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2020-02-04胡旸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少年的你温情青春

摘 要:青春创伤校园电影《少年的你》将青春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讲述两个少年共同面对校园霸凌并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通过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三种视角来“以小见大”地反映出人性的扭曲和变异,并双向表现小小的主人公们努力重塑青春人格,实现自我救赎的美好愿望。电影通过写实的风格来呼吁人们抵制校园霸凌,努力维护好孩子们的青春。

关键词:《少年的你》 温情 青春 校园霸凌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扩大,“校园霸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经由媒体报道出来的校园欺凌事件也越来越多,其恶劣程度在不断增加。电影《少年的你》围绕“校园霸凌”展开叙事,影片选题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共鸣。高考作为电影叙事的大背景,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厚重,影片中小人物的痛苦和矛盾处处可见,最终呈现出一个被动救赎、主动靠近、拨云见日的青春故事。

导演曾国祥不愧为“情绪”大师,他采用纪录片式的写实风格来拍摄“犀利”的现实题材。片中超过半数的镜头是人物大特写,将演员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极其考验演员的演技和对情绪的把握。周冬雨(饰演陈念)和易烊千玺(饰演小北)为观众贡献了极具冲击力的表演,演绎出了人物复杂的情感层次。片头三个递进式的“playground”既有陈念对过去校园经历的叹息,也有对未来孩子们美好生活的期许。

片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瑕的:陈念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保护的,因为胡小蝶希望抓住她这棵“稻草”的时候,她没有伸出援手;加之母亲为了挣钱不惜卖假面膜,令她从心底产生了“现在所受的霸凌或许都是惩罚”的念头。小北从母亲的离开中产生了“自己阻碍了母亲得到幸福”的想法,于是他去“混社会”,用不可一世的“面具”伪装起自己卑微的内心。魏萊是人们眼中的乖乖女,可爱俏皮、成绩优异,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会是“校园霸凌”事件的始作俑者;可爱的皮囊之下,不过是一颗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心。魏莱把陈念推下楼梯,所有人都在起哄,没有人伸出援手;后来陈念失手把魏莱推下楼梯,致其死亡,施暴者的恶意最终也反噬到了自己身上。但就是这样一个冷漠、暴力的人,也有害怕的时候。当魏莱得知她霸凌陈念时被人拍下视频后,她第一时间就去找陈念求情,央求她不要报警,因为报警会使她错过高考,从而再次复读一年,而她的父亲可能就再也不理她了。当魏莱死后,她的父亲表现得十分冷漠。原来,她的父母一直在用这样的冷暴力来对待她,她无处发泄,于是向同学“施暴”。而魏莱的两个“跟班”,一个性格懦弱,依附于强势的魏莱;一个成长于单亲家庭,被父亲用打骂的教育方式抚养长大,她们是想通过欺负别人来获得同伴的认同。片中的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形象丰满而充实。

除了人物形象丰满,影片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十分讲究。首先,电影对于外在环境的处理十分细腻,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比如,胡小蝶跳楼自杀以后,地面上留下了淡淡的红色血迹,而一群同学们谈笑风生地从上面走过,胡小蝶的死,似乎早已被他们抛诸脑后。再如,当陈念决定揭发魏莱的时候,天亮了,阳光照到了她和小北的身上,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希望。然而,学校对于霸凌者只是做了退学处理。这时乌云又一次完全遮住了太阳,暗示霸凌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还有一处镜头是小北跟着陈念过马路,当陈念过马路时,红绿灯还处于绿灯的状态,而当小北过马路时,红绿灯就变成了红灯。红绿灯的转换象征着两人的命运由好变坏,此后,小北被指控犯了强奸罪,而陈念因为缺少小北的保护,被魏莱一伙撕掉衣服,拍了裸露视频。

其次,电影在心理描写和情感渲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当小北第二次见到陈念时,说要保护她,他是怎么知道陈念被人欺负的呢?我们仔细观察导演对于这一时间点前后的镜头处理便可以推测出来。陈念第一次在校外被讨债人围堵的时候,电影给出了一个俯视的镜头,而影片虽未明确点出,我们却能推断出这个俯视的视角就来自小北。当时的他明明见到陈念被欺负,却选择了忽视。后来当陈念看到他被打而报警救他的时候,他不仅感到震惊,还感到内疚。于是,他决定保护陈念。再如,当陈念被魏莱一伙人拍下裸露视频后,小北因为没能保护好她而感到十分内疚和心疼。后来,两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小北说起了自己的母亲。小北说:“我高兴啊,肉包子不是经常能吃到的,可是吃着吃着,她就开始打我。”讲到这里,按照套路,小北会开始情绪失控,而电影没有这样处理。小北只是在眼角缓缓地流下一滴眼泪,为了不让陈念看到,他侧过身,用手臂挡住自己的脸。这里的情感纯粹、细腻、真挚。比起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我妈说燕子再渴也不会喝地上的水,体面的人就算断了手脚也不会乞讨”这样不真实的抒情性文字,小北的“后来我回去过,她搬家了”这样更加口语化的台词则显得更为真实。以小北的性格,若不是走投无路,他又怎么会回去找他的母亲呢?可惜当他回去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只剩下一间空房子。在影片最后,当两人出狱后,小北终于可以和陈念共同走在阳光之下,他不再低头把自己埋进帽子里,而是直视镜头,紧随着陈念的脚步,这反映出小北已经能够堂堂正正地面对这个世界,正视自己的内心。

最后,影片拍出了人们最真实的反应,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在学生们心无旁骛准备高考的情况下,胡小蝶的自杀打破了这一局面。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掏出手机拍摄胡小蝶的死亡现场。他们用看热闹的态度,围观这一场悲剧。只有陈念,越过只顾着拍照的人群,用校服盖住了胡小蝶的尸体,保全了死者最后的体面。正如陈念的英语课本上所写的:“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陈念和小北看似是与大多数学生格格不入的“异类”,但是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对待朋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对方。他们两个像受伤的刺猬一样,互相提防又互相靠近,许着一个“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美好愿望。正是因为他们是少年,才会有这种义无反顾的勇气。

我们都在谴责施暴者的恶,痛斥校园霸凌事件的残忍,却没有想过,自己无形之中也成了霸凌事件的“参与者”。或许我们没有动手,只是跟着起哄;又或者我们只是冷眼旁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或者,我们不过认为,那是学生们之间的开玩笑。然而,在被霸凌者眼中,霸凌者和旁观者都是施暴者。心理学家埃莎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评价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身处群体之中则容易形成盲从。芬兰反校园欺凌KiVa项目研究发现:在校园霸凌事件中,除去8%的霸凌者和12%的受害者,80%是目击者群体。旁观者的默许助长了霸凌事件的发生,当这80%的人选择袖手旁观的时候,受害者就会越来越多;而如果他们和受害者一起对抗霸凌者,8%的霸凌者面临的就是92%的群体,那么,霸凌事件就会越来越少。KiVa项目从这一角度着手,在全芬兰的234所学校开展了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改变“旁观者”的态度,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共同抵御霸凌,其结果是试验对象成为霸凌者或被霸凌者的风险都减少了50%以上。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陈念那样,遇到自己的顾小北,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你我息息相关。当我们面对霸凌不再旁观,不再沉默时,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更有温度。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参考文献:

[1] 陈梦梵.《少年的你》:残酷又温暖的现实主义[J].大众文艺,2020(6):146-147.

[2] 陈刚.《少年的你》的社会学意义[J].当代电影,2019(12):23-25.

[3] 杨悦言,张慧瑜.《少年的你》:受害者的内在视角与校园欺凌的背后[J].问题探究,2020(1):29-31.

作 者: 胡旸,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与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少年的你温情青春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少年的你》:国产青春片“破局”
“少年的你”,要相信警察(点评)
《少年的你》,面对的是现实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不打烊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