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履行档案行政职能人员到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转变
2020-02-03梁艳丽
梁艳丽
2019年7月5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组织架构重建、机构职能调整等“面”上工作基本完成。作为机构改革“一盘棋”中的一小部分,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已接近尾声。河南省大部分档案部门机构改革情况为:档案行政职能划归当地党委办,原档案局与档案馆整合,重新组建档案馆,档案馆承担公益职能,为当地党委或党委办管理的事业单位。
在此次档案部门机构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原档案局履行档案行政职能人员(以下简称“前者”)转变为档案馆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后者”)。机构、岗位、身份上的转变按照人事部门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即可,做好思想上的转变,发挥行动上的优势,提升业务上的水平才是关键。
一、思想上的转变
1.从指导监督到被指导监督
《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两相比较,无论是制定规划组织实施,还是业务指导、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前者都突出了管理性,后者是在前者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具体的接收、保管等工作。
2.从“面”上到“点”上
前者的管理范围为本行政区域的档案事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组织是否依法设置了档案机构,配备了档案工作人员,建立了档案工作体制,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档案工作,都要接受前者的监督和指导。不仅如此,单位、个人在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表彰、奖励。反之,单位、个人有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情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依法对其进行惩处。
后者的工作范围相对狭窄,接触面也相对有限,尽管接收、征集工作要跟进馆单位、档案所有者沟通、交流,但绝大多数工作限于档案馆自身。
3.从理论到实践
因为要指导、监督,前者较多的、正常的工作体现为说得多,做得少。这倒不是说前者只说不干,重嘴上功夫,轻动手实践,只是因为前者职能所在,工作方式以讲解、示范为主。以业务指导为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各单位工作方法、相关规范、业务知识,胜于大包大揽。退一步讲,即便前者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实践操作示范,动手操作、以身示范的时间、次数也是相当有限的,跟各单位档案员,尤其是每年档案形成数量较大单位的档案员整理档案相比,真的只能称作“示范”,而不是带着干。
相形之下,后者的工作具体而琐碎。以档案编研为例,确定编研主题,拟定大纲,查阅相关资料,内容撰写,校对审核……环环相扣,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想当甩手掌柜,动动嘴皮,指点江山,得先考虑一下自己所在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参与这项工作的其他人员的感受。
二、行动上的优势
1.对档案法规体系的熟悉
源于档案行政职能对业务上的要求,前者要开展相关工作,必须熟悉有关档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业务标准及规范性文件。这些业务上的知识沉淀对于做好档案馆工作也是很有裨益的。以接待利用为例,前者对立档单位归档范围、档案整理、分类等情况了然于胸,转变成后者,只要留心,时日不多就能轻松应对。不仅如此,前者的档案法律意识相对较强,查阅前的查档须知告知,查阅中的档案安全监控,查阅后的相关内容利用控制,都可以有效堵塞利用中的安全漏洞。
2.业务上的熟练
不同门类档案整理、档案统计等工作,对前者来说,轻车熟路。以档案统计为例,在原档案局工作时,负责档案统计的人员对本行政区域有关单位的档案统计工作进行安排、指导、审核、汇总。到了档案馆,上报本单位的档案统计年报,小菜一碟。
3.协调上的便利
前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跟各单位接触相对较多,也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尽管机构调整,岗位变动,职能转变,但关系还在,交情还在,联系还在。在开展编研资料征集、立档单位到期档案接收进馆等工作时,协调上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三、业务上的提升
1.虚心待人
机构改革前,部分地方档案局馆合一,部分地方馆是局的二级机构。机构改革后,局馆合一的人员无论是否变动工作岗位,跟同事相处起来都不怎么别扭,本来就是一家人嘛,轮岗也很正常,并不存在履行档案行政职能的人员和档案馆具体业务人员相对固定、互不交流的情况。后一种情况,相对来说原档案局的人员心理上会不太舒服,毕竟之前布置工作都是对着档案馆的。改革后一级机构的光环不再,甚至档案馆整体都成了党委办的二级机构,自身也成了二级机构的一员,短暂的失落是必然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面对机构改革带来的各种变化,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在工作中,要自觉放下指导者、监督者的姿态,卸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把自己放在跟同事同等的位置,虚心待人,尤其是正确面对同事、领导对自己分管或从事工作上的批评、指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便是档案馆一项很不起眼的小工作,真的去做,不见得能做得很好;即便是一个自己之前很少接觸,觉得工作很一般的人,真的做了搭档,也可能惊呼,原来对方是“工匠”!
2.精诚合作
机构改革前,档案局、馆分设情况下,局的人数基本不到馆人数的一半。以新乡市档案局、馆为例,局编制15人,馆编制34人。局履行档案行政职能人员最少的时候仅5人,2人负责企业、农业农村档案工作,2人负责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1人负责档案法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前者是必须能够独挡一面的。岗位变动后,前者无论是一个处(科、股)室的负责人,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再像以前单打独斗开展工作不仅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利于团结的。牢固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以单位整体利益为重,以所在部门的整体工作为重,齐心协力,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并进,才能共同履行好有关职责。
3.务实高效
不同于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被检查单位必须配合的强制性,档案业务指导相对柔性。换言之,你如何指导,如何建议是你的事,我如何落实,落实到何种地步是我的事。遇到对档案工作百般不配合的单位,业务指导人员也无能为力。一个地区各单位档案工作参差不齐原因多样,但业务指导人员对各单位的指导、要求却相差无几。转变为后者,无需经历不配合单位的“无奈”。反之,多年的工作积淀,使其转变为后者后更容易发现所从事工作中的薄弱部位,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提升业务工作水平。
毋庸讳言,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党委办,既切实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又有利于档案馆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搞好业务建设,不断激发活力。档案部门机构改革“面”上工作已接近尾声,原履行档案行政职能人员向档案馆人员的转变,方向所在,应顺势而为,奋发有为。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