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仿生器《秋临壶》的造型艺术和美好寓意

2020-02-03刘才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砂器花器纹理

刘才椿

从古代历史记载来看,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一位中国明朝叫供春的一个人。紫砂壶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集于一体的一种工艺品,其特殊性所以才会如此珍贵,令人无尽回味。紫砂壶和茶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向前的,用紫砂壶泡茶,更加展现了茶禅一味,不俗不媚的高贵雅韵。

仿生器是紫砂壶创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题材,种类也非常多,大到世间万物,小到花鸟树木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今天就来说一说这把仿生器《秋临壶》,这把壶浑身都是以自然枯索的树桩为创作源泉和素材,演绎出秋天树木自然枯索的状态,惟妙惟肖展现出枯艺的美学之境。这种枯索之感在花器中又称作为枯砂器,这种枯砂器是以枯索自然美为主要特征,先形后意,形意结合,结合紫砂泥质的特殊表现力,塑造出枯木的纹理和树疤,线条弯曲灵动,诠释了自然界的朴实自然的真实美和残缺美。 这把《秋临壶》充分展现了枯砂器的美,从纹理到色泽,再到材质都有不一样的美感,匠人需要细心观察秋日枯木的形态,还需要细腻地感触,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要结合紫砂技艺用形象的想象和技艺来雕琢这大自然的枯寂之美。这把壶第一眼给我们的感觉和一般刚柔并济,振奋人心的壶不一样,这把壶第一眼给人一种历尽沧桑,浮世繁华后的释然感。折页表现了秋日枯索的树木,凄凉和枯淡之感,也表达了一种含蓄美感,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共鸣和升华。一把《秋临壶》,一段嶙峋的故事,一首回荡天边的清音,用静默的枯寂来证明自己依旧存在。这把壶用了树干为形,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树干枝干的苍劲和斑驳质感,把浓浓的秋意展现得淋漓尽致,仿生得十分自然生动,壶嘴、壶把、壶钮也是用的树干,有弯有直,收放自如,把树桩点缀得特别逼真自然,把花器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把壶形意合一,融入了艺术的美感,富有自然生气,形态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人生如茶,在静静的时光里用自己喜欢的紫砂壶拍一壶自己最爱的茶,一壶满足可以装下人间百态,岁月沧桑,人间悲喜。从明武宗正德年间就开始用紫砂制壶,一代代紫砂名将人才辈出,几百年间一直有精品传世,代代相传,一代更比一代优秀。紫砂工艺大师蒋蓉老师一生制作出200多款优秀的原创精品,集实用与观赏一体,基本工艺扎实,制作的茶壶具有新意,技术全面,特别是擅长制作花器。花器还有一个别称,称作是“文人器”,每一件花器都透露着特别的趣味,意趣皆备,朴实无华,颇有返璞归真之感。在紫砂壶创作中更多的是像在艺术实践中寻找灵感,紫砂匠人们会从动植物、花果树木等自然形体中抓住精华,然后进行提炼和创造,把传统扎实的紫砂技艺运用于紫砂作品中,做到设计精致和造型逼真,结合艺术的美感和大自然的生趣,把作品完整地展现出自然的肌理和形象的色泽,互相成就,妙趣天成。展现出紫砂匠人以自然界的花果动植物作为题材的形象生动,用仿生的手法展现出作品的色彩绚丽和独特的紫砂艺术风格。

这次浅谈的这把《秋临壶》完美展现了制作者的工艺技术的精湛,从泥料到形态再到作者的创意都透露出生动逼真,独具匠心。这把壶的泥色配制还是很讲究的,泥质细腻,颜色庄重,设计巧妙,做工精道,把秋日树木凋落的枯索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器美观大方,壶身斑驳的枯树纹理也是雕刻精细,造型逼真,形象地刻画出枯树的形态,在变化夸张的造型中仍然彰显了技法的严谨,松弛有度,沉稳中又带有一丝新意,也表达了秋日树木枯落但依旧在沉稳中积极向上的生命印象。

猜你喜欢

砂器花器纹理
非弹性分析方法在除砂器设计中的应用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
独具匠心辟蹊径抟土为器显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