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重要性与措施
2020-01-26沈忆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根据调查,青少年的校园暴力问题已经发展到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蓄意谋杀的状态。近几年,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随着校园暴力问题的不断升级,其社会危害性也在不断的加深。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所以说解决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内涵及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校园暴力;预防措施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发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很多,分别为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因此,学校的思政教育需要结合这个问题进行教学,把校园暴力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内涵及表现
根据相关调查,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群体更容易爆发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不仅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会给青少年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近几年青少年犯罪逐年增长,就中央电视台报导,2019年与2016年相比,全国受理起诉的未成年人涉嫌罪名中,聚众斗殴罪上升92.22%,寻衅滋事罪上升77.88%,强奸罪上升101.85%,此外,涉案罪名也呈现多样化,其中盗窃罪占30%,抢劫罪占15%,故意伤害罪占12%,聚众斗殴罪占10%,寻衅滋事罪占10%,其他罪名占20%。由此可见,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刻不容缓。现如今的校园暴力问题已经升级到聚众斗殴、抢劫、强奸等问题上,甚至还出现了蓄意谋杀等危害学生的生命恶劣事件。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有很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去获取不良信息。校园暴力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显性暴力一种是隐形暴力。所谓的显性暴力就是采用直接的暴力手段,对其他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隐形暴力就指施暴者用费暴力的手段对其他人进行施暴。
二、青少年校园暴力的成因
青少年是现代社会的特殊群体,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支柱。近几年我国青少年校园暴力、打架斗殴等社会事件屡次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不禁开始寻找和关注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部分学校的学生因为长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导致了心理产生一些疾病比如说焦虑症、抑郁症、暴躁症等。再者是因为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
(一)个人角度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学生的交流、沟通、学习、购物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无法自拔。这些学生更迷恋于一些手游游戏、网络游戏和网恋。游戏虽然是当今文化的一种载体,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手机更是当下大学生的随身物品,虽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教师、家长可以随时沟通,但是更多学生确是用手机屏蔽了外界的世界。同时,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情绪、精神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学生开始出现了攀比、嫉妒的心理,如果这些情绪把握不当就可能会出现校园暴力的情况发生。
(二)家庭角度
家庭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情绪调节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里的长辈对学生也是过于宠溺,为了学生的前途也是尽最大的努力,学生认为他们只要完成学业就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在这种生产环境下,学生的渐渐的就会失去面对失败的勇气。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当中,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学生能力产生负面情绪导致退学的情况发生。还有的学生会在班级和其他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家长的言行举止和生活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力比较大,作为家长不仅需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还需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要做到以身作则为青少年做好榜样。根据调查,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是生在家庭破裂或者是有家庭暴力的家庭环境当中。
(三)学校角度
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前的一块重要的跳板。但是现在大多数的教师和学校还是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青春期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关心。因此,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应该用正确的人生观去引导学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性
大量的事实案件及理论研究充分表明,思政教育工作对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健全青少年的三观。青少年是学生从成长的主要过度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三观养成的主要时期。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三观是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有效的讓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观念。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人生观处于凌乱阶段,一些学生会因为一时的冲到和不理智的行为引发校园暴力。2020年热点事件一:多名女生不断向一名女生打脚踢,多次将其打倒在地,那名女生并没有还手。被打者王晓今年13岁,在一所实验中学就读初一,参与打人的女生共有8名,年龄均在14岁左右,而这8人分别在不同的学校。热点事件二:轰动全国的连云港被打女大学生,她遭受了踢打,扒衣,羞辱,拍照,剪发等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多人殴打她一位,还将照片上传网络。由以上两个事件可以看出,校园暴力事件无处不在。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生活的意义,把握正确的人生观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因此,学校需要通过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三观。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塑造健全的人格。我国民法典对青少年人格权的保障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保障书和宣言书。人格指的是人与社会接触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当中可以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取得他人的好感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健全健康的人格和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多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力。
四、利用想政治教育预防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想要更好的去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因此,学校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法规基本内容的了解,从而为思想政治课堂的法制教育打下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充实自身的法律知识并且根据实际案例去研究课本教材内容,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授给学生,从根本上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已经触犯了法律。
(二)完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完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无论学生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到遵纪守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生活进行法律讲座和案例分析,同时还学校还可以请当地的公安人员来学校进行法律讲座,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近几年来,很多在青少年当中经常会出现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也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思政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第二点,通过学生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和学校需要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
(三)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人格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可以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在这种状态可以和其他人建立很好人际关系,并发挥出自己潜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性格是心理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两条。由此可见,性格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联。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当人出现愤怒、伤心等情绪,人体的新陈代谢就可能出现问题,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青少年学生存在焦虑、抑郁、暴躁、人格分裂、交流障碍等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传输正确的人生观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倾诉自己的情绪。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日益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019年3月还专门召开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对加强、重视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出具体、明确的指示,指明加强青少年思政工作的初心和目标,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同时,学生家长也需要注重家庭教育运用语言的艺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嘉鑫.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9,507(06):70-72.
[2]郭三龙.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预校园暴力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8,000(001):31-32.
[3]余梦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校园暴力的作用探析——以3.30隆丰中学校园暴力事件为例[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2):00273-00274.
[4]关欣.大学生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00(002):P.126-127.
作者简介:沈忆勇,汉族,籍贯:广东潮州 生于:1966-7-11,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