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日本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020-01-26杨丽青

牡丹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孔庙儒家文化儒学

杨丽青

儒家文化体系自孔子创立以降,经由两千余年的传承和演化,发扬于世界各地。日本自古与中国进行多次文化交流,是接受儒家时间文化较早、受儒学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国家之一。孔庙是用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也是儒家思想文化体系的外在性物质载体,在日本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日本儒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日本孔庙的关注。本文探索了儒家文化在日本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在查阅儒家文化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孔庙在日本的演化过程和作用。

一、儒家文化的日本化进程

(一)起源时期

早期发展阶段的日本儒学文化体系是在中国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基础上,接续传入日本,然后逐渐发展演化的。但是,遵照现有的研究文献,有关儒学思想体系最早传入日本的时间点,主流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经过缜密推敲,学术界得出结论,儒家文化于公元5世纪前后传入日本。儒学初传日本之时,缺乏传播儒学的基本工具。因此,当时,儒家文化只局限于宫廷贵族阶层,并未形成一种普及的文化。随着儒学的广泛传播,日本人开始认同这种文化,将它纳入日本文化体系内,并融入本国文化特色。

遵照日本史书《古事记》(712年)中记载的相关信息,早在公元285年,百济博士王仁曾经携带孔子著作《论语》等前往日本。《日本书纪》则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济王遣阿直歧献上良马二匹……阿直歧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莵道稚郎子师焉。天皇问阿直歧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

中国历史学者王家骅参照朝鲜历史文献《三国史记·百济记》中列示的纪年信息,结合日本历史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相关信息,明确指出,应神天皇十六年应当等同于公元285年,客观上表明中国儒学思想是在公元3世纪之后传入日本的。

通过梳理形成于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献信息可知,绝大多数中国历史学者和日本历史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初始传入日本的时间应当介于公元5世纪至公元8世纪之前,且将这一历史时间阶段界定为日本儒学体系发展进程中的“早期儒学阶段”。

我国史书《宋书·楼国传》转载的楼王武(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定为日本雄略天皇)上表文在公元478年被递交给宋顺帝,其中包含的“王道融泰”“帝德覆载”“臣虽下愚”“以劝忠节”等语言表述,都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色。

(二)发展及全盛时期

进入7世纪后,儒学顺应日本社会变革的理论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加速其在日本的传播。

奈良时代(710-794年)是日本大力吸收、学习和借鉴中国文化的历史阶段。日本天皇依据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理念,对日本进行改革。

江户时代(1603-1868年),儒学渐近性地摆脱神学束缚,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在日本达到全盛发展时期。在德川幕府的倡导下,朱子学被定为官学,占据封建教育的统治地位。此外,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为日本带去大量书籍,推动儒家文化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

遵照现有日本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相关信息,平安时代,日本民众学习《论语》的风潮并不弱化于奈良时代。遵照历史学者金谷治实施的相关考证活动,日本在平安时代曾经设定文章博士、明经博士、明法博士和算博士等四博士。在平安时代的日本,阅读和学习儒家文化经典著作被视作明经道,主要由清原家族和中原家族承担,形成了世袭制格局。在日本清和天皇贞观三年(861年),日本天皇第一次亲自实施了针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讲解行为,这是儒家文化在日本传承的重要缩影。

(三)衰落时期

荻生祖徕时代(18世纪前后),日本涌现出数量众多且个性鲜明的思想家,逐步演化形成了朱子学派、古学派以及阳明学派,助推日本儒学逐渐发展到高峰阶段。

二、日本儒家文化的特点

日本儒学在汲取中国儒家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将儒家文化烙上了日本民族的烙印。

一是将以“仁”作为中心的中国儒学转变为以“忠”为中心的日本儒学。二是日本对“和”进行改造,融入日本民族精神。日本的“和”讲究平和,一味忍让与服从,带有强烈的佛教色彩。“和”既充当着日本的建国指导理念,又是日本人最为重要且最为基本的价值观。日本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要“有分寸”,要认清自身位置,不要心存妄想。三是日本儒学以“诚”作为中心指导思想,具备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对情欲展现出宽宥态度。日本儒学重視倡导“清明心”,重视对内在纯真感情的表达。四是日本儒学具有多元包容性,长期与佛教、神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相互融合、发展。

通过上述对日本儒学特色的分析及总结可知,日本儒家文化具有重直观、轻抽象,重感情、轻理智,多元共存等特色。

三、日本孔庙的发展现状和作用

日本将儒学作为日本国学思想的基础,是唯一一个将孔庙作为国家文化财产来保护的国家。日本民众对孔庙也非常虔诚,孔庙对于日本来说有着至高无上的意义。

“泗洙入海向东流,文教勃然兴帝洲”,日本近代学者盐谷温凭吊孔庙的《永照寺怀古》中的这一联诗形象地说明孔子思想对日本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而遍布日本各地的孔庙正是这种影响的象征。孔庙是国家尊孔崇儒的象征,伴随着孔子思想在日本的两起两落,日本孔庙也经历了两次兴衰。孔庙第一次兴盛是在奈良至平安前期,平安后期开始衰落;第二次兴盛是在江户中期,明治维新后开始衰落。孔庙伴随孔子思想的兴衰而兴衰。

日本的藩校也是其兴也勃,其衰也急。安政三年(1853年),美国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日本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下级武士发动维新变法,推翻了幕府统治。次年实行版籍奉还,明治四年(1671年)废藩置县,推行教育改革,藩校也同时被废除。其中,许多藩校被改作新式学校,孔子庙被当作宗教庙宇对待,部分孔庙被拍卖,大多孔庙因学校的扩建逐渐被拆除,也有一些孔庙毁于战火或火灾。例如,会津藩校日新馆全部毁于倒幕战争;冈山藩校、仙台藩校养贤堂全部和水户弘道馆的正厅、正门以外的建筑均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京汤岛圣堂部分主殿也于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中毁于火灾。

明治维新之后,儒学逐渐丧失其统治地位,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逐渐消减,有人认为儒学在日本逐步走向衰落,但是,人们应看到,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孔子思想在日本获得更加深入的普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废除了军国主义教育,但是教科书依然大量选取儒家经典著作作为教学内容。

四、结语

日本儒学是传统儒学与日本大和文化、日本民族精神的一种深入融合。当前,儒学思想文化传播趋势良好,但是人们依然要关注部分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在儒学文化对外传播和实践的过程中,人们要时刻秉持和恪守大同世界的指导思想,支持儒家学说能够真正走向日本,走向世界。不难相信,在求同存异和去粗取精的背景下,儒家思想在日本传承过程中必将接连经历一个又一个历史高潮。

(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孔庙儒家文化儒学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儒学交流在路上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