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篆刻的残破
2020-01-26赵勇
我国的篆刻艺术备受世界青睐,属于一个篆刻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展现的艺术美、文化美、生活美等值得深入推敲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弘扬,以传承国粹,彰显风貌。本文以吴昌硕印边为例,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入剖析篆刻残破体现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为我国篆刻技艺的弘扬和改进提供支持。
吴昌硕是我国的篆刻大师,其自身的金石情怀、金石底蕴、篆刻思想和篆刻技艺备受推崇,并深刻影响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等新一辈篆刻大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可谓厥功至伟。通过对吴昌硕作品的赏析,人们可以发现其普遍存在印边残破的特点,这种残破表现得较为自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篆刻作品的“雕琢之气”,在刀笔刻画中体现自由洒脱的情怀,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消除一种压抑感和思想的“制式模式”,值得深入學习和研究。
一、天然去雕饰,洒脱存真情
探究吴昌硕的篆刻作品,能够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洒脱存真情之感。
(一)残破的印边流露一种自然的心境
赏析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可知,边缘位置多通过人为的敲打来形成一种不规则的“破坏”,从而产生边缘残破的现象。这种残破不但不会给人一种技艺不够精湛、篆刻过程刀笔功夫粗浅的印象,反而给人一种自然、洒脱和生动的感觉。这种残破使人感受到印章的生命,感受到金石的情怀,让思绪随着这种残破而跳动,展示更多的不是“形”,而是“情”,从而使篆刻艺术得到升华。
(二)雕刻的过程也是对生命的塑造过程
吴昌硕的每一件作品都熔铸其真情实感,在其篆刻艺术世界中,这并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金石,自己也并不是按照已经制作好的样本进行“完全复制”,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新生的生命,自己的每一笔、每一刀都是在塑造这个生命,所以必须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便可以通过边缘的残破来体现。除此以外,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残破也是一种美,这种美体现在给予欣赏者一种思维的跳跃和眼球的刺激,使人在一般的欣赏思维下、在常态的视觉中产生变化,从而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体会到非凡的艺术美感。所以,吴昌硕的印边残破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灵性的启发,还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如《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等。
二、残破显古韵,怀味久且纯
吴昌硕作品多在印边位置发生残破,这种残破能够给人一种古韵古香的感觉。
其一,将这种边缘残破的篆刻作品与一些齐整的篆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皆可以产生美感。但是,前者具有古韵风情,使人拥有一种历久弥珍的情怀。与此同时,金石作品具有较强的珍藏价值和历史价值,一些年代久远的作品往往备受专业人士青睐,因此,这种边缘的自然残破感更具古朴之风。
其二,我国篆刻艺术由来已久且注重通过意境评价作品,吴昌硕的印边残破能够产生一种意境,在普通中表现出特别,在常规中彰显独特,意境深远。通常,普通的篆刻作品更加注重清晰、规整、造型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将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间位置作为篆刻的重点,对于边缘位置关注较少,即使关注,也往往采用常规的齐整模式,而吴昌硕则注重边缘位置,并一反常态,通过残破和不规则增强作品的境界感和艺术性,使人更多地感受到“印章大小有限,但给人想象的空间无限,印章虽然有形,但给人的思维无形,印章虽然内容唯一,但具有的情感很丰富”,这种深邃的意境通过残破的边缘体现,应加强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例如,《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等案例皆具有残破的表现,皆自然流露一种古朴之风,使人能够感受其深邃的意蕴,给人一种历史悠远但值得回味、岁月匆匆但饱含真情的感觉。
三、边残意雄浑,质朴含大气
以吴昌硕的印边为例,开展篆刻残破的赏析,这是一种在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刀法,集百家之长,通过大量的篆刻实践,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刀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实现冲中带切、切中带冲、切中带削等不同的刀法,展现猛利、挺劲、爽快、含蓄、浑朴等特点,通过刀法展现字意,彰显雄浑大气、质朴高尚的篆刻艺术美。除此以外,本研究认为,篆刻不仅要求篆刻者具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做到德艺双馨,增强作品的内涵,使自己的思想更自然地融入篆刻中,展现个性。吴昌硕的残破刀法受到秦汉古印残破不全的启发,具有古朴、含蓄、浑厚、沧拙的美感,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的篆刻思想和刀法,赋予作品感情,使其形成一种残缺美,令人回味无穷。例如,《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泰山残石楼》等使人用有一种天下之大,茫茫无际,千古之书,蕴藏万千,泰山残楼,满载岁月沧桑的感觉,能够使自己的思绪在印章图像的赏析中飞跃,无须品读书画、文章等内容,所以吴昌硕印边残破可以实现“印章与内容相映成趣,且趣味更浓”的效果。
四、无形藏有形,形意相间生
吴昌硕印边残破属于一种“无形”的表现,但经过深入体味和品读之后,能够给人一种“有形”的感觉。简而言之,在篆刻之中,这种残破表现出的无形拓展了整个印章展示的内容和展示的效果,不仅使其具有形体美、意向美、内容美,还在一定程度之上通过残破增加其内涵。这样使人在观看印章图像的过程中不仅对印章的内容较为关注,还会对整个印章的字体形象较为关注,通过这一形象加深对印章内容乃至书画作品的感知。以吴昌硕《鲜鲜霜中菊》为例,其每个字边缘的残破能够使人感受到菊花的摇曳多姿,感受到大片菊花傲霜开放,卓尔不群,坚挺质朴。通过印章整体的图像观看,人们能够获得一种生活的启发,菊花拥有傲霜的气节,坚强而向上,朴素而淡雅,在零落的秋风中淡然自若,欣赏者虽然没有闻到菊花的清香,但是可以感受到菊花的品质。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古代部分文人对菊花的品读和赏析可知,其与吴昌硕通过篆刻表达出的情怀具有相似性。例如,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表达了一种难以改变现实,遗世独立,但又不甘于随波逐流的情怀,其质朴、孤傲且具有正气,却略显一丝忧伤。吴昌硕印章边缘残破也表现一定的沧桑和往事,内容丰富,与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结语
以吴昌硕印边为代表的篆刻残破属于一种刀法的改进和创新,更是思想和境界的升华,博采众长,体现个性,赋予篆刻作品生命,展示质朴、浑厚、自然、沧拙和含蓄的艺术美感,形意结合,灵活生动,内涵丰富。在后续研究中,人们应加强对以吴昌硕印边为代表的篆刻残破的学习和赏析,深入品读其技艺、思想、情感,为我国篆刻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简介:赵勇(1978-),男,江苏扬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教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