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忆乡土
2020-01-25吴桐
吴桐
历史的脚步走了五千年,名为文明的火种世代传承,生生不息。曾有人说,城市的霓虹和五光十色是这一代文明的标志,我们走过蒸汽时代,走过电气时代,名为高科技的大厦拔地而起,可是回头看,乡土的庙宇却在不知不觉中轰然倒塌。如果时代选择了进步,人类就一定要放弃乡土吗?
庄子的“天人合一”中自然是有其寓意的,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早就牢牢地同环境、自然绑在了一起。古哲学认为,人类的前进实质上就是与自然更进一步的统一。在这种传统的文化观念下,古中国诞生了我们所言的乡土文化。漫漫千年,乡土文化维持了中国稳定的社会框架,并且从未改变。可短短几十年间,在科技浪潮的侵袭下,中国迅速完成了惊人的蜕变,于此相应的,我们大多数人放弃了乡土文化。
近年来,诸如“荒废村落”的新闻屡见不鲜,农业农村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犀利地指出:“‘80后不能种地,‘90后不想种地,‘00后不会种地”的致命现象。这些无不在反映一个事实:中国,在逐步丧失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丝乡土气息。我们说,中国的农业跨入现代化很难,所以它几乎是幸存的最后一缕传自古老社会的乡土文化,而如今,连这最后的火种似乎都要熄灭了。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同乡土的逝去作斗争。这是一种源自内心情感的表达。多年前,我们就曾经听说,国外妇人、老人都在持重金购买田园资产,似乎他们都想要在乡村安度晚年。近年来,这一现象在我国也逐渐开始流行:无论是叱咤商界的精英,还是文明一时的政客,当他们结束一生的奋斗时,大多数都想要归隐乡村,这就是人们心中对乡土生活的最后一丝留恋。而讽刺的是,曾经组成古人类国度最主要框架的乡土社会,时至今日,竟只给人们留下这一点点念想。
所幸,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它的不可或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广袤的田地里寻找新的机遇,国家在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力求迎合时代发展的同时,将中国仅有的乡土结构赋予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乡土民俗成功申遗,给人间留下纯正浓厚的乡土气息……即使时代选择了进步,我们,也没有放弃乡土。
我们不能保证乡土社会的结构框架在如今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不过仅仅是它本身,就是历史与时间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作者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中高二2班学生,指导老师:纪顺】
点评
“乡土”是融入汉民族骨髓中的民族特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就有相关论述。然而,当下社会,因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乡土”特性正在消逝,乡土庙宇不知不觉中轰然倒塌。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从历史发展、乡土问题以及实际做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由分析问题,到解决問题,层层深入。文章语言虽不华丽,但处处闪现着思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