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一个视角
2020-01-25水田拓治
水田拓治
序言:分类与界线
当人们思考某种事物的时候,作为思考的线索,首先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以各种各样的基准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对此,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曾说:“是在分类之前思考?还是在思考之前分类?我们所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分类?打算分类的时候应该如何考虑?”分类就是将没有归类的事物进行划分的工作。那么,原本没有被归类的事物应该如何分类呢?
例如,在图书的四部分类中有“史”部,这个分类被认为诞生于魏晋时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在汉代所没有的“史”的意识在魏晋时期诞生出来,并产生了史部吗?抑或是在“史”部分类发生后孕育出了“史”的意识?这个疑问很有可能引发如果没有“史”书就不会存在“史”部;或者如果不存在“史”部,就不会有“史”书等争论。
另一方面,一旦进行分类,就会产生界线,此乃理所当然之事。只是这种界线并不是任何人眼中都十分清晰明确的线。由于是在前人未涉的领域中进行划线分割,其界线往往不是明确的线,而是模糊的区域。而且对这种模糊的分界区域的理解有时也会因人而异。尽管如此,当涉及“界线”一词时,人们往往会认为“界线”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历史事实和历史认识之间有可能发生偏离。因为在分类之前,在该区域并不存在界线。
界线通过分类而被明确化。在分类之前,被区分的双方在无意识中被认为属于同类。也就是说,分类原本是一种在没有明确界线的地方做划线的工作,这条线与其说是明确区分两者的一条分割线,倒不如认为它是连接两者而且包含可变动范围的一个区域。因此,本文使用“界线区域(境界领域)”这个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上所述,界线有时包含一定的可变动范围。
加上,本文中使用的“界线”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含义。例如,相邻两个王朝的边境,狭义上指对立的政权之间的边界地带。虽然到了形势紧张的时期,这里将成为两国政权对峙的攻防线,但是在两国政权关系稳定的时期,这里则是人和物资交流的场所。另一方面,从广义上看,狭义界线区域的存在会对当时人们的意识产生影响,包括因此产生的意识上的界线区域。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正是在这个狭义界限区域与广义界线区域之间的关系中找到该时代的历史特征。
一、历史研究框架变更——“魏晋南北朝史”的分类和界线区域
提到历史研究的分类,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自己的研究对象属于中国历史分期中的哪一段。在这里笔者试举日本史学界对中国历史分期的一种学说为例:在日本的《史学杂志》的《回顾与展望》中,中国历史被分为:殷、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现代,共七个时间轴。
当然,这一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岸本美绪在《地区论·时代区分论》中方,针对时代区分论和地区区分论指出:“至20世纪末,(关于历史时代划分的争论中)进化出了不以既成实体框架为前提,而是根据历史学者的课题意识而设定的可变且多样的关于方法论的讨论。”正如岸本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中古史这一分类,其边界也是具有可动范围的界线区域。
由于近三十年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的出土资料,作为中国中古历史一部分的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积累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见解。而另一方面,研究对象逐渐细化,各领域的研究手法开始具有某种专业性。即使同样是魏晋南北朝史的学者,他们之间也出现了学术上沟通困难的情况。甚至可以感到将魏晋南北史作为研究对象分类在同一个时代的必然性变得越来越小。
在1976年的《史学杂志·回顾与展望》中,安田二郎指出:“六朝史研究中学者们面对的研究中的困难,就是迄今为止我们获得的六朝史研究的成果,但是毋庸讳言,我们必须克服这种困难。因此,理解和分析学者们的方法和其理解历史的思想是不可缺少且有实际效果的。”首先在深入了解学者的研究方法和其理解历史的思想后,对他们的研究进行分类,也许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第一步。但是,从那时起时间已经过了四十多年,此间积累了更多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成果的丰富化,我们应该如何对魏晋南北朝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呢?现在,分类分析这一视角出现了波动。
作为一种尝试,这里列举《史学杂志·回顾和展望》中对近十年日本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进行的分类:
由上可知,近年来《史学杂志·回顾和展望》中该内容的分类,每年各不相同,分法多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将经济独立地作为一个分类的现象只出现了两次。由28名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魏晋南北朝史的现在》中,其内容分为“政治人物”“思想·文化”“国都·都城”“出土资料”四个分类。在“总论”中,编者窪添庆文指出:过去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时的主要课题“社会经济史”,在该书中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分类。这个现象与《史学杂志·回顾和展望》魏晋南北朝史中的分类是共同的。这种现象表明:当深入研究某段历史的特质之时,对其研究对象的分类也是存在变动的。
二、分析视角的多样化——可见的界线区域与意识上的界线区域
魏晋南北朝时代被称为分裂时代,其王朝之间是存在着界线的。在划分这种界线时,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发挥了作用。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正是在这种界线的分割下才产生了所谓“南北方”及“南北方士人”之不同。
如果在此重提界线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说在世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界线。这种界线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见界线,另一种是不可见界线。所谓可见界线,可举出自然环境的划分、王朝之间的划分、行政划分等例子。不可见界线,是因可见的界线的存在而产生出的各种意识上的界线。意识上的界线,可以经叙述成为可见界线(因叙述而产生的划分/学术上的分类、民族、身份等)。由于可见界线和不可见界线的相互作用,界线可以成为对社会进行定义的力量,比如南北人意识或地区优劣意识等等。
在这里再次回看分类的本质,可以说是在原本就没有划分的地方设置“应该划分”的界线。在这种界线上,我们看到的并非只有割裂,而且可以看到连接性的历史作用,并可能对其进行分析。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的时代,界线是这种分裂现象的一个指标,笔者很想利用这种方法从界线中找到该时代的共通性。
在迄今为止正史性的历史叙述文体中,已经形成了王朝史架构下的南朝一北朝型叙事构造。使用界线这种方法,也许可以克服上述王朝史架构下的历史叙述乃至历史認识的不足。已经被细分化的该时代的历史研究中,也许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找到具有共通性的新的理论框架。
基于这一想法,笔者在《史学杂志》(128-5,2019年)《2018年的回顾和展望魏晋南北朝》中作了如下分类:
1.具有多样研究视角的研究。
2.注目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的各种界线中的连接性侧面,探寻历史特质的研究。
(1)着眼于可见界线的研究;
(2)着眼于意识上(不可见的)界线的研究。
3.属于长期性展望的研究。
结语
笔者一直以汉晋期(后汉三国西晋东晋期)这个时间轴为中心对历史展开研究。现在主要的魏晋南北朝史的分类方法,是否能明确中国中古史的历史特质呢?基于这个疑问,笔者有了重新对以前的分类进行验证的想法。
魏晋南北朝时代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分裂的时代,王朝之间的区分是其这个分裂时代的前提。虽然可见界线已经为大家所认识,但这种界线有很多是十分模糊的。如《南史》《北史》等史书的叙述中似乎明确划分了分割南北的界线。因此笔者在小稿中,打算从“连接性”的角度来审视这个象征分裂的南北分界线,发现两朝历史的共同点,并在共同点中找到独特性。另外,笔者以为需要关注可见界线区域和不可见界线区域的相互作用,即笔者的关注会不仅仅停留于可见界线发生作用以及不可见界线的形成过程。由于不可见界线的叙述会逐渐产生的新的可见界线,于是会有一个界线的再生产过程。这种界线意识的再生产也是笔者计划研究的课题。笔者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找出魏晋南北朝史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性以及叙述的可能性。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中古史上重要的界线区域之一,本篇小文是为寻找对该时代重新验证的线索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