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0-02-04丁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算理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丁琳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地位极其重要,由于在多数计算教学中,教师只增加计算的数量和强度,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借助算理明晰算法,再通过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算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82-02

对学生而言,只有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才能顺应后续学习发展的要求,为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根基。很多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熟练度都不高,以至于在进入高年级之后,计算能力下降得更厉害。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计算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基于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情境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能够在低年级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将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使学生在认真观察和分析后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全面推动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创设问题式计算情境

低年级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组织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学习。

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将数学问题融入情境中。如“分苹果”,要求学生分别将5、6、7、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并提问:“在哪些情况下能够做到平均分配?哪些情况下不能平均分配?如果不能平均分配,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顺利引入“余数”这一概念,同时辅以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创设生活化计算情境

数学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能力。首先,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实际生活相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既能吸收知识,又能收获丰富的生活经验。其次,情境也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这样才能充分展现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计算练习时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妈妈去商场买衣服,一条裙子的价格为80元,而上衣比裙子贵30元,妈妈身上只带了200元,她能买下这套衣服吗?学生通过提取数字信息都能够采取先计算上衣的价格,然后计算整套衣服的价格,再将结果与总钱数进行对比的方法进行解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积累了生活经验,计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耐心不足是学生的学习缺点之一,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计算,学生会失去耐心,更不会深入探究计算。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兴趣成为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柱。如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二、借助数学表达,理解算理及算法

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习得计算技能,也要让学生掌握算理以及算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借助数学表达,理解计算算理

很多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多数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算理。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算理,了解为何要这样计算,这才是提高计算准确率的保证。所谓“言为心声”,对算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同样也不可缺少规范的语言表达。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经常带领学生以口述的方式描述整个计算过程,以及简单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了解学情。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安排了以下练习:

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以及完整的计算过程。很多学生都以题(1)为基础,所以在计算题(2)、(3)的过程中,都能够对齐数位。在对算理进行口语表达时,也能够较为规范地说明计算思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计算题(2)时出现了错误,我要求其中一名出错的学生口述计算思路并列出竖式。学生回答:“个位数乘完之后,我用64乘十位上的4,也想让积与十位对齐,但是6与4相乘得到了24,而这个数字就必须写在十位前,我认为不对。虽然也有例题在十位前多一位,但是没有见到多两位的,我想一定要将24中的2和4分别与个位上的数字对齐。”在听到这一回答之后,我立刻了解了这位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就是没能准确掌握算理。之后我调整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再一次回顾计算步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使学生彻底厘清算理。如果仅以结果的对错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算理,而且在日后的计算中他们仍然会出现类似错误。

2. 借助数学表达,内化计算算法

计算过程中,算理和算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透彻理解算理,准确把握算法,才能提高计算能力。为了深化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精准掌握,必须使学生正确表述算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我先给出问题:订阅学习资料每人每月为28元,求一人全年的订阅价格。根据题意可以得出算式28×12,也可以理解为 12个28连加。同时也需要使学生了解:可以先求出10个月的订阅价格,也就是28×10=280(元),然后求出2个月的订阅价格,也就是28×2=56(元),最后将两次乘积相加。完成这一讲解过程之后,还可以辅助演示以及例题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感受算理,习得算法。除此之外,还要在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强调数位對齐,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助训练。经过反复操练之后,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必然是建立在算理的基础上,遇到类似练习再也不会出错。

三、强化计算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过程少不了大量的计算训练。对此,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践,强化基础计算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1.强化口算基本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二学段需要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必要坚持口算训练。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常用数据(低年级常用计算主要包括10以内的分解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最好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只有保障良好的口算能力,才真正有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其次,掌握基本的口算能力,如整十、整百以及整千的直接加减,或是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等。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不仅要熟记基本的数据,还要掌握具有明显规律性的数据,这样才真正有助于良好口算技能的形成,真正有助于提高计算能力,保证计算准确率。

2.强化简算基本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在计算中,简便运算同样重要。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算式以及数据的典型特征,这样才能灵活运用运算性质以及运算公式,对数据和运算顺序进行合理改变,尽可能地简化计算过程,提升计算效率。练习简便运算,学生能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还能够发现潜藏于其中的规律,是提升思维灵活性以及敏锐性的方式。因此,教师要组织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特殊的简算方法,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对于276-199、345-20l这两道题,虽然学生也能够了解基本的简算方法,但还是会出现这样的书写错误:276-199=276-200-1、345-201=345-200+1。针对这一问题,特级教师马树勋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成语“大同小异”来帮助学生对具体的计算规律进行概括。“大同”的含义:如果相加减的数字大于整百或者整千,后面则需要使用相同的运算符号,如201显然大于200,所以345-201=345-200-1;“小異”的含义:如果相加减的数字小于整百或者整千,后面使用的是不同的运算符号,如199小于200,所以276-199=276-200+1。在经历了这样的比较之后,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记忆,也能让学生灵活应用,降低计算错误。也有很多学生在计算时,不能准确把握具体的性质以及定律,因而出现了错误使用或者混乱使用。如300-175+25=300-200=100,125×8÷125×8=1000÷1000=1等。为了让学生反思出错的根源,达到彻底纠错,在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呈现多样的计算方法,以25×48为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算法,既可以是25×4×12,也可以是25×(40+8),还可以是(25×4)×(48÷4)。通过对算法的梳理,从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和补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计算教学的地位极其重要。从表面上看,计算非常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所有计算的环节,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并辅以典型案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算理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