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

2020-01-26张海燕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家庭核心化的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及其面临的多重养老困境,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与建议,以帮助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同时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在养老领域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实现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社会工作介入

在城市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而许多老年人独自留在农村,即“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指年满六十周岁的老年独居者,他们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不稳定,在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其子女多只提供金钱与物质方面的帮助而忽视其精神层面的需求。经研究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都表现为情绪消极,不愿意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最终导致空巢老人身体与心理方面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老年人。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深入分析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破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多重养老困境,让他们实现真正的老有所依,而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1.1工业化、城市化及家庭核心化的推进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单纯依靠传统的土地来获取收入微薄。由于近些年城市化的推进为农村地区的人进城务工提供了条件,进城务工成了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的主要经济来源。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推行以来,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很多年轻人甚至在外地结婚生子,平时很难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他们的父母因此成为了空巢老人。

1.2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农村老人是我国老年人口的主体。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8556.81万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65.83%。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仍超过城市。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2000年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系数为10.92%,比城市高1.24%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在未来几十年,农村空巢老人的数目会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而大幅增长。

1.3思想观念的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于老一辈注重“养儿防老”似的传统伦理关系,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以改变,更喜欢农村的生活环境,多半老年人有一种故土难离的情怀,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然而,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年轻一代同样无法适应农村生活。

2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2.1自身物质经济的匮乏

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单一、稳定性差。2015年抽样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的收人来源,46.4%为家庭其他成员供养,34.4%为自己劳动收人,两者总计为80.8%。经济过于依赖他人且过度劳动会增加患病风险,农村空巢老人病后无人照料,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普遍,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調查推算农村贫困老人约为3244万,而农村空巢老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9%-53.0%之间。

2.2子女的情感慰藉缺乏

老年人自身面临着心理和社会的老化。一方面,在空巢家庭中,子女远离父母外出求学、工作、生活,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区公共资源非常缺乏,空巢老人没有活动场所,也时常无人聊天。精神空虚会使病残率提高,继而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2.3日常的生活照料困难

在子女长期在外打工的情况下,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照料严重缺失,经济条件又相对较差。高强度的劳动加速消耗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他们往往都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一旦身患重病,儿女又不能及时赶到,处境就更为艰难。尤其对高龄老人来说,如果生病时没有人在身边,延误了抢救时机,会给老人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2.4农村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备、覆盖面小、保障程度低、区域差异大。微薄的养老金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严重缺乏,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策略

3.1微观层面介入

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给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个案心理辅导,给予老人积极支持,帮助老人发现人生的意义,及时关注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感受,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治疗。其次,可以建立互助小组,通过小组让境况相仿的老人彼此沟通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以互相支持。

3.2中观层面介入

首先,善于挖掘农村地域范围内热心公益事业、有专业技能的居民,组建农村专业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强邻里关系的同时为空巢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其次,农村社区可以和城市社区合作交流学习,学习城市社区针对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方式方法,可以组织城市医疗服务团队下乡为空巢老人免费义诊,帮助空巢老人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3.3宏观层面介入

首先,社工在社区层面弘扬发扬传统“孝文化”,让村民认识到尊老敬老对家庭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社区养老氛围。其次,社工可以鼓励村民成立社会组织或者互助组织,并联系相关的资源为其提供一定的指导。另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政府有效地收集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信息,为农村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争取相应的资源,以进一步缓解养老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王婷.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108.

[2]王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与对策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3):1-2.

[3]原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化解之道[N].人民论坛,2019-10.

[4]许智超.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

[5]牛晨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分析——基于河南省交口村农户的调研[D].沈阳:辽宁大学,2013.

[6]陈学斐.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社会工作的介入[J].公共政策,2017,(33):81.

作者简介:张海燕(1995.08.28),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单位: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