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幸福人格的结构与内涵 *
2020-02-03颜玉枝董圣鸿
颜玉枝 董圣鸿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22)
1 引言
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尽管一些研究将幸福感区分为社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等不同范畴,但多数心理学家还是将幸福感定义为人在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体验或者主观感受。那么,什么样的人更能体验到幸福感呢?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幸福感更可能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尹霞云, 黎志华, 2015)。因此,探索幸福人格特质对培养个体幸福感、提升获得幸福感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成人的幸福感与人格有关(Rietveld et al., 2013)。Diener(1984)发现,人格是预测个体幸福感的最稳定且有效的因素之一,并认为相比较于种族、社会阶级、金钱、工作等,人格是幸福感更大的决定因素(Diener, Suh, Lucas, &Smith, 1999)。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开放性与幸福感相关显著(陈志霞, 李启明, 2014);也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的五个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张瑞平, 李庆安, 2017);艾森克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内外向维度与幸福感的相关显著(黄艳艳等, 2020)。还有研究表明,相比国外被试,中国人的外倾性、神经质与幸福感的相关更为密切,这表明外倾性、神经质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相关程度受文化的影响(陈灿锐, 高艳红, 申荷永, 2012)。
上述研究表明,外倾性、神经质、责任心等人格特质都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影响。但是这些研究只是单一探讨某种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没有把这些人格特质作为“幸福人格”进行整体研究。国内学者杨敏(2014)明确提出了幸福人格的概念,并对幸福人格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杨敏将幸福人格定义为个体在理解、追求、享受幸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在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表明幸福人格的本质就是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的稳定的人格特质。高幸福人格的人在各种场合下都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感或更容易形成获得高幸福感的能力,低幸福人格的人更难感受到幸福感,也更难形成获得高幸福感的能力。
杨敏(2014)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幸福人格进行探讨,得出乐群、乐善、乐观的三因子模型,编制的幸福人格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模型与人们的日常认知较为一致,因为乐观人格确实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秦琳, 胡小兰, 2019)。但是,关于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表明,还存在一些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格特质没有包含在该三因子模型中。比如,情绪智力能独立预测幸福感各维度的变异(陈曦, 李明,叶浩生, 2012; Gallagher & Vella-Brodrick, 2008);智慧与自我实现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傅绪荣,魏新东, 王予灵, 汪凤炎, 2019);自信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变量(王仲星, 王欣星, 2012)。还有研究表明,责任心、自尊、感恩、知足等品质都会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比如,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维度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Hayes & Joseph,2003);人际责任感对个体的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何垚, 2017);高自尊的个体在面临失败时表现得更为自信,能够相对较好地应对发生的问题,进而拥有更高的幸福感(Flynn & MacLeod,2015),国内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耿晓伟, 张峰, 郑全全, 2009; 郭春涵, 2019)。感恩会增强幸福感(Alkozei, Smith, & Killgore, 2018);感恩对幸福感有独特的预测作用(喻承甫, 张卫, 李董平, 肖婕婷, 2010);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丁凤琴, 赵虎英,2018)。这些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情感,而不是单纯的乐观问题。
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词汇学方法对幸福人格的结构与内涵进行探讨,以避免幸福人格特质维度的“缺失”。词汇学假说认为,人类特性的个体差异终究会编码到语言中,这种差异越重要,就越有可能用词汇来描述。从自然语言中获得人格词汇就有可能从中提取到一组特质,代表这一语言背景中人们行为的特点(Allport & Odbert,1936)。有研究者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如,焦丽颖、杨颖、许燕、高树青和张和云(2019)通过词汇学方法探讨中国人善、恶人格的结构与内涵;张和云、赵欢欢和许燕(2018)采用词汇学的方法揭示了中国人善良人格的结构。为了保证词汇的全面性,本研究以黄希庭、沐守宽、王登峰等人编制人格测验时最初建立的词表为基础(黄希庭, 2014; 沐守宽,顾海根, 2010; 王登峰, 崔红, 2005),从中提炼幸福人格结构,探查中国人幸福人格的内涵。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三个阶段的被试构成如下。
(1)词库建立与词汇筛选阶段:3 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金融学、行政管理、心理学),3 名中文专业的研究生,30 名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
(2)初测阶段:男744 名,女1864 名,平均年龄20.03 岁(SD=1.99 岁);城镇1017 名,农村1591 名。
(3)正式施测阶段:男704 名,女1491 名,平均年龄19.29 岁(SD=1.85 岁);城镇880 名,农村1315 名。
2.2 研究工具
2.2.1 自编幸福人格词汇表
本研究对初测阶段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与幸福感量表相关显著的词225 个,构成幸福人格词表。
2.2.2 效标量表
(1)Campbell 幸福感量表(汪向东, 王希林,马弘, 1999)。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8 个条目和生活满意度1 个条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2)主观幸福感量表(严标宾, 郑雪, 邱林,2003)。该量表包含总体主观幸福感5 个条目,生活满意度5 个条目,积极情感6 个条目,消极情感8 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3)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王孟成, 戴晓阳, 姚树桥, 2011)。该量表包含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倾性五个维度,每个维度有8 个条目,6 级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5 以上。其中,神经质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责任心维度为0.80,宜人性维度为0.78,开放性维度为0.82,外倾性维度为0.78。
2.3 研究程序
2.3.1 幸福人格词汇表的筛选
第一步,收集整理人格特征词汇。收集黄希庭(2014)编制的562 个人格形容词表,王登峰和崔红(2005)编制的1520 个中国人人格特质形容词表,沐守宽和顾海根(2010)编制的378 个美德形容词表,删去相同的词,得到共2077 个词。
第二步,筛选与幸福感相关的词汇。请三名不同专业大学生分别独立对2077 个词进行初步筛选,指导语为“请判断出哪些词能够描述幸福者所具有的典型特征”。三人意见一致(一致同意和一致不同意)的词有1912 个,评定一致性为92.06%,其中三人一致认为能够描述幸福者具有的典型特征的词1358 个;对三人意见不完全一致的165 个词作进一步评价,请30 名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评价这些词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7 点量表,分值越高代表相关程度越高,保留评定均分4分以上,且标准差小于2 的词49 个。在本过程共得到1407 个与幸福感相关的词。
第三步,请两名中文专业的研究生分别进行同义词汇总,并在每一类词汇中根据其典型性指定一个代表词;再请一名中文专业的研究生将二者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汇总,并对前二者有分歧的项目进行评定,得到306 类同义词,然后在每一类词汇中根据其典型性选定一个代表词,建立了306 个词语的幸福人格词汇表。
2.3.2 初测与项目筛选
将筛选出来的306 个词分成三个词表,分别都加上严标宾等(2003)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构成三份初测问卷,平均每份问卷130 题,并且每份问卷选择5 对含义相近词语作为测谎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人格特征与问卷形容词所描述内容的符合程度,采用7 级计分,数字越大代表被试与该词的符合程度越高。
将回收的数据进行清洗后,分别计算词汇与幸福感问卷中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词汇与幸福感问卷中的积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删去相关不显著的词,剩余幸福人格词语225 个。
2.3.3 正式测试与项目筛选
使用初测阶段筛选出来的225 个幸福人格词语,加上三个效标量表构成正式测试问卷,共298 题,在其中选择了8 对含义相近词语为测谎题。采用问卷星收集数据,通过红包抽奖的方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测试前告知被试认真完成问卷后可进行抽奖,中奖率为30%。
对回收数据进行清洗后,分别计算词汇与幸福感问卷中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词汇与幸福感问卷中的积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删去相关不显著的词语16 个、相关系数低于0.20 的词语40 个,剩余幸福人格词语169 个。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23.0 和LISREL8.80 进行项目分析与筛选、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3 结果
3.1 效度分析
将正式测试的总样本(n=2195)随机分为两份:1098 份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1097 份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效标问卷考察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
3.1.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KMO 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分析发现,KMO 值为0.98,Bartletts 球形检验的结果表明相伴概率为0(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和最优斜交转轴法对169 个词进行因素分析,根据心理测量学要求,按如下原则删除条目:(1)在各因子上载荷都小于0.40 的条目;(2)共同度低于0.30 的条目;(3)在两个及以上的因子负荷都高于0.40 的条目;(4)少于2个条目的因子。最终保留了49 个条目,碎石图分析发现,从第3 个因子后走势趋于平缓,三因子累积解释率为59.56%。因此,限定三因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具体的因子载荷和共同度见表1。
从表1 中可见,因子1 的词汇中,英勇、勇猛、有气魄的等代表勇气,英明、厉害的、高超的、有慧眼的代表智慧,因此命名为胆识;因子2的词汇中,友爱、宽宏大量的、知足常乐等代表豁达,责任心重的、有正义感的、重道义的代表担当,因此命名为美德;因子3 包含开朗的、乐观等积极词汇,因此命名为乐观。
3.1.2 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LISREL8.80 软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χ2/df=5.16,RMSEA=0.07,SRMR=0.05,CFI=0.98,NFI=0.98,NNFI=0.98,基本达到了推荐标准(Sharma, Mukherjee, Kumar, & Dillon, 2005);项目在潜变量上的载荷较高,其中84%的项目路径系数在0.70 以上(见表2)。
3.1.3 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研究发现,幸福人格及其各维度与效标量表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其中,幸福人格及其各维度与Campbell 幸福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宜人性、开放性、外倾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幸福人格词汇表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见表3)。
3.2 信度检验
幸福人格词汇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7、0.96、0.86,均在0.85 以上,表明该词汇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高。
表1 幸福人格的三因子结构
4 讨论
4.1 幸福人格词汇表的测量学性能
以往研究者在构建人格特质形容词表时通常采用从自然语言体系中搜索词汇的方法以保证词汇信息的完整性(黄希庭, 2014; 沐守宽, 顾海根,2010; 王登峰, 崔红, 2005)。本研究以黄希庭、沐守宽、王登峰等人编制人格测验时最初建立的词表为基础,编制幸福人格词汇表。由于以上研究的词表是从语言体系中初步筛选的,反映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只做了生僻词的删减、同义词的归并等一些简单的梳理,因此可认为本研究所采用的词汇是比较全面的。
在词库的初步筛选阶段,三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评定能够描述幸福者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的词汇时,一致认为直接评价所给词汇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难度较高。于是在对词汇进行评定时,要求他们只要认为可能有关就选择有关,最终评定一致性为92.06%。为避免个体评定的困难,在初测与正式施测时都只让被试评估所提供的形容词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该词汇与幸福感问卷的相关程度筛选项目。这种方法对被试的判断能力要求较低,更利于被试轻松、清楚地作答。最终信度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与效标测验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词汇表的测量学性能是较佳的。
表2 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系数表
表3 幸福人格词汇表与各效标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n=2195)
4.2 幸福人格的结构
本研究得到的幸福人格结构包括胆识、美德、乐观三个维度,共49 个词语,这些词语基本上包括了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 和Seligman 提出的24 种积极人格品质(马丁·塞利格曼, 2010)。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积极人格,个体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滕飞, 2015)。这24 种品质中包含胆识的有勇气、智慧、自信、智力、创造性等,包含美德的有公平、宽恕、感恩、仁爱、慈善、谦虚、诚实等,包含乐观的有乐观、希望、幽默等(马丁·塞利格曼, 2010)。在大五人格中,责任心、宜人性、外倾性等人格特质与个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陈灿锐等, 2012; 张瑞平, 李庆安,2017),本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具体而言,成功的、责任心重的、正直的等词属于责任心维度;善良、谦让、友爱、快乐的等词属于宜人性人格维度;劲直的、创新的、智能的等词属于开放性人格维度;胸有成竹、待人诚恳的、乐观等词属于外倾性人格维度,反映的是乐观、自信且善于社交等特点。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以往对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胆识维度包含令人敬佩的、勇往直前、勇敢、有急智的、成功的等人格特点。有胆识的人是有担当、敢于奋斗的人,能通过勇往直前的奋斗获得幸福。以上观点在不同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证,比如有研究者提出智慧与自我实现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傅绪荣等, 2019);贾文文、王忠军、温琳、朱晓东和徐娜(2015)发现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员工的幸福感水平与职业成功存在显著相关;王仲星和王欣星(2012)以中医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自信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美德维度包括责任心重的、有正义感的、宽宏大量的、知足常乐等词汇。具有美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感,在很多研究中有类似的结论。心理学实证研究发现,实践美德行为,如志愿和捐助等活动可以让人获得幸福,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具有美德之人更加幸福(喻丰, 彭凯平, 窦东徽,董蕊, 韩婷婷, 2014)。该因子中包含的人格形容词与幸福感的关系也在大量研究中得到了支持,比如有研究认为感恩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幸福感(丁凤琴, 赵虎英, 2018);大五人格中的责任心维度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Hayes & Joseph,2003);对他人和集体负责任,这本身就是善,而最高的善便是幸福(吕绘生, 2019);幸福与德性是息息相关的,品德越高尚的人,利他思维越强烈,就越可能受到认可与尊重,从而他自己的幸福也就越容易实现(傅岩, 赵士果, 2008);外显与内隐自尊都会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显著的预测作用(耿晓伟等, 2009)。
乐观维度包括爱笑的、开朗的、乐天的等词汇。说明乐观、爱笑的人往往更幸福,可能是由于具有乐观特质的个体总是充满希望,更少地受到各种困扰而更多地欣赏成功。这一结论与很多研究相似。如,有研究表明乐观与幸福感的相关系数高达0.75,尤其在压力条件下,乐观可以使个体保持较高的幸福感(Hills & Argyle, 2001)。在杨敏(2014)的研究中,乐观也是其三大维度之一。另外本研究中包含的成功的、感恩的、健康的等词汇在杨敏的乐善、乐群因子中均有体现,这也表明,本研究的结论与杨敏的研究存在交叉。同时,本研究保留了英勇、令人敬佩的、有气魄的、宽宏大量的等词汇,可以看出,幸福人格应该是多维度的结构。
5 结论
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建立的幸福人格词汇表包含49 个词语,共三个因子:胆识、美德、乐观。(2)幸福人格词汇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幸福人格的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