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里话“劳动”
2020-01-25
事件概述
2020年9月22日,秋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丰收”格外不易——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度打乱了春耕节奏;随着国际形势风云变化,一些国家限制了粮食出口;国内,长江流域夏播时遇到罕见汛情,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都让人们对于“丰收”有了别样的期待。
粮食丰收可期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2个月前,这里还是“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的蓄洪区。洪水退后,清理退水田地,补种改种成了当地群众的头等大事。8月下旬是水稻抽穗期,也是针对病虫害、稻曲病等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支持群众抢救庄稼,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农民科学补种改种;同时,安排无人机为当地6000余亩稻田提供为期3天的飞防作业。如今,这些水稻秧苗长势旺盛,预计10月下旬就能成熟收获。
“丰收的背后有着科技进步的力量。”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共识。在错落有致的云南梯田上,利用无人机智能播撒系统,使延续千年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的山地迎来了智能化生产的巨变。
“新农人”迎来高速发展期
在2020年9月7日举办的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的直播活动中,袁隆平院士以视频方式寄语年轻农人:“现代农业不是过去的农业,现代农业是个高科技的行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袁隆平院士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这些“知识青年”有个新的名字,那就是“新农人”。
9月21日,瞭望智庫曾发布了一份《2020年新农人调研报告》。报告将新农人定义为:促进和带动农产品上行发展的农业电商人才,主要具备四项技能:一是懂农产品种植技术;二是建立农产品品牌意识;三是拥有基本财务知识;四是懂营销、物流和供应链常识。被称为“扁豆姑娘”的王黎娜就是新农人中的一员。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银行工作。后来却放弃了“金饭碗”,回到上海浦东种起了扁豆。去年,王黎娜为“红刚青扁豆”成功申请上海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品牌打响了,市场也就开拓了。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像王黎娜这样的新农人会越来越多,成为促“丰收”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人民政协网”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