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20-01-30刘丹

今日财富 2020年3期
关键词:财会校企育人

刘丹

本文从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提出了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式及相关保障条件,旨为新形势下校企合作驱动“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财会类人才又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主体。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必要性

财会专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密关联,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之路、现代学徒制试点之路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对财会类专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于企业而言,财务决策、财务流程、财务制度和财务架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而言,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报账、算账和记账等传统的财务业务能力,而是要求财会人员要全面拓展到财务的投融资决策、内部控制和企业资产价值管理等领域,因此,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校企合作共赢的必要前提。

二、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目标及保障条件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渠道,按照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校企合作中要建立一体化育人机制,专兼结合,柔性互动,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良好效应。但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需要由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运行保障,通过校企共建高职院校财会学生现代学徒制试点部,成立分别由企业实务专家、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等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双方之间可按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经费保障水准,根据1:1的比例预留专项人才培养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建设、实训场地的建设和教师津贴、人才引进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业保障体系和师资管理保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全方位合作并优化调整教学方案和育人方案等,利用共享服务中心深化校企合作领域,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三、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内容

(一)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共享财务服务中心”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学生难以接触企业核心业务,实习困难,专业难以规模化。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积极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共享财务服务中心”,走学徒制人才培养道路。高职院校要在企业帮助之下,在校内建设现代化企业办公区,由企业出资引入师傅和师资人才队伍,搭建软件平台,根据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需求、管理流程、业务需求、工作制度等,为财会类专业学生提供包括“核算处理”、“账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等在内的岗位工作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校企合作平台中接受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熏陶,通过在岗位中历练,学会有效处理会计信息和数据,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专业会计人才转变,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提升自己的复合型专业能力。

(二)通过校企合作联合研究和制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使命,与企业联合一道制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双方都明确校企合作目的前提下,以共赢、共管、共建、共发展为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模,建设一体化招工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体系,并从当前法制、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环境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以及互联网对会计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建构以“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为主导的高端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训框架,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和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实践能力,素质能力等,通过“四位一体化”育人模式,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三)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由专家资源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理实一体化”就是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在练习、理论、岗位实践以及实训、案例分析等方面一体化推进,打造案例分析专业课程、案例导入课程、业务体验课程以及实操演练课程等,遵循知识讲授、巩固练习及“五步教学法”要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学一学、练一练,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之间要强调课程的高标准性、统一性、灵活性,通过走学徒制道路,以高职院校校内课程为中心,以企业校外实训为核心,建设一套优质教学资源库,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推进财会教学环境多样化、互联网化以及信息化,同时还要借助工作备忘录、优质教学资源库,在线下面授過程中向学生全面推进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点线面相结合,同时可推出拓展阅读、VR、AR虚拟仿真以及微课、动画演示、辅助讲解、学习指导等教学形式,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四)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校企合作要与时俱进,从当前信息化环境出发,根据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特长,共同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掌上APP,让学生实现自治,该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作业、答疑、考试以及自动签到、上课提醒、课堂互动、成绩查询等学习功能,并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三个入口组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相互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这一平台是实现高度智能化,让学生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的良好渠道,从学习、教育再到教学考核评价,都能够与财会类专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五)通过校企合作,健全双导师制管理规范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之间应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专业化的双导师人才队伍体系,既要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到校内任教,又要邀请企业的高管或具有多年财会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员到校内指导学生岗位操作,也要定期派遣学校的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财会工作业务和职能,双方在“合作共赢”基础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度,实现校内、外教师队伍人才的流动性发展,让一部分教师承担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让另一部分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训,并在“会计云共享服务中心”指导和培训学生的校内实训;此外,双方还要在师资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职责方面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共同制定科学的教学激励、考核办法,人才选拔和培养标准等。

(六)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文化育人机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不仅要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又要通过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文化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而言,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需要指派实务师资协助高职院校积极组建学生自治管理团队,在组织学生人际交往、经典导读、晨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方面要狠下功夫,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文化环境,以特色化的育人模式和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等。除此之外,企业和高职院校还应结合财会类专业特点,为学生疏通分层次就业渠道,利用校内外的共享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学徒制人才培养环境,经过工作、学习以及职业能力、职业思维、职业技能全方位考核,让学生毕业之后可选择直接留在服务中心或对口企业工作,也可让学生在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自主创业,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

四、结语

立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采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社会对高职院校财会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走创新发展之路和校企合作之路,实施现代学徒制,为高职院校财会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作者单位: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猜你喜欢

财会校企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