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研究

2020-01-30殷莺

今日财富 2020年3期
关键词:阵地舆情监控

殷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传播平台,而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内容复杂性、虚拟性、及时性、开放性等特点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从高校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对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加以研究,针对高校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提升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质量,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等重要对策,为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供重要策略。

一、引言

网络在为高校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以及便利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和负面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成才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要做好引导和影响,构建出适合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清晰的对网络世界中的挑战加以认识,并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加良好和有效的成长环境。

二、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对社会舆论进行影响主要是通过通讯社、电视台、报纸刊物等形式进行,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互联网在新形态下的传播已经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微博、微信等等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发展的重要阵地。因此,对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进行管理和引导,对网络舆论发布等进行控制逐渐凸显出重要性。目前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主体,所以高校要在网络传播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网络文化传播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加强,将网络传播中的不利影响进行降低。建设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可以更好的对网络舆论发布进行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让网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培育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党和国家一项尤为重要的长期工作,高校长久以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培养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传播平台,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内容复杂性、虚拟性、及时性、开放性等特点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增强网络阵地建设,让网络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主战场,对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深远意义。

三、高校意識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工作的责任不明确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由于牵涉到的元素较多,所以高校中的许多部门都有责任肩负起这一重任,但是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些部门之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低,缺乏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认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属于宣传部门。在一些网络文化影响下,对应的协同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构建,一些干部和领导对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不足,甚至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宣传西方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质量有待提升

从目前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上来看,许多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些规模,并构建出一些有影响力的高校意识形态传播平台。但是从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建设仍然有着形式主义的特征,在实际的构建质量上落差较大,缺乏品牌化运作以及创新意识。从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角度上来看,高校在网络传播中的议题能力单一,缺乏引导性,在传播内容上缺乏创新、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也有一些过度娱乐化、忽视学术性和内涵等体现。

(三)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及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建设好阵地,另一方面要做好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保护与防御。目前,一些高校建立了网络舆情控制系统,对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加以控制,但是在数据分析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也有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但是由于相应的管理者缺乏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所以使舆情监控系统难以形成常态化的监测。

四、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应对策略

(一)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高校首先要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制定好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责任制度,如责任清单和实施细则等,深化对这项工作的考核与检查,并构建和完善校园的网络信息化安全领导小组,牢牢掌握党对于思想领域建设的领导。其次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研究,对网络传播意识形态中突出的问题定期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强化对网络规律的研究和深化,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特点的研究,总结出合适且有效的工作方法,为网络宣传工作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二)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质量,创造出高质量的校园网络文化

首先是构建起上下协同、立体化的传播结构,发挥出在高校网络建设中的协同优势以及力量整合,打造出以学校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等为传播途径的全方位宣传渠道,将学校内部的各个宣传部门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联动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平台,提升网络阵地的工作质量。构建起适合网络学习的平台,增强在网络平台上内容的教育性、互动性和思想性,打造思想理论教育资源库,对传播形式加以创新,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氛围环境。

(三)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构建出纯净的校园网络空间

首先要对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加以完善,利用信息化部门和宣传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将各职能部门纳入到舆情监控中来,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加以明确,建立健全体系内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利用培训、演练等形式提升舆情监控体系的实践能力。其次是强化对网络管理技术的投入,引入和强化网络舆情监控技术,提升高校对数据网络分析和深度挖掘能力,可以使高校有效的对网络技术应用以及决策提供精准的处理,这也是构建纯净校园网络的必要手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领导权和主动权,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随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快捷、多样、复杂等等特性,都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稳定产生了一些影响,给我们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挑战。高校需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领导权和主动权,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构建起网络建设中的坚定话语权与领导权,并培养出适合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型社会人才。利用这种网络技术人才来保障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深入的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进行挖掘,保证高校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建设能够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并在社会信息文化传播中不断发挥更大效应。(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阵地舆情监控
无限追踪(二)
按图索骥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科学游戏孩子交往的新阵地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消费舆情
侦察兵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