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尽信书不如无书”

2020-01-28李晋一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色光赵括真知

李晋一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关键字不在于“书”而在于“尽”和“信”。“尽”是全然,是程度;“信”是选择,是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书中的知识进行质疑,展现我们的理性判断能力。

孙阳按图索骥,竟认为蛤蟆是千里马;赵括纸上谈兵,终被秦军打败;楚人一叶障目,竟认为书中螳螂如此人亦然。他们都是典型的“书呆子”,他们就是尽信书,死读书,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世人嘲笑。正如华罗庚所说“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读死了”,用在他们身上恰到好处。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袁隆平不相信“自花授粉不可杂交”,最终研制出杂交水稻,造福世界;牛顿不相信“色光只有黑白两色”,最终揭开了色光之谜;潘建伟不相信“以人类的智力无法构造自身可破的密码”,填上了我国量子领域的空白,抢占量子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正是因为他们敢于质疑,不断探求,并为此进行科学考证,最终使他们成为了行业的精英。

从“精英”和“书呆子”的经历可反映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谛,读书固然重要,但善读、活读、思读更重要。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对一个现象形成理性的判断,尤其是在一个众说纷纭、真假不分的时代?我觉得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是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的首要条件。

在有了阅读量后,首先我们要勤于独立思考,并加以理性分析,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判断。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我们远离真相。它对于人们建立逻辑思维通往真相有很大的干扰,因此在获取知识时要有选择地筛选,合理取舍。

我们要以积极调查、有理有据表达意见为秉性。由于了解世界的局限,我们更易轻信书本,对事物產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不加以辨别,甚至被这些观念禁锢而不自知,失去了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因此想要对抗“失实表述”,我们每个人还应该秉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人云亦云、缺乏实证支撑的表述保持高度警惕。现在很多说法都值得推敲,例如西方孩子比中国孩子更有创造力,左撇子比右撇子更聪明,开发右脑潜力无穷,等等。这些都经过测试了吗?还是只是大家的推测?这时,调查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据,有理有据方得真知。要成为准确的判断者,就要对积累的东西进行筛选、甄别、分析,最终用实践检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名言表述的都是这个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决不能“尽信书”,否则不如无书,因为这样会使我们丧失辨别能力。而要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实践得真知,这样才能担负起我们青年人的使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献出一份力。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高二3班学生,指导老师:马攀峰】

点评

这篇作文写得很成功。标题鲜明,限定论证范围。开头由对“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讨论,引出话题,提出“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对书中的知识进行质疑,展现我们的理性判断”。然后列举孙阳、赵括、楚人、袁隆平、牛顿、潘建伟等人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必要性。再从“怎样做”的层面阐述如何形成理性判断。最后再次强调“不能尽信书”。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深度。

猜你喜欢

色光赵括真知
实验出真知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十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出真知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
赵括之败不止“纸上谈兵”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