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大数据应用的风险与监管
2020-01-30李浩然
李浩然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进行着创新与改革发展,金融行业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则需要有效提升信息化水平,进而增强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领域的精准营销、资产定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在金融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金融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金融大数据应用的监管力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保障金融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互联网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领域,使得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当前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的阶段,社会各领域亟需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能够有效扩展金融企业的营销渠道,并提升其风行化服务水平。因此,企业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对金融大数据的应用进行监管,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金融大数据应用存在的风险
金融大数据在应用的过程中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变革,在对数据的处理工作上形成了集数据收集、清洗、整理、关联分析与挖掘等一系列工作的产业链,由于这一产业链的形成,使得一些金融科技巨头对大量数据进行垄断,进而导致大数据失联情况的发生。一些金融机构掌握了电商交易数据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金融数据,还通过一些合作方式掌握合作企业的数据,进而造成了行业数据资源的垄断,在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整合发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虚假数据信息,不利于金融行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同时,金融大数据的应用无法保证企业数据信息及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使得企业的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存在着被盗用的风险。在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大数据时代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的应用与交流过程中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用户信息被盗取,极大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数据多重交易以及数据的采集标准缺乏统一性问题显而易见,进而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同时,模糊了相关的数据保护接线,导致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受到极大威胁。
三、金融大数据应用的风险监管手段
(一)建立用户信息保护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通过建立用户信息保护机制与相关的法规制度,能够确保企业在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加工整合等环节有法可依,进而有效提升金融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国家政府根据当前国家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大数據在金融行业中应用的特点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提高现有法律实施的力度,对金融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同时,需要明确规定当前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金融监管机构的权利范围,保障其能够强化金融监管的力度,有效利用相关法规制度保障金融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此外,对违反金融行业规定的机构制定明确的处罚标准,确保法规制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与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能够实现政府信息与行业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各行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有效降低数据信息采集与加工整合的成本,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与信息保护机制的建立保障信息共享过程中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发生。其次,打击数据垄断现象,实现大数据的分级管理,政府掌握的大数据为公共数据,要实现对社会公众的开放与共享。部分机构掌握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大数据为准公共数据,对于掌握这些大数据的机构,需要做好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后再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企业商业利益相关的大数据为非公共数据,在对该类数据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在合法的使用范围下进行交易。
(三)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
在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规范性。在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相关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行业自律组织能够建立相关管理标准与实施机制,进而保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规范性,实现大数据的标准化,保护用户及机构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大数据的应用能够为金融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不仅难以保证企业金融数据的安全性,甚至可能导致金融企业陷入财政危机。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用户信息的保护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通过建设信息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垄断,实现大数据的标准化,并积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对金融大数据应用风险的防范力度。(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