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绵竹年画与川剧艺术的融合

2020-01-27吴雨芮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0期

摘要:俗话说:“世上有,戏上有;戏上有,画上有”。这话的道理说明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不同艺术又交融发展。戏剧艺术和绘画艺术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二者同为川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共同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符号。

关键词:绵竹年画;川剧艺术;戏画融合

绘画属于眼睛所能看见感知的视觉艺术,而戏剧则是包含了多个空间方面内容的综合艺术,在川剧之中舞台上的布景、脸谱、演员们的服装、道具都属于绘画的戏剧化体现。绵竹年画的绘画作品包含了戏剧内容,这也是绘画艺术取材形式。年画与川剧同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研究资料,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影响和促进。

一、绵竹年画与戏剧的概述

四川绵竹年画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这些年画经过时间的磨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构图完整、饱满、对称、均衡,人物造型夸张变形,线条古拙,常使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特征,重视对神韵的依托,对中国古老的传统绘画造型观念有着继承和运用,在色彩上,习惯使用对比的手法,艳丽明快,这些艺术形象生动感人,符合画面的主题内容和群众欣赏习惯。

由于悠久的历史性,绵竹年画与川剧的渊源可以回溯到清代初年。戏剧活动与绵竹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时候,就有如同《西厢记》一般的戏剧年画问世。

二、绵竹年画中的川剧题材

年画由于一年一更换,在封建社会中,年画又被视为下九流的物品,画好画孬,都不会多去思考它是一种艺术,所以年画的传世作品很少,没有加以保存和收藏。所以也给现如今的年画研究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所庆幸的是,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开始越发的重视民间艺术这个方面,不少美术工作者都对绵竹年画进行了全面的抢救,通过长期的挽救和收集和国家政府的重视,也搜集到了一大批珍贵的传统的年画遗本。

在丰富多彩的绵竹年画资料中,收集了有不少以戏剧为内容的画稿。虽然仅仅是绵竹年画中的少部分的戏剧,但是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年代川剧艺术的人物造型、装扮、剧目等。绵竹年画中的川剧资料主要按照斗方、门神、条屏、横推、长卷来进行划分,比较为大众所周知的川剧题材:如《西厢记》《翠香记》《水浒传》《西游记》《白蛇传》《三盗芭蕉扇》《钟馗送妹》《二进宫》《白狗争凤》等都融合在了绵竹年画独特的画法中,画中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戏剧般的场景。

川剧丰富了绵竹年画的题材类型,也丰富了画面中特定的环境和情节。

这些戏剧内容的年画,并不是全部的绵竹年画戏剧作品,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绵竹年画与川剧的渊源与联系。他们的联结是古时人们对年画与川剧喜爱的表现,这些遗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形象材料对如今绵竹年画的研究以及川剧艺术的研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三、戏剧融合

常言说:“画中有戏,百看不腻”。在绵竹年画中出现大量的戏剧年画绝非偶然,这反映了历代年画作者对本土戏剧欣赏和偏爱,作者将这些对川剧艺术的喜爱融入了绵竹年画之中,

绵竹年画画中的人物在传统川剧中吸取了营养,画中人物的站姿身法就如同川剧舞台上的人一样,他们的挺胸提臀、三调身、掸袖、兰花手、丁字步等都融入进了绵竹年画之中。川劇人物之中,武将、文官、仕女、儿童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都依依体现在了绵竹年画之中。

绵竹年画与川剧的融合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原因:清初的政局稳定,其次,经济原因:手工业与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绵竹年画顺势而兴,戏曲故事开始为大众喜闻乐见,因而自然而然成为了民间年画乐于撷取的题材。最后,人文原因:绵竹年画的创造者大多是来自民间的画师,其自身就是民间大众中的一员,他们与广大老百姓一样,有着大众共同的爱憎和价值观。于是,这些承载川剧艺术内容的题材便构成了民间画师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绵竹年画画师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也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生活安康的祈求和愿望。并且,生活在民间的年画艺人他们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中的所在所闻,除了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往往还来自于戏剧舞台,所以,他们所塑造的人物也基本上以戏曲人物造型为原型,然后按绵竹年画自身独特的造型语言和形式把戏曲故事转化为戏曲年画。在绵竹年画资料中,有着戏剧舞台上川剧造型的人物形象在画中随处可见,戏剧对绵竹年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同时也是积极向上的。

绵竹年画与川剧的融合,主要是来自于两种民间传统艺术都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对于意象化的美学追求。川剧以其意象化的造型方式,深刻影响着绵竹年画的造型理念。川剧表演中大量变形夸张的造型被借用于绵竹年画之中。绵竹年画利用这种变形夸张的造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将变形夸张的造型固定于门上,墙上。川剧舞台也因此搬入百姓家中,传统的戏剧文化以年画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它的传承发扬是两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四、结语

绵竹年画与川剧艺术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民间的川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巴蜀儿女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和民风民俗,与其说是川剧艺术对绵竹年画的影响,不如说是两者的互相成就。长期以来,年画借戏剧而增加其艺术魅力,戏剧借年画而传播更广。他们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从动态到静态,从静态到动态,这是两种本土文化的视觉体验在不同作用形式上的表现。川剧艺术对绵竹年画的影响是深远的,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征。绵竹年画与川剧艺术的融合,不仅表现了和谐统一的内容形式,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运用了鲜艳明快的装饰色彩,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也使两者传播的更广,发展的更好。

对绵竹年画中川剧元素的研究,对拓展四川戏曲理论研究新领域、探索民间年画艺术历史轨迹、更好地学习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绵竹市委员会编.中国绵竹年画[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2.

[2]范小平.绵竹木板年画[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05.

[3]李乡状.年画艺术与欣赏[M].吉林音像出版社.

[4]邓斌.从《迎春图》探清代四川绵竹的民风民俗[J].

[5]侯兵. 再谈“画中有戏 百看不腻”——绵竹年画与川剧艺术[J]. 四川戏剧,2013,(01):52-54.

[6]吴海肖.川剧元素对绵竹年画的影响研究[J].四川戏剧,2018(02):65-69.

[7]杨燕.从戏台到纸张:川剧在绵竹木版年画中的凝视转移[J].四川戏剧,2016(07):88-90.

作者简介:吴雨芮(1993—),女,汉族,重庆市人,助教,艺术硕士,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研究方向:室内装饰、文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