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圈

2020-01-25李金芝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挑战文章同学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一

风雨孕彩虹 苦寒育梅香

◎马文煜

我们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在这里一切都是熟悉的,让人感到轻松自在。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自己那个小小的圈子中。跳出“舒适圈”,面对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之光芒,承受苦寒,才能嗅得梅香之淡雅。所以,跳出“舒适圈”,直面机遇和挑战,人才会不断进步。

因为“舒适圈”内没有大风大浪,泛着微波的湖面教不会我们乘风破浪。就好像家里饲养的猫在舒适的环境中逍遥自在,即使主人平时会带它们出去锻炼,它们也没有矫健的身姿和优秀的本领。笼中的鸟雀习惯了衣食无忧,即使获得自由,它们也会因为没有本领而死于非命或再次飞回笼中。“舒适圈”里的生活是轻松自在的,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逸会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所以“舒适圈”很难赋予我们生存发展的本领。

而且“舒适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圈中,主动跳出“舒适圈”是成长中重要的一步。鸡蛋从外面打碎是食物,从里面突破是生命。与其等着迫于外界的压力,被动面对“舒适圈”外截然不同的景象,不如主动出击,去适应圈外生活,解决困难,使自己破茧成蝶。如果没有跳出“舒适圈”,放弃在北大“混日子”的生活,俞敏洪怎么能创办如今家喻户晓的新东方?如果没有跳出“舒适圈”,放弃运动员退役后安安稳稳的道路,李宁又如何拥有当今极受欢迎的运动服装品牌?所以,跳出“舒适圈”是找到更好道路的先行条件。

只有走出“舒适圈”,努力拼搏,才可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走出“舒适圈”,直面挫折,生活中便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走出“舒适圈”,走过风雪,性格中便有了“冰霜正惨凄,终岁长端正”的坚韧;走出“舒适圈”,不断提高自己,内心便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愿意走出“舒适圈”,经受磨炼的人,他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坚持不懈,执着地找着“柳暗花明又一村”。“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走出“舒适圈”,能更好地磨炼自己的品格。

“玉不琢,不成器。”勇敢地踏出“舒适圈”,在困难中打磨自己,才能激发自己的潜力。“舒适圈”内的轻松自在给不了你站稳脚跟的本领。当然,踏出“舒适圈”需要决心和勇气。不历经风雨,望不到绚烂的彩虹;不踏遍苦寒,寻不到沁心梅香。

【作者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指导老师:李金芝】

点评

这篇文章紧紧围绕“舒适圈”这一话题展开议论,符合文题题意。本文有三个亮点值得同学们模仿学习。一是结构清晰,首尾圆合。题目、开篇、结尾,前后呼应,结构完整;三个主体段巧妙地设计段首句,形式上结构整齐,内容上层层递进。二是角度独特,论证深刻。主要从“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这一方面展开纵向议论,分析问题,使文章富有深度;最后一部分围绕“跳出‘舒适圈会怎么样”这个角度议论,解决问题,用语简洁,既使文章详略得当,同时又让文章在论证上收到横纵结合的效果,设计巧妙,浑然天成。三是语言优美,富有意蕴。题目语言富有诗意,耐人寻味;结尾大量引用,既增添文采,又说理透彻。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生活热点类材料作文。材料内容比较明确,围绕“舒适圈”这一话题展开议论。材料针对“舒适圈”这一概念给出了明确的解释,这样就降低了同学们审题的难度,甚至不需要对“舒适圈”这一概念进行过多的思考,因为材料已经明确指出其含义,同学们只需知道这一概念的意思即可。在审题立意时,同学们需要把重点放在最后两句话:“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最后的写作任务是“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也就是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思考感悟来谈一谈对“舒适圈”的看法。针对两类人对“舒适圈”这一话题的看法,同学们可以确定自己的观点,或者赞成,或者反对,而要写出一类文,则要体现大家的思辨性,要辩证地探讨问题。

佳作二

走出“舒适圈”,拥抱开阔人生

◎郑 爽

“舒适圈”就是一个人最熟悉、待着最舒服的那个地方。诚然,在其中,我们会有极大的安全感。可是如果只待在“舒适圈”里,领域就可能无法拓宽,只能在可选范围、已知区域里选择有限的生活,个人的眼界与能力有可能被局限,得不到提升。因此,如果想要不断地进步,就要走出“舒适圈”。“舒适圈”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舒适圈”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伴随如今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过于依赖“舒适圈”中的生活不仅隐藏着危机,更重要的是自我麻痹,让其中一些人主动放弃了修炼,一旦遭遇风险,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正如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所说“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尼采说:“习惯会使我们的双手伶俐而头脑笨拙。”习惯会束缚我们的思维,钝化感知风险的能力。古人也早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三国时期有乐不思蜀的悲哀,近代有晚清故步自封的教训,如今有诺基亚的失败案例……于个人,长期处在“舒适圈”容易停留在原地,难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于企业,局限于“舒适圈”,不但不会规避风险,反而会出现风险来临的不知所措;于国家,沉浸在“舒适圈”中,会造成与世界大环境的脱节,落后于发展的潮流之中。

走出“舒适圈”,并不是为了盲目跳出“舒适圈”,正如演员秦昊所说“干嘛非要让赵本山老师去演陈道明的角色呢”。为了改变而改变,就失去了改变的意义。走出去,要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识,要对即将步入的新环境进行准确的判断。《哪吒之魔童降生》的导演饺子就没有盲目转行。原本打算学医的他后来接触了动画制作。他将自己的作品与当时从业人员进行对照分析,得出肯定的答案后才选择了转行。同时,也不要陷入奋斗的怪圈,我们为生存而奋斗,也要学着去生活。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这样说过:“最佳时刻,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或完成有意义的事情,而自愿达到极限的时候。”警惕舒适的“吞噬”,提升自己的能力,用短期的不适换来长期的回报,不断地突破“舒适圈”,这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当下,不如走出“舒适圈”,带着对远方的遐思,打点行囊,勇敢地去追逐時代的浪潮,拥抱开阔人生。

【作者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指导老师:李金芝】

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理性思辨。文章开篇以“诚然”一词引出“舒适圈”的可取之处,随后以“可是如果”转折假设,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想要不断地进步,就要走出‘舒适圈。‘舒适圈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可谓理性乍现。第二段开篇“‘舒适圈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伴随如今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第四段开篇“走出‘舒适圈,并不是为了盲目跳出‘舒适圈……”。结尾“同时,也不要陷入奋斗的怪圈,我们为生存要奋斗,也要学着去生活。”再次体现理性思辨。

整篇文章不仅引用名言说理,又巧妙地以名言组织文章结构,过渡衔接自然,文章脉络流畅,又层层递进。结尾扣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令人不得不赞叹作者的理性思维及思辨智慧。

猜你喜欢

挑战文章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