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背景下的舞剧《李白》
2020-01-26苏晨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人生是充实的,即使受到现实的打击,他仍然坚持呐喊。进入长安后,他向唐玄宗直陈社会积弊,无奈遭小人谗害,最终踏上寻仙之旅,隐居山林。中国民族舞剧《李白》是根据诗仙李白的爱国情怀和奔放的山水情怀创作的。在追忆李白心路历程的同时,其也塑造了李白在舞剧舞台上的形象。舞剧《李白》还探索了唐代历史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风格。因此,下面就从历史角度对唐代历史背景下编创的民族舞剧《李白》进行分析。
一、唐代历史背景下的李白
(一)时代背景对李白的映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经济高度繁荣的朝代,但没有一个朝代能够改变命运,均由盛转衰,直至灭亡。就在盛唐衰落的同时,一位文坛大将——“诗仙”李白诞生了。总体来看,李白的文学地位和文学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唐代政治的开明、文教的重视和宽松的政治舆论环境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解放思想是保证文学创作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唐朝统治者大都有雅量,善于纳言。唐太宗李世民出身于贵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书法等艺术造诣,与明太祖朱元璋等以造反起家的皇帝相比,其文笔更为婉约大方,他能采纳魏征直言不讳的建议。唐代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政治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可能被广泛传阅。宽松的政治氛围解放了民族艺术的创造力,解放了李白对艺术追求的创造力,也使本就生性自由的李白能够随心所欲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善。
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国家统一,经济和文化十分繁荣。唐玄宗广泛招揽有才之人,而李白才华横溢,对未来有无限期待,又有一颗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经过别人推荐,终于被唐玄宗召见进宫。李白最终凭才华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得以供奉翰林。
李白初进长安时,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长安,受到皇帝召见之人怎会是平凡之人,李白可谓声名远扬,拜访之人不胜其数,可以说李白实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另外,李白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唐朝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友好和睦为主流,但也间杂时断时续的战争,其间既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和亲,也有唐朝和东西突厥、吐蕃旷日持久的战争。为加强对边疆的防守,唐朝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激发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随主将驰骋疆场。李白也是如此,无论是否穷达,以兼济天下的思想自勉,同时注重对自由人格的培养。
李白在长安一待就是三年,其间,由于豪迈与不羁的性格,他不免得罪一些小人。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赐金放还”,将李白逐出长安。随着生活实践的丰富,李白的反权贵意识逐渐觉醒和成熟。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藐视权贵,讽刺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批判政治腐败现象。
离开长安后,李白流连于山水之间,恣意潇洒,却没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唐玄宗“赐金放还”可以使李白暂时放下经济负担,恣意地游山玩水。在被放逐后的十多年里,李白只能放下理想抱负,一心向道,其间结识高适和杜甫一起游览大江大河,悠然自得。
(二)舞剧中的李白形象
整场舞剧将现实和梦境两种环境相结合,以“实”“虚”两种表现形式体现。“实”是指安史之乱后李白的晚年窘境,“虚”则是指李白梦境中在长安时供奉翰林。全剧采取倒叙和插叙的方式,以李白晚年被发配夜郎为切入点展开其人生回忆,选取李白人生中的几个主要节点,通过他对“入世”与“出世”人生矛盾的权衡和抉择,揭示李白的内心世界。安史之乱后,已进入暮年的李白毅然从军,却因永王李璘兵败被发配夜郎。这让他回忆起自己“入世”的前前后后,舞剧分别以“月夜思”“仗剑梦”“金銮别”“九天阔”“鹏捉月”为题进行铺陈,通过政治与自由这对人生矛盾的权衡和抉择,揭示李白的内心世界。
从舞剧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李白的内心情感非常细腻,眼神充满对未来的期许,舞蹈动作轻盈流畅。正是因为豪迈和不羁的个性,加上唐玄宗对李白的期望和李白对自己的期待存在巨大的错位,导致两人的决裂,所以在“金銮别”一幕中,以高力士为首的权贵排挤李白,舞剧反映了唐代历史中的李白形象。
二、编导对舞剧本身的审美诉求
有人说,不抗争的行者不是大圣,不忠义的桃园不是三国。李白是舞剧《李白》的主人公,那么失去浪漫主义气息的他又怎么能叫李白呢?在艺术创作中,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进行改编是可行也是必需的,可是无论怎样改,核心的东西不能变。李白是谁?是酒仙,是诗仙。那么,李白有什么样的性格?豪迈大气,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而编剧的思维只是局限在家国情怀,把李白塑造得太收敛,没有把李白的狂傲和才华表现出来。从整部舞剧来看,李白都太憋屈,但是历史中的李白不会把自己的忧愁藏起来,他会将满眼的悲凉化作沧海一声笑。从这一角度出发,虽然本剧情节每一幕都源于李白事迹,但人物性格塑造并没有让其高于生活,反而让人觉得唯唯诺诺、彷徨迷茫,离心中的李白形象越来越远。
舞剧是表现我国古代经典题材的有效方式,舞劇《李白》中,传统乐曲大放异彩,一瞬间,西洋乐器仿佛失去韵味。在“金銮殿”一幕中,那段民族古典编曲完全可以胜任电影配乐,贵妃醉酒那段宫廷舞也是行云流水。舞蹈服饰色彩丰富,李白流放后的女群舞飘逸流畅,营造出超然脱俗的意境。舞剧展现的李白形象与历史形象有一定差异,但也一定程度上客观还原了历史。意气风发也好,失意落寞也罢,入世与出世间,纠结挣扎过的李白终以寄情山水而释怀。
三、结论
舞剧《李白》是结合历史,根据诗仙李白的爱国情怀和奔放的山水情怀创作的。这部舞剧通过塑造李白的舞台形象,追忆了李白的心路历程。舞剧《李白》还探索了唐代历史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风格。因此,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民族舞剧《李白》的编创。未来,舞剧编创者要关注舞蹈审美,注重历史对当今舞蹈艺术发展的引导作用。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苏晨晖(1995-),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