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三板斧”的运作原理
2020-01-25张山领
张山领
以企业问题带动思考
1.认识“三板斧”
马云把管理者分成了三层,分为头部管理者、腰部管理者和腿部管理者。
头部“三板斧”: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
头部管理者(CEO/副总裁)的职责,是把握好战略方向,构建组织设计、流程和文化体系,选拔关键人才。一把手可以不管细节,但要培养下属和管理下属。
腰部“三板斧”:懂战略、搭班子、做导演。
腰部管理者(总监)要具有拆解战略、资源协调和排兵布阵的能力。如果腰部管理者没有这样的能力,腿部管理者(经理、主管)的人就会很累。
腰部(总监)出现问题和头部(CEO/副总裁)职责没有到位有直接关系。腰部(总监)能力不足,头部(CEO/副总裁)可以提要求,由 HR去赋能。如果内部不具备培训能力,也可以请外部的培训机构来完成。
腿部“三板斧”:Hire&Fire(招聘和解雇)、Team-building(建团队)、Get result(拿结果)。
招合适的人进来,开掉不合适的人,以此为基础组建一个团队,拿到结果。
头部把握好方向(定战略)做正确的事,把握好文化(造土壤),支撑创新和协同。有了好的文化和机制,就能把合适的人(优秀的人,尤其是领军人才和领导者)吸引过来。团队各司其职,组织就很顺畅,只需做到及格,这个企业就会很优秀。
2.实干家更要注重管理
(1)学会放手。
很多企业开始都是靠老板自己的能力打拼,形成了惯性。马云最开始也依靠自己的能力带领公司,但他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以后开始放手。
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管理内容和管理的手段是不一样的。组织必须要有分层管理,腿部(经理主管)要干腿部的事,腰部(总监)干腰部的事,头部(CEO/副总裁)干头部的事,分工要明确。
企业发展的三个核心关键要素:业务、组织和人才。
首先,围绕战略方向定业务;其次,确定对应的流程、架构、文化体系;最后,基于流程、架构和组织文化选择符合组织长期发展需要的人才。
每一个层级都有其职责,需要把握相应的颗粒度。对于头部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他该做的事。时间是老板最宝贵的资源,头部(CEO/副总裁)如果干腰部(总监)的事,腰部(总监)就会干腿部(经理主管)的事,腿部(经理主管)就会干员工的事,大家的成长都会慢很多。所以,各层级要各司其职。
(2)业务决定组织。
事业部(BU)的设置是典型的组织设计问题,这在“头部三板斧”的“造土壤”中是重点内容。
事业部、中台的设置,要与产品相似程度、客户群体一致度、需求趋同度相关,如果不太一致,则要划分事业部;如果一致程度较高,由一个组织进行管理更合适。
(3)保持合适的管理成本。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产出有效的业务结果。没有结果的管理,只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任何一个企业组织的管理都有结果要求和目的性,都需要具备4个需求:获客、交付、效率和创新。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获客能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高质量的交付能力。
企业在管理上哪方面能力弱,就要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有没有达到,最终还是要回到他们的职能。
3.人才是创业公司的痛点
(1)人才四象限。
根据功能扮演划分为管理角色和专家角色,决策方向分为设计引领和执行落地,据此可将人才分为领导者、领军人才、管理者和业务骨干。某一个象限弱,就要强化这个象限的人的能力,要么招聘,要么培养。
很多公司都是业务发展倒逼着组织招人,实际上要提前规划,对人才要尽量超配。这样做的好处有2点:第一,有空间淘汰不胜任的人;第二,当业务突然爆发时,不至于很慌乱。
(2)解决招聘难题。
人才与组织的适应有两个核心:能力;与公司文化的匹配程度。
人才招聘的层次建议是从上往下招,如果招到一个领军人才或者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自然能够吸引下层的人或者培养下层的人。人才要基于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需要,根据整个业务规划和战略发展一步一步来进行补充的。
一家公司最核心的是业务、组织、人才这三个管理要素。
业务的头部管理包括业务规划和落地,如何落地有两块:业务梳理和人才培养。在业务上规划获客和交付,要能够管理好,管业务也是管理能力。获客是营销,包括品牌、市场、销售。销售模式和供给模式都跟产品和业务相关联。
如果产品是标准化的,可以做渠道经销或者加盟。如果产品的手艺性比较高,自己都很难控制质量,加盟肯定会乱套。这也是阿里当年搭建直销团队的原因,它的产品特性适合直銷模式。
交付包括产研、供应链到服务,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交付形式。
基于这个东西,你要把你的架构和组织的流程理顺畅,在这里理架构时就会把相应需要的人才给明确出来了,明确完以后你就可以针对性地去招解决问题的人才。
初创公司要用愿景去吸引人,什么样的庙就会吸引什么样的和尚,你的庙有多大,你就能够引来什么样的高僧。招聘方式有多种,首先建议用猎头,其次可由团队的人推荐。阿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人才获取,内推和猎头占了80%。
公司有两类:一类是生意型,通过一些资源或赶上风口,获取了短期利益,不会想长远的事,也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另一类企业具有长期发展规划,希望在行业、社会中做出一些改变,通过提高组织能力去实现长期目标,必须要坚持下去,在坚持的过程中,需要找到相信这些目标终会要实现的人。
这时,一种方式是完全按照他的命令执行,另一种方式是思辨的执行力,这和做业务一样,客户的需求不能都采纳。
你要分析他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假设不裁人就能拿到想要的结果,他需要的可能是人效,如果同样的人能够带来更多的结果,他当然乐见其效。
所以不是能纯粹的执行,要看它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裁员并不是好办法时,要试着用别的办法去跟他沟通,如果不能说服,最后再来执行。
马云经常说,当他决定做一件事时,通常已经有决定了,但他还是要开会来看看有没有人提出挑战,这样的挑战会帮助他的思考更加慎重和缜密。
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
1. “三板斧”的价值和意义
过往的管理理论体系都是偏通用的体系。德鲁克作为管理大师,界定了管理者通用职责,本尼斯提出了领导力的相关理论。
马云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基于业务的情况将管理的场景描述出来,提出了“三板斧”的理论。马云把企业管理分成了层次,按照业务、组织、人才三个维度都定义清楚了,每个管理者不需要思考太多,只需掌握基本三招。
在目标的管理上,少即是多,企业要聚焦,做对的事情、做重要的事情。
作为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一把手),要慢慢从这些场景中找到规律。所有的业务问题都是组织问题,所有的组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人是来做事情的,就有“借事修人”“借假修真”“因人成事”等理论。在业务高速发展时,很多组织问题、管理问题都被忽略掉了,一旦业务陷入了瓶颈,都会提到管理人的问题。
2.企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业务乱。
业务乱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是在战略方向的把握,另外一个是战略规划,他们有一套体系,战略本身有洞察的部分,也有管理的部分。
曾鸣教授帮助阿里建立了一套战略体系,从战略的生成,到拆解,到执行,到复盘,我称为其“战略机制”。他也提供了一套战略的选择方法论,围绕客户和客户价值,依据对行业的判断,对组织能力缺失和擅长做评估,进行阶段性的战略取舍,极大提高了组织的效果,达到战略的可控性,解决了业务乱的问题。
企业有很多机会,不知道该怎么把握?选择战略,做业务取舍,一定要聚焦。一把手或者高管、头部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跑在最前面,走出一条路来。我们如果连走路的能力都没有,我们怎么怪别人?
(2)人心散。
为什么人心散呢?因为文化没有凝聚。组织核心是软的文化和硬的制度,文化是软的,它牵引大家,让大家在认知上有一个方向性的判断,再通过硬的机制和流程进行约束。
好的文化是认知,是思维、语言和行为的共识。这样的群体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认知方式,同样的行为模式,效率就会高很多,自然会产生很好的结果。
老板希望下属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都能提高,也希望跟下属是肩并肩的关系,但通常是面对面的关系。这要解决信任关系,需要文化和激励去解决。
(3)发展慢。
每一个公司都有它獨特的优势,可能是产品,可能是业务,可能是技术,可能是内容,但是要变成一家不断发展业务能力的公司,组织是绝大多数公司的弱点。
阿里为什么发展很快?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打造组织,不断地吸引优秀的人才,再通过技术和资本的加持,实现了快速发展。
3.人才战略规划
企业的头部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如何才能推动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很多老板有太多机会的情况,他总想要把这些机会都抓住,但是一次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如果马云知道阿里现在能干这么多事,提前布局,则可能阿里一事无成。
所以要对业务板块进行取舍,曾鸣教授就给到了一套战略选择的方法。当确定了业务方向后,要让团队成员心甘情愿地落地执行,必然涉及到组织和战略体系的管理。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业务的发展培养人、获取人。
只要业务发展就会面临招人的痛点,更重要的是吸引人才。要让他们对这个产品,对这件事认可。如果你们的产品做出来,员工都不愿意讲,这个业务是不可能做好的,但产品出来见到人就想推,这个业务肯定也非常不错。
一把手是最终的决策决定因素,他有没有魄力,有没有打动这些人才的点,是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让这些人才既相信人也相信事,成为团队的一份子。
人才战略规划有4个步骤:人才盘点、人才画像、人才地图和人才策略。
企业先要盘点缺什么样的人才,再画出所缺的人才画像,据此做人才地图。这些人才是在组织内培养发掘还是在组织外引进,这些都是人才战略要考虑的事情。没有一个老板可以把所有的事都学会,因为如果有,这家企业永远做不大。
老板的核心是要知道谁可以帮你把这件事干成,这是“断事用人”。如果有些事没有想清楚,找人帮你把事想清楚,这叫“用人断事”。
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其实是组织的架构师,要搭建起来这样的体系,然后让下面的人去落地和执行。作为一把手或者高层管理,要抓大放小,打开思维和认知更重要。
如果业务做得好,是一把手应该做的。但有时业务没做好,就会往下追溯,有没有非常棒的团队?有几个部门参与?哪个部门没做到位?这个部门中的哪些人没做到位?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某个单元中。
本文作者系“阿里巴巴三板斧设计者”,茅庐学堂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企业文化与组织发展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