一般要求

2.1 电连接器选用

压接连接对电连接器的选用要求如下:

(1)连接器型号、规格、标识应清晰明了,具有厂家开具的合格证且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2)连接器外观,特别是外壳及尾罩应无锈蚀、裂纹和明显的划伤,表面镀层应均匀,无起皮和脱落等缺陷;

(3)绝缘体或密封橡胶体应无破裂和隆起等缺陷;

(4)紧固件等安装附件应齐全,无变形和锈蚀,螺纹无滑扣,锁紧装置应正常;

(5)尾罩内无多余物,出线孔边沿无锐角,尾罩压线卡部位无裂纹;

(6)端子规格尺寸应一致,端子表面镀层应均匀、光滑、无锈蚀,接触对插接良好。

2.2 导线选用

压接连接对导线选用的要求如下:

(1)用于压接的导线应为多股绞合线,且芯线材料硬度应与压线筒材料硬度接近;

(2)芯线应自然连续,不应有接头,且建议使用高强度的铜合金导线,不建议使用软铜线;

(3)导线/电缆线的芯线应与电连接器接触件焊槽(杯)或压接端子相互匹配,电缆束外径应与电连接器尾罩出线口内径相互匹配;

(4)一个压线筒内一般压接一根导线,若有特殊要求,一个压线筒内最多压接两根导线;

图1:J30J 系列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及“麻花针”接触件

图2:装配工艺流程

图3:压接操作卡片

图4:M22520/1-01 压接钳

图5:压接后的接触件

(5)当一个压线筒内压接两根不同截面积的导线时,每根导线的芯线材质与镀层应相同,芯线的结构应相近,较小截面积导线的芯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较大截面积的60%。

2.3 工具、仪器、设备

压接工具应符合下述基本要求:

(1)压接工具应符合GJB520 的要求,压接工具应与被压的电连接器端子、导线匹配;

(2)必须使用具有完整循环机构的压接工具,即压接操作开始后,压接工具在压接循环未完成前不能被打开,且在压接完成后压接工具自动复位;

(3)压接工具应确保在压接全周期内,压线筒和被压导线在工具内持续正确定位;

(4)压接工具使用前应按GJB520 相关要求进行校准,校准周期不应超过12 个月;

(5)使用过程中的压接工具仍应在每次或每批压接操作前后,对其压接的压接件进行工艺验证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 装配工艺及详细要求

3.1 工艺流程

装配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

3.2 详细要求

3.2.1 压接准备

压接前应按“压接一般要求”中所述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应对电连接器、端子和导线的型号、规格、数量和匹配性进行检查。端子备料应考虑用于样品制作和试验的数量,选用电连接器手册规定的配套压接工具,或厂家提供的配套压接工具。

3.2.2 线缆下料

须保证线缆的规格/型号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保证连接器与线缆的外观、两者之间的匹配性满足工艺要求。以压线孔径为0.50mm 的接触件为例,导线的截面积应在0.07 ~0.15mm2之间选择。下线长度应充分考虑回缩、返修等后续操作。根据经验,电缆下线的长度可按下面公式计算:电缆下线长度Y=X+4mm+d,其中X 为两个电连接器插头根部之间的长度,d 为电缆相应的公差值,即成品电缆长度必须控制在设计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内。

3.2.3 端头处理

导线端头处理是良好压接的关键环节之一,端头处理的要求包括:

(1)应确保电缆芯线不出现刮伤、挤压、绞合松散、断股、扭折或其它变形等缺陷;

(2)导线去除外绝缘层后,外护套端口应整齐,芯线不应搪锡,应保持原绞合状态;

(3)在电缆绝缘剥离时应对绝缘剥离长度进行合理控制,绝缘皮应距离压线筒根部约0.5mm ~1mm 左右。如条件允许,应使用热剥钳或剥皮机进行电缆绝缘层剥离。

3.2.4 端子压接

压接是整个装配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线缆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压接要求主要包括:

(1)每个批次的端子与导线的压接前,应进行试压,样件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接;

(2)严格按照工艺文件的要求(操作卡片见图3)并采用符合要求的压接工具进行压接,每批次的端子应采用同一把压接工具连续完成压接操作;

(3)不应采用折叠导线芯线的方法来增加芯线的截面积,使其与压线筒尺寸相匹配;

(4)导线芯线插入压线筒时,应超过其观察孔(最好完全插到底),压线筒外部裸露芯线长度在0.2mm ~1.0mm,导线绝缘防护套不应进入压线筒内;

(5)压接应一次到位,压接连接件的压接部位不允许有重叠压痕。

J30J 系列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的压接一般采用带有旋转定位器的压接钳(M22520/1-01 压接钳见图4),压接操作如下:

表1:常用进口导线(镀银铜导线)规格及压接后的耐拉力

表2:端子规格及保持力

图6:金相剖面图

图7:拉脱离测试仪

(1)将压接钳手柄打开到最大,按下压接钳定位器上的制动器,使色码弹起,处于分度状态;

(2)根据端子规格,转动位置器,使所选用的色码对准分度线,按下位置器,发出“咔嚓”声,使定位器出于锁紧状态;

(3)提起压接钳刻度盘螺钉,旋转刻度盘,使刻度盘上的刻度符合压接要求,并用定位锁锁定;

(4)水平握住压接钳,位置器朝下,钳口朝上插入压接件,使其压线筒朝上(不允许装反),且在压接钳内定位应正确;

图8:J30J 系列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装配工装

图9:DG-3S 固封胶

图10:灌封后J30J 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

(5)将导线芯线沿压线筒轴心插入,芯线头部应超过压线筒的观察孔,合拢手柄,直到手柄自动打开,取出压接件。

图5、图6 是压接后的接触件及金相剖面图。

压接后应进行拉脱力测试,验证是否满足要求。图7 是拉脱力试验测试仪,表1 是芯线截面积与最小耐拉力的对应关系。

3.2.5 插头/座装配及组件灌封

J30J 系列电连接器插针较细,且在设计过程中没有采用限位结构,使得插针/孔插入的深度较难控制,为使对插界面排列整齐,需设计专用工装(见图8)辅助装配操作,以保证插针/孔装配高度的一致性。此外,为确保灌封质量,装配之前还应采用丙酮将插座、工装、插针/孔等擦拭干净,再按照设计图纸将插针/孔-电缆组件分别插入相应的基座各孔内。

为提高耐电压性能和强度必须采用环氧树脂对内腔灌注。灌封操作步骤如下:

(1)预热灌封面。待插针/孔-电缆组件完全装入基座后,采用热风枪(温度设置为60℃左右)对灌封面进行预热;

(2)灌封环氧树脂。将配好的环氧树脂(建议采用四川中蓝晨光的DG-3S 胶,见图9)缓缓地灌入灌封面,灌封后应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放置24h 固化;

(3)校针。灌封好的线缆组件在达到半固化状态时,检查对插界面的行距、排距是否整齐,插针/孔高度是否一致(即将插针/孔头部与外壳表面的尺寸控制在0.5±0.1mm),接触件是否有歪斜现象,若有倾斜现象发生,应利用校针工装抵住插针根部,向倾斜反方向轻轻拨动插针,直至插针垂直。灌封完毕后的J30J 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实物见图10。

3.2.6 质量检验

外观:压接连接件插入电连接器的位号应正确,从电连接器对接面观察电连接器绝缘体中的插针/孔,插针/孔在绝缘体中的深度应一致,针/孔伸出绝缘体的长度应一致,针/孔不应歪斜,绝缘胶皮不应变形。电连接器插孔内部、插针间及绝缘体上应无任何多余物。电连接器插针/孔的轴向位移高度差不应大于0.3mm。

保持力:端子规格与对应的保持力应符合表2 要求。

电性能:用绝缘耐压测试仪对电缆组件绝缘电阻值测试。正常情况下,绝缘电阻值应大于500MΩ。耐电压为800V,在1min 内无击穿、飞弧现象。用线束测试仪对线缆组件两端连接器内相应连接的接触件,进行通断性能测试。

4 结束语

J30J 系列压接微矩形电连接器装配是一项技术难点多、装配复杂度高、返修难度大的工艺过程。为保证装配可靠性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及技术要求,同时需要对操作者进行扎实的理论及实践培训,掌握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此外,压接件装配、校针、灌封等关键工序还应设计专用工装以保证实施质量,进而确保整个装配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压线插针芯线
口红插针器
口红插针器
基于常见失效模式的电连接器装配技术优化
信号电缆备用贯通芯线间增加整流元件的探讨
哑口无言
包装纸箱模切压线的处理方法
提速道岔电缆芯线同缆问题分析与研究
易撕胶带
弹塑性变形在合金芯线包装过程中的分析控制
工艺参数对树脂与液晶光纤插针同轴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