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瑞典新世纪汉语政策变化
2020-01-27史丰艳张萌尧封云娜
史丰艳 张萌尧 封云娜
摘要:瑞典是一个拥有长远汉语教学历史的国家。21世纪以来,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与瑞典当今的汉语教学需求相适应。本文将从培养目标、教育机构、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对瑞典在新世纪汉语教学方面做出的改变展开讨论。
关键词:瑞典;汉语政策;对外汉语教学
一、历史背景
位于北欧纳维亚半岛的瑞典与中国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虽远隔重洋,但中瑞两国深厚的友谊源远流长。1950年1月,瑞典成为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成立的西方国家。同年5月,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还在对新中国持观望态度时,瑞典即率先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瑞典汉语教学在20世纪初进入起步阶段。首次把汉语带上瑞典大学讲台的是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先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瑞典高校正式开设了汉语学科。,瑞典也因此培養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领军人才。
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瑞典的汉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1965年,高本汉先生的学生马悦然成立了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他进一步精英化了瑞典高水平汉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此时瑞典中学的汉语教学也悄然得到了发展。瑞典中学汉语教学的开拓者是高本汉先生的另一位学生林西莉。林西莉在取得博士学位后,选择去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汉语教师,并提倡在瑞典中学普及汉语教学。而随着瑞典方面与中国人员、商务往来的逐步增多,汉语教学也由校园走向了社会。社会向的汉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华人华侨社团的“中文学校”和以汉语为母语的社区教学;二是瑞典企事业单位和外交部门内部展开的汉语教学;三是瑞典的一些大型公司和国家机构出于社会人士的工作需求自行举办组织的培训班。
20世纪的最后10年间,在罗斯和罗多弼的带领下瑞典的汉语教学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他们大胆改革了高等阶段的汉语教学模式,使得瑞典的汉学研究在当时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瑞典也是最早在汉语教学中引进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国家之一。1991年,罗斯在隆德大学启动了编辑汉语语料软件的项目,意在开发出汉语学习软件、汉瑞电子词典等产品。
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不断增强,瑞典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起来,瑞典企业界和普通民众都越来越深入地认识到中国的迅速崛起,瑞典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21世纪前十年,瑞典从幼儿园到高校,汉语学习人数呈爆炸式增长。为了满足瑞典人民急速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瑞典在新世纪制定了积极的方针。
二、新世纪变化
(一)培养目标
上个世纪,瑞典汉语教学培养模式主要是精英教育,学习者多是出于自身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而进行学术研究。21世纪以来,中国成为瑞典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国,仍有一部分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学习汉语,但更多的学习者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瑞典汉语教学界对于这一变化非常清楚,遂结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对瑞典学习者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即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转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此,瑞典高校缩减了古代汉语的课程量,逐步增加了现代汉语的比重。中小学则向学习者主要介绍基本汉语常识和中国国情,意在进行汉语的入门教学和兴趣培养。一部分社会机构针对成年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推出短期课程,而华人华侨社团则致力于满足华裔儿童的语言需求。
(二)教学机构
1.孔子学院来了又去
2005 年 2 月, 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成立。后来三家孔子学院,分别在吕勒奥、卡尔斯塔德、卡尔斯克鲁纳成立。之后的十年间,孔子学院在瑞典汉语教学和汉语推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5年,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关闭了其孔子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声明表示,如今的情况与10年前已不相同,当年对该校而言,与中国展开交流至关重要,“如今我们与中国已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这样的合作显得多余”。 2019年12月,瑞典关闭了在瑞典设置的全部四所孔子学院,只在南部城市法尔肯贝里保留了一个孔子学院的教室。但2020年4月,这间教室也被关闭,瑞典成为第一个彻底关闭孔子学院的欧洲国家。
2.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
2012年12月3日,瑞典教育部在官网上宣布:瑞典将在所有中学开设汉语课。届时,汉语将与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具有同样的地位。2014年秋季瑞典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正式颁布实施,这在瑞典汉语教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汉语在瑞典中小学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地位得到了实质性的巩固。瑞典国家教育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5学年间全瑞典约有173所高中和57所初中、小学开设有汉语课。
3.成人教育发达
瑞典有着发达的成人教育,教育机构品类繁多,其中语言学习类一直是强项。新世纪以来,许多私人教育组织机构纷纷开设了各种汉语学习班。社区成人学校、公民学校、人民高校、工人教育联盟以及各种社会学习圈等,也都幵设了汉语教学项目。
(三)教学资源
1.自编教材
瑞典本土中学汉语教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汉学家傅林寒等针对高中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编写了瑞典第一本汉语教材《来吧》。
瑞典高校自主编写了汉语入门级教材。如隆德大学,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专门为汉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编写了一套《初级汉语》教材,其他瑞典孔子学院在教学中也都逐步选用自己开发的教材。
瑞典本土中学汉语教材也实现了从无到有。汉学家傅林寒等针对高中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编写了瑞典第一本高中汉语教材《来吧》。
2.现代词典
词典等工具书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长期以来,现代汉语瑞典语词典的编撰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瑞典学习者只能查询英汉词典,这无疑给他们的汉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1世纪初在瑞典汉语教学界以及罗斯教授和隆德大学教师的多年努力下,《汉瑞词典》正式出版,为广大瑞典的汉语学习者带去了帮助。
三、总结
就目前来说,瑞典针对新世纪汉语教学的方针,使瑞典的汉语教育得到极大的普及。但与传统的二语,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选择相比,汉语教学无论是在师资建设、教学质量和教材开发上都有明显的不足。近些年孔子学院在瑞典的碰壁,和中瑞两国国际关系的转变,也值得令人思考瑞典的汉语教育该去往何方。
参考文献
[1]蔡公煜.瑞典汉语教学发展之对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叶志芬.瑞典中学汉语本土化教材建设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宛新政.瑞典本土化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03: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