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

2020-01-25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文明

聚焦热点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截至2020年7月底,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于2020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较此前的版本有不少修改,比如注重从源头减少垃圾管理总成本;细化了处罚条款,强制与自觉并举等。但落实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垃圾分类做得不错,尤其是一些试点社区,正在“习惯成自然”;有的地方垃圾分类工作有些眉目,正在积极引导居民开展分类,有些甚至采取积分奖励、换购措施;有的地方则“原来怎么扔,现在依然怎么扔”,垃圾分类主要由物业和保洁员在做……尽管北京市从1996年起即开展垃圾分类社区试点,调整垃圾分类种类,制定实施相关管理条例,但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仍然“无感”,形成自觉和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纵深剖析

1.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也是保持良好环境的必要措施。这不仅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国家真正走上现代化的文明标志。

2.正向激励。

过去三个月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社区通过采取积分奖励、换购商品等措施,很好培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激发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

3.换位思考。

垃圾分类再难,巧妙推动就不难;垃圾分类再繁,习惯了就不繁。万事开头难,要扭转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既得使“蛮劲儿”,也得使“巧劲儿”,多一些换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居民的行动自觉。

任务驱动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这也是我们中学生在生活中应当倡导的生活习惯。

1.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近几年,垃圾分类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就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做细做实,持之以恒。

2.借鉴经验,遵循规律。

以日本为例,日本目前实行了堪称世界最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四大类之下还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资源垃圾还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鋁罐、铁罐等,而且每种垃圾都要按规定时间投放在指定地点。

3.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家家受益。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对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国家能源短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4.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相比成人,孩子的可塑性强,他们的环保理念直接取决于家庭的行为。因此,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可以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流程,了解垃圾粗放处理的危害等。在社会上,可以把垃圾分类变成一种新的社会时尚,通过创新方式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大家携起手来,将“垃圾分类”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实做好,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多方观点

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要“内外兼修”

汤华臻

研究表明,行为习惯深植个体的潜意识,悄然决定着一个人90%的日常言行。引导人们跳出熟悉的行为框架,需要“内在暗示”“惯常行为”“外部引导”三个要素共同作用。以此对应垃圾分类,从长久以来的“囫囵一扔”,到如今的“两桶一袋”,新习惯的培养同样可以参考上述规律来发力。

所谓“内在暗示”,其实就是个体的内在动力。这源于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知,依靠长期的宣传引导。就垃圾分类而言,就是要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其中的意愿。绿色环保的道理人尽皆知,但宏大命题并不足以驱动每一个普通市民付诸行动,因此必须要和个体生活有效对接。

再看“惯常行为”,意即简单明了的操作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习惯不能被抹掉,只能被替换。如果新路径不够清晰,人的惰性就会萌生,旧习惯便始终占据主导。这就要求,坚决除旧的同时必须明确布新,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展示“标准流程”,大家才能真正作出改变。

从“想做”到“会做”,再到“坚持做”“下意识做”,还离不开“外部引导”。这有两大关键,一是用严格的制度法规对乱扔乱丢者予以惩戒;二是用即时的奖励强化人们的新习惯。

(摘编自《北京日报》2020年8月6日)

垃圾分类,必须多下“绣花”功夫

林 琳

在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过程中,还有诸多类似“盯桶”一样的“笨”功夫要下。比如,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教会更多人垃圾分类的标准;在商品包装上直接标明垃圾所属类别;奖惩结合推进垃圾分类形成常态,等等。而除了“笨”功夫,一些城市也在不断探索、推动“人防+技防”“智能化垃圾桶”“垃圾箱房身份证”等高科技,精细地管、精准地分。所有功夫和努力,都是为了今后更长久、有效的省功夫、省资源,为了绿水青山,为了社会文明。

(摘编自《工人日报》2020年8月11日)

做好垃圾分类需再“向前一步”

胡宇齐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涵养文明新风尤须在细节处下功夫。首先,文明是管出来的,垃圾分类既然进入法治时代,从相关部门到街道社区就都应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该引导引导、该处罚处罚,让刚性约束的威力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针对执行进程中的具体问题,也须事无巨细、不遗余力改进,提供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切实降低分类难度。就拿厨余垃圾破袋来说,能否设置脚踏式垃圾桶以及配备洗手消毒装置,或者干脆提供可降解的特制垃圾袋?相关各方再“向前一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疏解梗阻,分类之风方能持久。移风易俗、习惯养成,利于自身,也蕴涵着社会的进步。当一代人做出改变,后来人便能更大限度免受“垃圾围城”之扰,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何乐而不为?

(摘编自《北京日报》2020年7月23日)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文明
垃圾去哪了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