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月几时有

2020-01-25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赏月嫦娥月球

中国古代文人,把对人的思念,对故土、故乡、故国的思念都赋予了月亮。孤独的时候,人们或是对着一轮“弯月”述说心情,追忆往事,留恋过去;或是对着“残月”希望能够“破镜重圆”;抑或对着“满月”盼望全家幸福团圆。中秋节的“满月”寄寓了饱受战乱的中国人对幸福、团圆的美好憧憬。咏月是中国人对现实生活的控诉,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在这一天都会翘首仰望,在皓月中寄托相思之苦,怀念故土、故乡、故国、故人之情,追溯炎黄文化之根,希冀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幸福安康。

节日风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虽然祭月这一习俗的开始年代无法确定,但根据现有的文字资料,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的记载,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出现了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之风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的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中国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明月诗人

张若虚的明月空灵邈远,富于哲理;李白的明月雄奇飘逸,富于遐想;苏轼的明月奇思妙想,富于情思。故有人称张若虚、李白和苏轼三位为“明月诗人”。

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把月亮写到了极致,全篇光一个“月”字就有15处,每一处“月”都不尽相同。整首诗作借月亮抒写离人相思之情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一诗表现了一种宇宙意识,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其创造的优美意境是空前绝后的。

李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写月写得最多的诗人,他的咏月诗流传最多,数量也最多。他的笔下的月亮,就形态而言,有“圆月”“弯月”“半月”;就色彩而言有“明月”“朗月”“皎月”“皓月”“清月”;就景物而言,有“山月”“海月”“云月”“花月”“沙月”“湖月”“星月”“水月”“冰月”“石上月”;就地点而言,有“天门月”“金陵月”“竹溪月”“西楼月”“三江月”“芦洲月”;就时节而言,有“秋月”“晓月”“寒月”“古时月”“汉月”;另外还有“孤月”“新月”“高月”“归月”“薄月”“禅月”“梦月”等。李白笔下的月亮真是千姿百态,几乎包含了历史上所有诗人描写月的语言。

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咏月诗词,在咏月词上另辟蹊径,取得了成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描写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他乡遥寄明月的感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成为中国人最诚挚的祝愿和期盼。

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前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千百年来,人们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从未止步,人类一直怀着飞出地球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诗篇。从风筝、气球,到飞艇、飞机、火箭、卫星,人类从未停止对飞天梦想的追寻。探索浩瀚宇宙,也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和伟大梦想。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探测;从“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这项凝结了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工程,一次又一次创造了月球探测史上的中国纪录。

探月之路,我们将走得更远。

文学艺术

在古代中国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玉兔捣药等。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姐,同时也是狩猎女神。月亮的天文符号好像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关于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有很多,而关于月亮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

月具有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如《诗经·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月光之美映衬女子之美;“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更是千古美谈。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出古人思恋的诗歌。

古人认为月亮能随人的心情而变化,为了能够将其表现出来,一个“月”就用了不同的意象来修饰,不断丰富了月的表现手法。于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不同景色下变化无常的月亮。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清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云月;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寒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淡月;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

“春江花朝秋月夜”——秋月;

“松月生夜涼,风泉满清听”——松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江月;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山月;

“娟娟新月弯,稍稍山已暮”——新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

“戌楼刁斗催落月”——落月。

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感的寄寓和抒发。古人以“诗言志”,因此古人除了借月抒情、以月烘托外,还常常托月言志,表明自己的思想和政治抱负,月亮成为文学的典型意象和永恒主题。

猜你喜欢

赏月嫦娥月球
陪我去月球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赏月
动物赏月
独自一个人赏月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月中人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