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2020-02-04王彬彬

体育师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实现路径内涵

王彬彬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体育教研实际,对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阐释。研究表明,体育学科精准教研要从体育教师、学生、体育课堂、课余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实际维度出发,围绕现场性、实践性、问题性等教研要素开展。为保证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实施,重点在于落实教研问题的精准识别、针对问题的精准帮扶和对教研过程的精准管理。

关键词:精准教研;学校体育;内涵;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6.027

傳统教研在实践中遭遇了效能低下的挑战,使得大部分教师脱离教研主体,成为教研的“看客”;教和研的分离,导致传统教研流于形式;教研活动成为传达教育课程改革的活动。精准教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研方式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粗放型”教研,重在“精准”。体育学科精准教研是对体育教育活动中人、物、关系、环境、技能问题的精准识别,对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教师的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以及对教研活动的精准管理。有助于体育教师接近体育教学实际,形成独特的目的、特征、要素、策略,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个人主体思维到集体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专业化发展。

1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内涵

1.1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关键:聚焦实际问题维度只有全面掌握体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施精准教研。结合体育教育实际,分别从体育教育研究涵盖的体育教师、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训练四个维度对精准教研的关键展开阐述。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体育教育的关键。精准教研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体育教师的特质,特别是教师的阶段性需求,帮助体育教师树立角色意识,改变体育教师教育观念,发扬专业精神。立足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精准教研,密切联系体育教师的关键能力,包括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研能力、课外体育活动与训练竞赛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1]。如对体育课程的把握、课堂教学关键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体育教学评价、训练指导、教学实施和管理等。学生——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习需求、注重学生专长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2]。学生作为体育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生活方式巨变的新时代,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研究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维度展开,体育教学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贴合实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技能,发展品德,形成运动能力的场所。课堂研究是一线体育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解决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优秀教学实践的场所[3]。聚焦课堂研究是体育教师教研的重要内容,是基于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学生的正确把握,展开体育教学实践探索,改进体育课堂教学,形成体育教师实践能力而引发的教学实施、观摩、讨论、评价、改善的一连串的研究。课余体育活动和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是发展学生体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锻炼活动。学校体育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战略[4]。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路径,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编排以及课余训练的组织、手段、方法等都是体育教研的重要内容。

1.2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要素分析为确保精准教研,首先教研要聚焦于上面所阐述的四个维度开展,其次精准教研应集中体现以下要素:

1.2.1 现场性与实践性学校改革的一切答案在现场,要理解学校改革的问题与困境,就要走进教育现场。现场性与实践性是指教研内容紧扣体育教育现场的实践性研究,针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真实场所围绕体育教师教研的关键内容展开,让精准教研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实际中。针对一线教师的具体需求和困惑讲解问题,结合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研指导,根据学校或地区实情将现行课程理念落地。充分调动教研主体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作用,总结体育教育现场的真实事件形成案例分析,引导体育教师结合教育现场的各要素进行积极的对话和反思,提高体育教师现场学习能力。

1.2.2 发现性和问题性精准教研首要强调精准识别发现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都要成为关注点。这对教研员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的发现要求体育教研员要真正走进体育教学实践,擅于从体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和反向思维。

1.2.3 批判性和解决性批判性地看待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将问题分类整理,寻找问题的典型化,从典型化的问题中抽象出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一般理论。精准教研目的在于能够精准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这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优秀的体育教研员,问题的精准识别和解决离不开体育教研的精准管理,精准教研既要在体育理论与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又要在专家和体育教师之间开辟链接的通道。

1.2.4 相互交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交汇性精准教研立足体育教师、课堂、训练、学生专业发展 ,是学校现场与研究机构的新型关系尝试。在精准地识别问题,精准地提供帮扶解决策略之后,更为关键的是要注重教师群体的交互交流性。将问题置身于教研团队中,通过集体商讨、分工合作,挖掘团队中集体的智慧,获得更为专业的引领[5]。精准教研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将教学实践探索中形成的问题,通过精准教研概括出理论化的解决方案,最后又通过理论指导回归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去。

2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实现路径

2.1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前提:精准识别问题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前提是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的识别要经科学、民主、有效的程序聚焦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关键维度,基于精准教研的要素识别出来,做到教研问题真实有效。如某直属高中的一次教学评比,在课堂片段的教学环节中,一位抽到《排球正面上手传球》的“新手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分解方法的练习引起争议,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教学方法1:一人一球,向上抛球,在额前上方接球,体会传球手型、击球点。教学方法2:一人一球,地面反弹球,额前上方接球,体会传球手型、击球点。教学方法3:在教学方法1、2的动作基础上,增加向上传球动作,体会传球动作和用力,即上抛/反弹-接住球-传球[6]。引起争议的是教学方法3,反对的评委认为该教学方法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破坏了技术的连贯性,持肯定观点的教师则认为这一方法出自“汪嘉伟排球教学视频”,并且在当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好评。这个案例争论的焦点是排球传球教学方法的选择。体现出新手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仍存在不足,不能充分掌握教学对象和教学背景的现实情况,没有厘清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关系,这正是问题所在也是教研的关键。从案例本身出发,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精准教研问题识别一方面离不开广大的体育教育实践者——基层的体育教师,身处基层和体育教育实践的前沿才更容易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体育教育专家和教研的主管部门,因为方针政策以及先进的理念同是精准教研的对象。综合而言,体育学科精准教研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全面评估,从中识别出共性和个性,从而为体育学科精准教研提供支持。

2.2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方式:精准提供帮扶在全面掌握体育学科教研群体的需求之后,精准教研的落实才是至关重要的。共性问题可以在大区域性教研活动中精准开展,而个性的问题则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如校际教研、校本教研。精准教研是为教研的需求者提供准确的帮助,采用“对症下药”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教研方案。案例中新手教师所欠缺的是对教学背景、教学方法等的掌握。基于此,精准教研应立足于提供精准的帮扶,教研可以围绕体育专项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学背景分析、体育专项教学中技术特点分析展开。在这里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体育教师都将是活动的主体,都要聚焦问题进行反思,转变教研思维方式,彰显教研的魅力,形成体育学习共同体。作为体育教育专家、体育特级教师、体育名师等专业人士,更要发挥主导作用,为精准教研发力。

2.3 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保证:精准进行管理为确保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有效性,对整个教研过程进行管理就成了极其重要的部分,是教研工作各个环节有效衔接的重要保证。精准管理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深化體育学科精准教研上层管理。正确定义体育学科精准教研,将精准教研纳入体育教育体系,明析精准教研职责,做好精准教研规划,制定精准教研实施方案。(2)强化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管理。所谓精准管理就是要对精准教研内容、精准教研工作等实行信息化、全方位、动态化的管理。(3)考核精准教研的成效。 精准教研不是在教研之后就一切大吉,而要对教研的成效进行追踪,考察教研主体参与者体育教师对精准教研的满意度和精准教研结果的落实情况,从而形成反馈评价机制。

3 结语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的意义和内涵。体育学科精准教研目的在于提高教研的准确性,只有从体育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课余活动和课余训练的实际出发,结合精准教研的要素,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精准教研活动,才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只有保证精准教研路径实施的有效性,体育学科精准教研才有实施的可能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志华,田恒行.新时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提升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7):33-36.

[2]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02):3-20.

[3]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4] 潘邵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85.

[5] 谭天美,范蔚.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缺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79-84.

[6] 杨伯明,陈业辉.质疑与反思是体育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的推进剂——基于排球正面上手传球分解教学方法合理性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50-51.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实现路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