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牛图》与中国传统文化

2020-01-26许琳

牡丹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五牛文物传统

五千年的中國文明长河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它讲述了各个朝代兴衰起伏,也娓娓道出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长期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向心力的源泉,又是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五牛图》作为文物,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有必要深层次了解文化和文物的内在含义。

传统文化是合成词,由“传统”和“文化”两个词语组成。从语义上来讲,《辞海》把“传统”解释为“历史沿传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概括地说,传统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积累、积淀并沿袭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经过一代代的传承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内核可以不断指导后代。正如德国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说:“通过传统,知识和技术如同救火线上的水桶一代代地传递,而且靠典范传达给后世,于是前辈的传统引导着人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层面,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观念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底蕴的丰富载体,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一直将牛看作成勤劳能干的象征。中国人对牛也颇有好感,不仅是因为牛力气大,性情温顺,也因为其几千年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不求任何回报的精神。古往今来,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一般的百姓生活和历朝历代的农本思想。

《五牛图》由唐代宰相韩滉所作。古代有“绢保八百,纸寿千年”一说。《五牛图》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少数几件传世纸画的真迹之一。而对于画作,《韩非子》中有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因为犬与马,人们可以朝夕相见,画得像却很难,鬼魅谁也没见过,所以画得像容易。有人说,这幅画是韩滉模仿自己五个兄弟的性格而创作的;也有人说,相传,他有一天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田景色,有感而发做出画作。韩滉对画作细微处的刻画极为到位,将牛的倔强、温顺以及力量感传神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绘画者高超的技艺。乾隆帝看到这幅画时爱不释手,在旁题字道:“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龁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写有关画的事情,第四句则引用了典故“丙吉问牛”来表达观点——宰相韩滉关心农事,鼓励发展农耕经济。而《五牛图》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牛图》映射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文物以其深厚的历史色彩和承载的文明信息,彰显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点。中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封建社会,历朝统治者都把“士农工商”的次序排好,以彰显其重要地位。据记载,在整个宋代,它都被珍藏在皇宫内苑之中。到了元代,它更是被各个文人墨客所珍爱。清代,它更是被乾隆帝把玩。这更加说明了稀世珍宝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与牛有关的最有名的当属《诗经·小雅·大东》中牛郎织女的故事,牛在神仙与人的故事中更是牺牲自我,成全了别人的爱情。牛的图腾崇拜更是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每治好一处,就会投入一只铁牛,以镇水患。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牛也称“仁畜”。近现代作家、艺术家更是创造出无数与牛有关的诗句,有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朱自清也在其《春》中写道“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宋代诗人雷震也写道:“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牛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目标,以期使中华民族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前,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优秀的传统文物是中华文化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文物在延续中华文脉,散播中华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文物的消亡往往和文明的消逝相伴,就像巴西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百年千年的历史一夜化为灰烬。同样地,文化繁盛是文物创造的源泉。近年来,很多媒体在宣传活动中不断彰显中国精神。其中有一幅叫《中国梦,牛精神》的画作引起了人们的联想,它向人们展示了脚踏实地、敢于拼搏、开拓进取、勤劳奉献的牛精神。俗话说,人勤一世千川绿,牛奋四蹄万顷黄。每个中国人都应传承这一文化,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秉承“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人们要立足于保护开发,阐释文物内涵。清朝灭亡后,《五牛图》被侵略者掠至海外,1950年初,其被带到中国香港拍卖,明码标价。周恩来总理在知道这件事后指示相关人士不惜任何代价收回和保护文物。由于朝代更替,几番辗转,画面已经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等到近20年后,该画才被完全修补好。装裱修复的《五牛图》又重新焕发生机,供世人赏析。而仅仅修补好这幅传世珍品还没能充分展现它的现实意义。2014年,朱炳仁根据《五牛图》进行立体化呈现,以全铜材质塑造了活灵活现的五牛案头摆件“五牛积福”,意为“五福临门”,作为国礼赠给外宾。这五只牛祈望五福临门,国泰民安,五牛即五福,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成。这件礼品不仅让外宾深切感受到有触觉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中国文化更便捷也更潜移默化地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以及对文物的认识。

除了国礼牛,在北京人气最旺的王府井大街上,陈列着由现代艺术家朱炳仁创作的全古铜色五牛雕塑,这些如同真牛大小的五牛每天和千万游客接触,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各国人民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牛代表坚毅、坚定、拼搏,是象征吉祥的瑞兽。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讲,“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将继续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五牛图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激励前行的人们,还会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中华优秀的文化遗址与文物是中国重要的物质文明,一起共同形成了中国灿烂的中国,其中文化蕴涵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文物的历史底蕴值得人们尊崇和敬仰,每个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与育人、经济发展、富国强魂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对于中国而言,这庞大的财富对中国引导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中国影响力有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接棒人,年轻一代更应该保护好、继承好、发展好这笔传世底蕴。对于世界来说,“一带一路”的开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人们要把握机会,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发展文博事业和文创产业,为中国扩大影响力,让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做出贡献。

(辽宁大学)

作者简介:许琳(1997-),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喜欢

五牛文物传统
文物的栖息之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五牛图(中国画)
杨兵谈艺(三) 兴托春犁——韩滉《五牛图》品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老传统当传承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