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技术转移之都,上海先导区之构想
2020-01-30吕辉
吕辉
进入新时代后,上海不仅仅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更是肩负着党中央所赋予的重大使命,在改革中积极攻坚、做先锋。文中,则主要就上海在知识产权先导区建设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知识产权建设提供借鉴。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集体赋予了上海系列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发挥国际贸易优势、充当示范先锋、突破攻坚先导。上海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继承和发扬欧东新区开放精神,大力推动浦东新区持续发展,发挥新区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勇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转型发展标杆,建立上海知识产权先导区。
从2018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修订《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重点强调了高质量发展方向。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联合簽订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为构建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进上海的开放程度。随着上海市知识产权工作顶层理念设计创新,科创中心建立健全,成为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重要的助推器。2018年7月,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和措施纳入《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新时期上海必须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加快上海市创新升级步伐。与此同时,功能型平台建设加速,以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为主体,持续推进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建设。同时,成立了上海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将功能布局、创新服务统筹到经济发展中去。2018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上海同济大学达成联合培养知识产权法硕士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培养的知识产权硕士项目首届学生顺利结业,标志着联合培养创新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一届的招生规模将持续扩大,为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提供后备的人才保障。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最有效的方式,是实现创新升级最基本的手段,能够有效地保持创新动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知识产权是新时期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支撑,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与上海“四大品牌”战略协同发展,对于新时期落实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纵深发展,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知识产权管理能级显著提高。“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标志着上“加快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正式形成。知识产权局重点修订了专利资助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专利、专利申请的力度和标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重点商标保护工作的意见》和《<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将商标保护工作与商标保护名录明确地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出台《关于开展商标海外维权工作的意见》,将商标海外维权保护与商标品牌发展工作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发展;二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成效明显。市委市政府与WIPO签署了《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补充协议》,推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新型人才培养、知识进产权仲裁调解等层面深度合作。
技术转型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科研动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金融双向融合,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行业,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金融中心之一,区域内拥有60多所高校和众多科研院所,但是上海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不足北京的50%。在2018年上半年全国企业专利数量排名中,上海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前十。针对此种情形,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转移之都”,加快建设技术领域中的“阿里巴巴”,从而有效的规避发展中的资源瓶颈,整合上海人才、科研和金融优势,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科创领域产业,实现产品研发、采购和生产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
建设“技术转移之都”,打造技术转移高地不仅需要市场效应,还必须有政府保障。坚持政府为主体,搭建转移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激发技术主体活力转化为根本目标,加快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之都”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技术之都转移规范到位。将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人才转移政策等纳入顶层理念设计中去,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上海市在持续发展中必须紧紧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加快构建“产、学、研、用、融、管”生态发展体系,建立一家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技术转移梯级市场,实现技术融合和技术流通。打造上海市“技术转移之都”,充分发挥上海现有的技术、人才、科研和金融等领域的优势,将科技服务与产业核心融合起来,实现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格局。同时,进一步聚焦“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打通沿线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加快构建独具影响力的国际技术转移网络建设节点。坚持长三角技术融合发展战略,通过“技术金融市场服务”实现区域性服务发展,并且将区域性影响力逐渐辐射开来,最终建设成为世界上独具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之都”。(作者单位: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专委会;点击律(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