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及和推广宫颈癌疫苗接种的建议
2020-01-26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2018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近57万女性新患宫颈癌,31万余女性死于宫颈癌。我国城乡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也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疫苗2006年就在欧美澳等国家上市,在疫苗接种覆盖率高的国家和地区,HPV感染率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率下降达90%。在接种对象上,世卫组织推荐15岁以下(9~14岁),最好是小学高年级阶段接种宫颈癌疫苗,因为这个阶段基本上没有性暴露机会。但在亚洲东方国家,受到历史文化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基本上大家的共识是倡导初中阶段开始接种。在费用方面,至今全球已有104个国家纳入计划免疫,即可以给特定年龄女性免费接种,但中国尚未纳入。2020年8月1日,内蒙古准格尔旗正式启动宫颈癌疫苗免费接种项目,为当地13岁以上的在校中小女学生免费接种进口二价HPV疫苗,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免费接种预防宫颈癌疫苗地区。
HPV疫苗分成二价疫苗、四价疫苗、九价疫苗。二价、四价这两种不同价型的疫苗都可以覆盖16型和18型HPV病毒,而这两种病毒导致了70%的宫颈癌。九价疫苗是用于预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从公共卫生角度分析,业内专家表示,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在免疫原性和预防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别。国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二价疫苗对国内人群的感染预防率达到84.5%,高于全球平均值。特别是对尚未感染HPV的13~15岁女性而言(我国首部《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建议接种重点对象为13~15岁女孩,这个年龄段是接种HPV疫苗的最佳时段),如果以预防宫颈癌为目的,二价国产HPV疫苗完全可满足需求。
目前,我国适龄女性宫颈癌疫苗接种率整体不高,9~45岁女性接种率不足0.05%,其中9~14岁女孩在接种人群中更少,占比不足5%。一方面许多家长对青少年预防宫颈癌的认识不足,觉得宫颈癌离孩子很远,认为HPV感染是发生在有性生活女性的身上的,暂时没有接种的必要。另一方面,家长错误认为13~15岁女性使用九价进口HPV疫苗最可靠,致使九价疫苗一苗难求(杭州和深圳为此相继出台了摇号接种九价疫苗的措施)。九价进口HPV疫苗全程接种是3针次,费用为3996元,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群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些都是造成宫颈癌疫苗接种率不高,特别是青少年接种率低的原因。
我国是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第三个实现HPV疫苗自主供应的国家。在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效果指标上,国产疫苗的效果均与进口疫苗相当,且价格便宜一倍,供应量相比也占优势。自2020年5月18日首个国产二价HPV疫苗(宫颈癌疫苗)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接种后,全国多个省份已陆续开始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
因此建议:
1.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13~15岁适龄在校女生为重点实施免费二价HPV疫苗接种对象,相关费用建议由财政全部或部分承担。
2.加大对接种宫颈癌疫苗的重要性和宫颈癌的科普宣传,提高女孩HPV疫苗接种率。對符合接种条件的13~15岁女生进行全面自愿接种。各地疾控中心或医疗机构的疫苗接种点对本地户籍13~15岁开放疫苗免费接种与定期筛查服务,接种疫苗后定期做细胞学筛查,发现异常做到及时治疗,努力将宫颈癌疾病对我国女性的威胁降到最低。(李娟,民革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支部党员;秦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妇科护理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