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2020-02-02

煤炭高等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指标大学生

实施创业教育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失衡的有效途径,更是是服务大国崛起及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1]。自2010年至今,国务院、教育部等围绕高校创业教育政策支持、环境改善、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布了系列文件[2-4],旨在加快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和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的高质量创业人才。然而,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与创业教育评价相匹配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也正由于创业教育定位模糊、效果评价指标单一,致使我国的创业教育表面上“欣欣向荣”一片繁荣,实则“华而不实”成效甚微,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仍然不到3%,严重制约了我国创业教育的持续化、优质化和成效化发展。因此,构建结构合理、科学规范、可行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和完善创业教育评价理论,成为当下创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开展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科学制定教育决策的依据标准,更是提高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5]。关于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作出了以下解读:祝超超认为,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严重不足,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严重[6];宋跃芬认为,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比较滞后,评价指标相对混乱[7];黄兆信认为,创业教育评价不应过分强调主观意愿,而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进行构建[8]。关于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问题,葛红军深入分析了影响创业教育评价的主要因素,依据创业教育评价的构建原则,围绕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9];高苛从支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所必须的环境出发,构建了基于行业支撑、学校投入和学生表现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10]。

从上述研究不难看出,当前创业教育评指标价体系的构建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第一,理论缺失。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创业教育管理水平较低,创业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够深入。第二,导向错位。过于强调对学校管理制度、师资力量、创业平台和课程平台等创业环境方面的评价,忽视对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第三,逻辑不清。简单地将学生参加或者获得各级创业计划项目、创业大赛奖、学科竞赛奖、专利、论文、软件著作权等创业成果等同于创业教育效果。第四,科学性差。评价指标选取比较盲目和随意,评价内容选择过于宽泛,指标选择不够科学。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多数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关注度较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也开展了效果评价和评估工作,然而对于创业教育质量及效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其检测效果也不具备持续性和科学性。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创业教育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过程,但是我国的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创业教育起步晚,且缺乏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学者,致使创业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严重不足;第二,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有利于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但是创业教育环境好坏不能完全决定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不能将二者并简单等同;第三,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其本质是对所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创业能力不能仅用专利、论文、获奖证书等有形的成果来衡量;第四,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应该重点针对本科阶段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成效的评价,即要分清哪些能力是本科阶段之前已基本形成的,哪些能力主要是在本科创业教育阶段形成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将从创业教育对象所必备的创业能力出发,依据冰山模型理论和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11-12],以大学生创业能力核心要素培养为导向,反推高校所必须具备的创业教育环境,进而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及构成要素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即强化创业人格塑造、促进创业意识激发、推动创业精神形成,培养创业知识渊博和创业技能精良的创业型人才[13-14]。

作者以“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了2009年至2019年的相关文献,以下载量和引用频次为依据,选取了其中排名靠前的20 篇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五层次”培养路径(见图1)。(1)通过本科教育之前的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人格,为本科实施创业教育奠定基础;(2)高校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创业人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激发学生“想创业”;(3)一个学生想创业但不一定敢创业,只有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才能引导学生由“想创业”过渡到“敢创业”;(4)敢创业但不一定代表能创业,要想真正能创业,还必须传授创业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创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能创业”;(5)需要依靠社会、政府、企业、行业和高校携手提供的政策、经费、场地、物资和人员等支撑,促使大学生由能创业到“创成业”转变。

图1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五层次”培养路径

因此,一所高校的创业教育只要在本科创业教育阶段能够做到使学生由“想创业”到“敢创业”再到“能创业”的转变,那么这所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也是众多研究学者将创业人格、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原因所在。本文将创业教育分为本科教育之前阶段和本科教育阶段,依据冰山模型理论、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及与创业教育的关系图(见图2)。

由图2可知,本科之前创业教育阶段和本科阶段创业教育均包含了对创业人格、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五个能力要素的培养,虚线上方代表本科创业教育阶段,虚线下方为本科之前的创业教育阶段。(1)本科之前创业教育阶段对于创业人格、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的侧重点呈现出逐渐降低的分布规律。其中,人格特征的形成主要集中于童年阶段和青春期阶段,对应中国教育的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阶段,因此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则应更多的集中于本科之前的教育阶段,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以形成良好的创业人格基础,同时也包含部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2)本科阶段对于创业人格、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的侧重点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分布规律。本科创业教育阶段更多的是在强化塑造创业人格的基础之上,实施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本论文将依据本科教育创业教育阶段培养的重点,围绕培养大学生所必备的创业人格、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五个要素,根据高校所具备的把学生由“想创业”到“敢创业”再到“能创业”的教育转变能力来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图2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及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评价要素与评价指标

根据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所包含的五个要素不难看出,首先高校需要明确清晰的创业教育定位,即在强化创业人格塑造的基础上,培养具有良好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且掌握完备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创业型人才,因此创业教育的培养定位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评价指标。其次,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设置科学合理且高度凝练的创业课程内容予以支撑,而课程内容又需要过硬的创业师资队伍并结合灵活多样的创业教学模式予以实施,因此创业课程内容、创业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也是创业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再其次,创业教育需要高校给予教师和学生提供与创业有关的经费、人事、激励的政策和实践平台建设,因此实践平台和创业政策也是评价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最后,创业教育的成果则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成果予以评价,因此创业教育成果是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评价指标。根据大学生创业能力跟创业教育的关系图2和以上分析,即可推演出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与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关系图(见图3)。

笔者通过走访政府、企事业、行业和高校专家20 人和基于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创业校友等发放的220 份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和筛选,形成了包含创业教育定位、创业课程、创业师资、教学模式、创业平台、创业政策和创业成果7 个一级评价指标和所包含的45 个二级评价指标。

图3 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与创业教育评价指标的推演

1.创业教育定位评价指标

高校创业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学素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接班人,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其核心是在强化创业人格塑造和提高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弘扬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获得创业技能并形成创业初步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定位要覆盖创业能力培养的5 个基本要素,其具体定位评价指标有:(1)强化创业人格;(2)增强创业意识;(3)提高创业精神;(4)掌握创业知识;(5)获得创业技能。

2.创业课程评价指标

创业课程是与创业联系较紧密的、范围较窄、内容精炼务实的课程,从知识结构看应包含创业通识类、启蒙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等。具体课程评价指标包括:(1)创业的法律面课程;(2)创业的财务面课程;(3)创业的策略面课程;(4)行业领域前沿知识课程;(5)创业素质类课程;(6)企业家精神类课程;(7)创业环境及管理类课程。

3.创业师资评价指标

创业师资评价是衡量高校执行创业教育的能力,创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创业课程的开发与传授能力之外,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以保障创业教育有效开展。具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教师的背景(工作经历、专业素质和学历等信息);(2)有创业经历教师比例;(3)有创业专业和相关企业管理培训经历教师的比列;(4)职称人数比列;(5)外聘创业导师人数;(6)担任创业导师的人员比例;(7)开设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比列;(8)面向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或讲座)的次数(每学期)。

4.教学模式评价指标

教学模式的选用直接决定了创业教育的成败,鼓励教师采用兼具交互性、开放性、反思性和实践性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开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敢于创业的精神,强化学生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其评价指标包括:(1)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商业模拟练习;(2)开展创业计划书设计竞赛;(3)创业失败案例教学;(4)开发企业的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课程;(5)访问政府、银行、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税务公司等,了解资金支持途径和税务优惠政策。

5.创业平台评价指标

由于高校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高校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多方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搭建“创业教育大资源实践平台”,加速创业教育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有:(1)成立专门的创业管理部门;(2)建立了孵化项目的科技园、创业园;(3)成立众创空间联盟;(4)基于创业实践教育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实践中心(数量、质量和规模)。

6.创业政策评价指标

创业政策是推动创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动力,主要包含支持教师和学生创业的有关经费、人事、激励的政策、制度和机制等。具体评价指标有:(1)鼓励创业教育工作的经费政策;(2)针对创业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3)合理的校内外师资聘任管理办法;(4)以创业教育业绩为导向的教师考核标准;(5)创业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6)针对学生创业的评优、评奖激励制度;(7)灵活的创业学分互认机制;(8)校企协同的创业教育机制。

7.创业成果评价指标

师生创业成果的是衡量高校创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指标应全面反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既包含创业教育成果数量和质量的综合评价,也要包含有形(创办的企业和公司等)和无形(荣誉、影响力等)成果的评价。具体评价指标有:(1)毕业生创业率;(2)毕业生创业成功率;(3)教师、学生和校友创办企业数量和影响力;(4)企业存活率;(5)主持的科研项目数;(6)学生荣获各级各类创业教育比赛荣誉的数量和质量;(7)省部级以上创业教育成果的数量、等级和荣誉;(8)教师和学生由于创业而获得发明专利的数量。

四、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及发展思路

创业人才培养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当根据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五个要素,围绕支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所需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改革和探索。

1.确立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树立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跟本任务,围绕培养大学生所必备的创业人格、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五个要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创业型人才。

2.重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业能力“五个要素”引领创业课程建设,做好专业及学科教育与课程设置的有机结合,分类、分层次开发多元课程,增加与创业相关的实践类创业课程,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同质化的课程建设模式。

3.改革创业教学模式

一是要鼓励教师采用兼具交互性、开放性、反思性和实践性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和敢于创业的精神,强化学生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要深化校企合作,把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业教学模式转变。

4.加大创业平台建设力度

以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内容,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用,将政府资源(政策、制度等)、企业资源(设备、场地和资金等)和高校资源(人力、智力和文献等)进行整合,打造“创业教育大资源实践平台”,服务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5.完善创业教学政策和激励机制

围绕职称晋升、成果转化、创业实践等完善创业教学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带领学生创业。同时强化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弘扬积极的创业精神,以切实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培养质量。

五、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的途径、方法和举措。论文基于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及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通过文献检索法、专家咨询法等,围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个层次,构建了基于创业人格、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核心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依据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培养要素,构建了基于创业教育目标定位、创业课程内容、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教学模式、创业平台、创业政策和创业成果的7 个一级评价指标和所包含的45 个二级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可为我国当前地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依据,对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和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指标大学生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大学生之歌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