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尘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1-26沈文革

锦绣·下旬刊 2020年8期

沈文革

摘要:降尘污染是一类典型大气污染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降尘污染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探讨了降尘人为来源、气象因素、森林覆盖率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降尘污染的影响作用,以期为降尘污染监测、治理以及防控工作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降尘污染;降尘量;人为来源

前言:近年来,随着降尘污染问题的加剧,降尘污染治理工作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加。实现预期治理目標的前提为:所采取的治理、防控措施,高度契合降尘污染现状。降尘污染特征、影响因素作为确立可行治理及防控措施的参照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讨降尘污染的典型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降尘污染的特征分析

降尘污染的特征主要体现为:

(一)降尘量特征

近年来,随着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加剧,降尘污染变化状况,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结合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各地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降尘污染[1]。而从降尘量波动状况来看,各地降尘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贾昂晨污染的加剧,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降尘量分布特征

各地区不同时段降尘量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检测、调查发现,冬季降尘量最少,而秋季、夏季降尘量相对较少,春季降尘量多处于最高值。以武汉市为例,该地区春季(3-5月)的降尘量约占全年降尘量的28%左右。结合与降尘污染有关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状况来看,呼吸道疾病以春季为高发期,这一季节分布特征,也提示春季降尘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三)降尘污染空间分布特征

除了具有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外,降尘污染也存在特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降尘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中,工业区、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的降尘量较大,而工业企业分布较少、人类活动较少区域的降尘量参数则相对较低。形成上述特征的原因为:在工业聚集区,各类化石燃料的燃烧,容易产生大量大气降尘(粒径>10μm),诱发降尘污染。而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机动车辆排放尾气等因素,则是大气降尘的主要人为来源,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降尘量也会产生一定变化。

二、降尘污染的影响因素

结合既往经验可知,可影响降尘污染的因素主要包含:

(一)人为来源

结合既往降尘污染监测及治理经验可知,大气降尘的人为来源与降尘污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降尘的人为来源种类越多,降尘量越高,降尘污染越为严重。目前,我国各城市降尘污染的人为来源以燃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道路运输扬尘等为主[2]。基于上述关联,在降尘污染治理工作中,可将人为来源的识别与管控作为重点,在全面筛查区域内降尘人为来源的基础上,针对各人为来源采取更新生产加工工艺(适用于以燃煤、燃烧化石燃料为主的工业企业)、限制运输时段(适用对象:运输扬尘)等措施,降低降尘量,进而为大气污染管控工作提供良好支持。

(二)气象因素

除了人为来源因素外,气象因素,也会对降尘污染产生一定影响。具体而言,在气象方面,可影响降尘污染的因素及其影响关系为:第一,气温因素。一项降尘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验证,某北方城市气温因素与降尘量呈负相关关系(r=-0.42),即气温越高,降尘量越低,而气温越低,降尘量越高。分析上述影响关系的形成原因为: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春季初期阶段,以燃煤、燃烧化石燃料为主的生产型企业(供暖公司等)处于快速生产阶段,大量燃料的燃烧,容易增加大气中的降尘量,进而加剧这类企业所在区域的降尘污染现象。第二,风速因素。风速与降尘污染严重程度的关联体现为:风速越大,降尘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原因在于:降尘颗粒的粒径较大,如风速较小,不易造成降尘颗粒的移动;而当风速超出一定范围时,大气中降尘颗粒的位移增大,降落速度减缓,影响范围扩大,进而加剧降尘污染。第三,气压因素。在气象因素中,气压也与降尘污染存在一定关联,该因素与降尘量呈弱负相关,即随着气压的升高,降尘量逐渐减少。上述关联可能与高压对大气降尘下落机制的阻断作用有关。第四,相对湿度因素。相关性分析提示,相对湿度与降尘量呈负相关(r=-0.54)。原因在于:降尘污染的形成多与运输、化石燃料大量燃烧等产生的颗粒物因素有关。当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参数较高时,高湿度环境不利于颗粒物的散播,因此,降尘量参数相对较低。

(三)森林覆盖状况

森林覆盖率是降尘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二者间的关联为: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升高,降尘量逐渐减少,降尘污染严重程度逐渐减轻。从降尘污染的形成机制来看,人为活动引发扬尘、固体颗粒物排放,是大气降尘的主要源头。而高森林覆盖率可降低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含量,阻断扬尘、固体颗粒物向大气降尘的转化,进而对降尘污染形成一定抑制作用。

(四)社会因素

降尘污染相关社会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为:第一,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烟尘中固体颗粒物的占比较高。随着烟尘排放量的增加,降尘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也愈发丰富,由此可认为,上述变化可加剧降尘污染。第二,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生产企业释放的废气,也含有较多颗粒污染物。如各工业企业的废气处理质量良好,废气中颗粒物排放量减少,则降尘量也可得到一定控制。第三,货物运输量。该因素对降尘污染的影响主要与货运车辆运输过程中所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有关。运输量的增长,提示颗粒污染物排放增加,降尘量也会随之增长。第四,机动车保有量。这一社会因素与降尘量呈正相关关系,其对降尘污染的影响作用与货物运输量较为相似。鉴于上述因素与降尘污染间的关联,在降尘污染监测治理工作中,可构建由货物运输、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保有率等指标构成的综合监测体系。按照固定频率,定期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状况,并利用监测结果预测近期降尘污染状况,评估降尘污染治理效果。如监测结果较既往改善,可沿用治理方案;如无明显变化,或污染恶化,需加强对治理方案的优化,以实现降尘污染的有效控制。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降尘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改善降尘污染,实现环保目标,可将降尘污染作为中心,参照其相关影响因素,确定可行的改善措施。此外,为保障降尘污染控制的有效性,还需建立动态降尘污染监测体系,定期评估近期降尘污染管控措施的应用成效,以此为管控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静芳.2018年太原市大气降尘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科技,2020,35(02):86-89.

[2]李少洛. 济南市降尘污染特征及组分来源解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