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尝试
2020-01-26周蕾
周蕾
摘要:本文着眼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技术》课程现状,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授课内容、授课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思考。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技术;非计算机专业;授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4-0172-02
Abstract: The article studie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for Non- computer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nalyzes its current problems .Then it introduces a few teaching reforms from such aspects as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 Establish?ing the reasonable examining mode and training the studentsgood learning habits.
Key words: non-computer majors; programming courses; teaching
《大学计算机技术》课程是针对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课,旨在为现代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为专业学习打好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该课程面向大一新生,于第一学期开设。面对如今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学生本身知识构成不断提升的时代,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大冲击。本文就课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點思考和改革尝试。
1 课程现状
课程分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课围绕计算机发展与组成、信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等内容展开,实验课围绕Windows7、Office2010的基本操作展开。为了更好地了解授课效果,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师深入各分学院听取意见,同时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整理出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 学生基础不同,统一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学校是全国招生,不同省份在高中阶段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不同,入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差异,统一教学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 课程部分内容与高中重合,学生兴趣不大
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课程虽有部分重合,但授课相对浅显,学生真正理解不深入。但由于学生主观意识,会降低大学阶段《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度,影响效果。
3) 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今,计算机与网络已融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若课堂停滞于最基础的概念介绍,与实际脱节,很难吸引学生。
4) 理论课知识点多,课时不够
理论课内容涵盖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多个方面,知识点多;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课程需要增加最新技术介绍,信息量大而课时紧张。同时,理论课内容偏于理论,大篇幅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倦走神。教师课堂的疲于讲解,学生却听着无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5) 实验课内容偏于简单
实验课围绕Office基本操作展开,大部分学生有一定基础,缺乏兴趣度。
6) 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度不高
全校统一模式的授课,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对学生专业的服务不到位。
2 课程改革与思考
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深深困扰授课教师,我们不间断地进行课程改革,自编教材完善授课内容,尝试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下面谈一下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1) 针对学生基础不同问题
课前统一测试,了解学生基础,并对学生进行混合分组;部分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增进学生相互协作,减少部分学生压力,增强学习动力。
2) 针对部分知识点与高中重合问题
首先,高中阶段对计算机知识的介绍相对简单浅显,时间、课时的客观因素,学生掌握不够深入。而大学阶段,课程会详细展开基础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扩展目前最新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不可否认,部分知识点的看似重合,会实实在在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选择部分重合的知识点录制视频,供学生课余观看,课堂可在此基础上有侧重点与针对性介绍,介绍的过程中多采用举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理论课授课模式改革
针对“内容多,时间少”问题: 对理论课知识点进行详细划分,选择高中涉及的、偏于理论的一些知识点,事先录制视频,供学生课余自学,课堂检查与巩固。
针对“内容偏理论,相对枯燥”问题:根据知识点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图1所示。
l 引入慕课理念,延展授课时间,解决授课时间问题。
慕课(MOOC)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脱离课堂实现互联网学习。我们引入慕课理念用于偏理论的知识点,例如“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软件硬件组成”等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课件和视频,供学生课后自学。教师在课堂简单总结并做相应扩展。
l 引入翻转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课前学生通过各种工具自学,课堂师生讨论自学中的疑惑。选择逻辑性强的知识点,例如“进制转换”,尝试翻转,邀请学生授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l 引入案例教学,教学贴近生活。
案例式教学,选择学生会接触到的身边示例,例如结合“手机”介绍计算机发展与网络组成、结合“智能家居”介绍物联网系统、结合“网站推荐功能”介绍大数据知识、结合“机器人”介绍人工智能等,并同学生专业相结合,选择部分案例课堂介绍。
l 分组主题讨论,拓展知识面。
对于一些新兴技术的介绍,可以给定几个主题,学生课余搜索资料。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资料信息。
4) 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教学按基础实验+提升实验+自主设计模块进行。前两个模块个人完成,自主设计模块分组完成。
基础实验部分是基本的Office操作,比较简单,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重点练习。提升实验,难度高于基础实验,贴近实用需求,与专业相关度高,帮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自主设计模块不提供素材,提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分组讨论,分工完成。锻炼学生主动性,自我设计能力。例如Word 部分可做个人简历;Excel部分可做成绩分析或数据统计;PPT部分可做课堂教学或社团展示。具体可结合专业选择。整个学期的实验,内容难简结合,充实饱满,可以兼顾各个水平的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5) 网络互动平台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很紧凑的,提供一个完善的网络平台,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延伸,方便师生课后互动。可以将云班课、毕博网站相结合。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课程信息类、课件视频类、交流互动类。课程信息提供课程相关的大纲、进度安排等信息;课件视频提供授课课件、教学视频等信息,方便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类提供测试、论坛、拓展信息等,提供师生互动,课程知识拓展。
6) 考核方式
用过程化的N+1的考核代替原有的期末一考的模式,考核趋于过程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性,一定程度反映学生过程学习的情况。N+1的考核方式,增加N次过程性考核,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7) 师资的自身提升
一切的教学改革,依托于教师的不断自我学习与提升。基础扎实,并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 阶段性尝试的初步成效
下面我们选择同一学院不同年级,《大学计算机技术》的总评成绩做比较。一个以传统教学为主,一个对教学方式做了改革,融入更多的网络教学。具体数据如表1,柱形图如图2所示。
从上面数据来看,网络教学具有一定优势,随着今后网络教学的不断成熟,相信实际教学效果会更好。
4 结语
我们希望《大学计算机技术》课程是一门有活力的课程,在普及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素养的同时,能带领学生了解最新的现代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利用好这个工具更好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课程的改革将一 直持续,我们将继续关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各种好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勇于尝试,理性选择,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上继续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春梅. 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 2016(1):59-63.
[2] 王鉴. 论翻转课堂的本质[J].高等教育研究, 2016,37(8):53-59.
[3] 钟琦, 杜春涛, 严深海, 尹华. 新工科驱动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41(3):123-127.
[4] 朱凯旋, 劉广峰. 基于自主学习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8):119.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