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帝国斜阳下的孤独英雄

2020-02-04张丽华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丘吉尔米勒

摘 要:19世纪末,随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终结,大英帝国逐步走向衰落。在外众多竞争者虎视眈眈,在内广大殖民地离心倾向日益明显。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战争走出危机,却最终加速了帝国分崩离析的局面。美国作家坎蒂丝·米勒德撰写的丘吉尔青年时期在布尔战争中的传奇经历,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这场大英帝国最后的殖民地战争的实景全貌。

关键词:《帝国英雄》 坎蒂丝·米勒 丘吉尔 布尔战争

美国作家坎蒂丝·米勒德(Candice Millard)撰写的《帝国英雄》,是一部记述丘吉尔青年时代在南非布尔战争传奇经历的传记作品。作者同时也对布尔战争的源起、过程、结局进行了详细阐述和精辟分析,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这场大英帝国最后的殖民地战争的实景全貌。本书在2016年分别入选《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和《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榜,博得书评家的众多好评。

1899年10月至1902年5月的布尔战争,是大英帝国发动的最后一场开拓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的起因是英国殖民者觊觎南非两个荷兰移民(英国殖民者称之为布尔人)建立的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境内发现的金矿,在武力攫夺不成的情况下怂恿英国政府发动的一场殖民地战争。虽然战争最终以英国殖民者胜利而告终,但英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899年10月战争刚一爆发,年仅二十五岁的丘吉尔就将这场战争视为自己获取名声和荣誉的机遇,立即以英国《晨邮报》战地记者的身份赶赴南非报道战事进展。11月他乘坐的一列装甲列车遭到布尔人伏击,丘吉尔和一些英军官兵被俘,后被押解到德兰士瓦共和国首都比勒陀利亚(现名茨瓦内,南非行政首都)的一所战俘营关押。12月,丘吉尔在一次极为大胆的行动中单独越狱,逃出比勒陀利亚后,在几名英国侨民的协助下,躲藏到一个废弃的地下矿井。此后,他穿越南非腹地,来到当时的葡属东非首府洛伦索-马贵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在当地英国领事馆的协助下坐船回到开普敦。鉴于丘吉尔名门望族的特殊身份(他的祖父是英國公爵,父亲伦道夫勋爵曾出任英国财政大臣),再加上他的越狱和逃亡经历也极富传奇色彩,引起英国许多媒体和民众的极大关注。丘吉尔回到开普殖民地后,就加入了英国军队,还参加了数次激烈的战斗。1900年5月,他随英国军队攻占比勒陀利亚,并释放关押在战俘营中的前难友。6月,他载誉回到英国,受到民众热烈欢迎。10月,凭借在布尔战争中获得的名声,丘吉尔顺利当选为下院议员,从此踏足政界,开始了他一生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

丘吉尔无疑是布尔战争塑造出来的英雄,但从书中,我们发现布尔战争所塑造的英雄并非仅仅丘吉尔一人。战争爆发后,一个名叫莫罕达斯·甘地的年轻印度人自愿组织了一支担架救护队,参加了许多血腥的战斗,救治了无数伤病员。后来他将战事中领悟到的人道主义和无畏勇气相结合,创立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唤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运动的高潮。还有一个名叫所罗门·普拉杰的年轻黑人记者,以非洲土著民的视角记录了这场白人之间为争夺非洲人的土地而发生的战争。后来他创立的非洲人国民大会,以非暴力的斗争方式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为黑人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直到1994年,在距布尔战争结束将近一百年后,黑人才终于通过斗争获得普选权,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一场小小的布尔战争,却整整塑造了三位改变整个20世纪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

19世纪中后期的维多利亚时代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但以英伦三岛有限的资源,已经无力支撑版图巨大的殖民帝国;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盛景,也早已埋下了衰败的种子。1899年的布尔战争,何尝不是英国政府试图转嫁危机的无奈之举。战争起初,英国还自信满满,以为凭大英帝国的实力,收拾一小群布尔农夫不在话下。未曾料想,誓死保卫家园的布尔人显示了坚强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加上英军高层腐朽不堪,战术死板,战争开始英军就节节挫败,甚至主力部队都被布尔民兵团团包围,面临全军覆灭的困境。英国政府大为震惊之下,从世界各地调集了大量兵员赶赴南非增援。虽然后来英军凭借优势兵力扭转了战局,并占领了布尔人的全部主要城市,但布尔民兵仍然在广大乡村坚持战斗,屡屡给英军沉重打击。直到1902年,在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情况下,英国被迫和布尔人签订和约,虽然名义上取得对布尔的主权,但实际还是不得不给予布尔人一定的自治权。

布尔战争预示着大英帝国的全面衰落。英国以全球霸主之尊,先后动员兵员45万,耗费军费2亿2千万英镑,阵亡官兵2万1千多人,却始终无法完全征服一个人口不足44万的弱小民族。英国不仅在全世界面前丢脸,也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其军事上的弱点。此后,虽然英国放弃了向外扩充新的殖民地,力图稳固旧有的帝国,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竞争者闻到帝国被撕裂创口上的血腥味,蜂拥而至,英国不得不为了维护帝国的生存而一次次走上战场。在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的心态和布尔战争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他在《我的早年生活》中重新回顾布尔战争的爆发时,苦涩地写道:“和平的时代结束了。未来将不缺少战争。对所有人来说都有足够多的战争。是的,足够多,还有剩。”在布尔战争刚刚爆发时,年轻的丘吉尔不会知道帝国前途的荆棘坎坷,他为战争的爆发而欢欣鼓舞,为建功立业的雄心而摩拳擦掌;在写下这段话时,丘吉尔也不会知道,一场更残酷的战争正在前方等待,他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目睹大英帝国分崩离析。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帝国的日落余晖,将一位孤独英雄的身影映射成了一抹黑色的剪影……

书中描述在布尔战争时期的青年丘吉尔,个性热情、大胆,有时甚至达到鲁莽的程度。他来到南非后,马上就到了他所能到达的最前线。在一次危险的装甲列车侦察活动中,部队遭到伏击,丘吉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指挥官兵撞开出轨的车厢,冲出了包围圈。此后又主动下车援救掉队官兵,不幸被布尔人俘虏。虽然丘吉尔是记者身份,但由于他参加了实际的战斗,布尔人也将他作为战俘关押起来。不肯安分守己的丘吉尔在确认释放无望后,马上着手准备越狱。即使越狱要冒生命危险,而且在人生地不熟的敌国环境中逃生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丘吉尔的决心。此时此地的丘吉尔,已经隐隐显露后来让他成为伟人的关键性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英国古代有一个传说,据说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反抗侵略,在连续经历六次失败后,不得不躲到一个山洞。他看到有一只蜘蛛在山洞的角落编织蛛网,却屡屡失败。布鲁斯决定,如果蜘蛛第七次能够成功的话,他将第七次起兵,否则就放弃。蜘蛛在第七次尝试时成功了,布鲁斯又重新召集旧部起兵,并最终击败了侵略者。书中引用了一位英国女作家对丘吉尔的评价,“与罗伯特·布鲁斯不同的是,温斯顿·丘吉尔在坚持不懈方面没什么可以从蜘蛛身上学习的东西。蜘蛛只尝试了七次,但丘吉尔会尝试七十个七次。所以不如省掉这么多麻烦,让他一次成功”。最后丘吉尔成功越狱,穿越了数百公里的敌国腹地,并在几名英国侨民的协助下偷越边境逃了出去。在布尔战争初期大英帝国节节败退的阴霾气氛下,新闻媒体急于挖掘鼓舞人心的题材,丘吉尔的这段冒险经历,正好符合英国民众对英雄的期许。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渲染,丘吉尔在英国名声大噪,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四十年后,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最危急的关头临危受命,出任首相,他又以同样的勇气和毅力带领英国坚持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巨大功勋。

作为一代伟人,丘吉尔的生平事迹广为人知,研究资料也是汗牛充栋。撰写丘吉尔的传记,即使只涉及他多姿多彩生平的很小一部分,也仍旧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坎蒂丝·米勒德的这部人物传记作品,对原始素材剪裁有致,人物心理描写合情合理,能时时将紧张的故事情节与一流的人物研究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当读者跟随丘吉尔在布尔战争过程中来回奔波之余,还顺带饱览了南部非洲的壮丽山川景色。《纽约时报》的书评栏编辑看来也被这部作品深深打动,在书评中写道:“会不会有人被这本书打动,决定拍一部有关丘吉尔这段经历的电影?我很想去看。”

确实,笔者也很想去看……

参考文献:

[1] 马丁·吉尔伯特.丘吉尔传[M].马昕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 坎蒂丝·米勒德.帝国英雄[M].陈鑫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 温斯顿·丘吉尔.丘吉尔自传:我的早年生活[M].周方舟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19.

作 者: 张丽华,硕士,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

编 辑: 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丘吉尔米勒
七月恒星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段子里的丘吉尔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