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得有文采之用词贴切
2020-01-25曾昌盛
曾昌盛
训练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技法指导
对文章的评价历来多元,但最基本的依然是词句。遣词造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文章优劣,看整体用词,立判高下。其实,用词也是有技巧的,现略述一二:
一、词句准确,重视内涵
首先,用词要准确,包含熟知词语的使用范围、了解词语结构,不能出现硬伤,不能词不达意,不能用语模糊,不能东拉西扯而不着边际,这是基本要求。第二,每个词语都有它自己的内涵和独特处,使用词语前要准确地解析词语的核心意义,不能牵强附会,打擦边球,准确对应是关键。
二、风格统一,语体明晰
文采是个综合概念,首先,在用词方面,要做到风格统一。例如,有的文章的风格是:文辞简练,蕴藉舒朗,带有文白结合的特征,整散结合,内涵丰富。如句子:“两袖一挥,明月清风,何必繁华纷扰;步履一双,山河踏遍,何必比肩接踵;心有明珠,山河明媚。”又例如,有的文章的风格是:文字富有诗意,文辞自然委婉。如句子:“翻开书页,指尖缓缓划过纸张,一缕幽幽的香气萦绕鼻尖,如夏日里的一壶清茶。须知书道亦如茶道,静下来,慢慢品,亦能尽其中之味。”二者各有特点,一个气势磅礴,字字珠玑;一个婉约平静,娓娓道来。但对一篇文章来说风格上应该统一,不能不伦不类。第二,要分清文体语言特征,例如写信的言辞表达偏向于婉约生动,娓娓道来,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论述文要逻辑严密,密不透风,气势磅礴,雷霆万钧。
三、适度修辞,注重人文
一是要注重整体人文性。文章的语言是作者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含蓄蕴藉如春草滋长,犀利泼辣如雷霆万钧,磅礴处若黄河奔袭,婉约处似明月清风,高有群山巍峨,静有溪水流深。据理辩论严谨有致,密不透风;煽情处风雨凄厉,声必共鸣;叙事简约,干净利落;评述精要生动,不说废话,点到要害处。语言的个性特质就是有别于他人的语言风格,这要看自我的积累深度。语言的个性特质非一朝一夕可成,“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很重要。
二是要注重修辞。用词时,如果能够注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准确生动表达,效果自然不用担心。如句子:“ 有的人喜欢加盐,充满刺激与冒险;有的人清汤寡水,喜欢隐匿痕迹,超脱于世间。”此句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对比的表现手法,蕴藉有味,读来令人回味。
三是要注重思辨性。精彩的评述语言能够彰显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辞藻运用中能品读出作者的语文感知力,因此,要做到:一,用笔稳健,要针对话题,有紧密的粘合度,准确无误,重条理逻辑;二,文辞语言有思想性,文字深刻,体现出作者独立思考的能力。
优秀作文
如汤之味,调和人生
◎陈亚玲
水自天上来,物由地而生,合于一锅,集天地精华于一体,才得人间美味。世上一草一木、一沙一砾,看似独立存在,却相互调和,自然搭配。正如绘画,中国画一定要竹石相生、山水相连、浓淡相间、阴阳虚实,方可得境界。万物相依相融,独木不成林,万树方成春。“万物皆有所待”,人也并非单一存在,人生需要调和。
从古至今,美食家熬汤讲究调味,几味调料,几种食材,变化出百种滋味,这恰似人生。有的人喜欢加盐,充满刺激与冒险;有的人清汤寡水,喜欢隐匿痕迹,超脱于世间,这都是极端。人生需要调和,水与盐相互融合,不咸不淡,恰到好处。项羽拥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如果他能放下霸王的颜面,亦可东山再起,何必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怜?曹操背负一世奸雄之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虽赤壁惨败,然能屈能伸,终成帝王霸业。
世事纷繁,百种人生,能调和自得高境。曹雪芹被抄家,举家食粥,而作红楼;梵高穷困潦倒,而绘旷世名作。我们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睚眦必报与金刚怒目的周先生,更有“何妨吟啸且徐行”参悟儒释道之大成的苏子。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人生,把人生的境遇调整到刚刚好,不咸不淡。人生至淡,少了欢愉与刺激;人生至咸,少了淡泊与宁静,二者必须融合,起伏跌宕,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生因境遇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精彩。得意时,我们加点淡然与沉稳;失意时,我们加点积极与乐观;愤恨时,我们加点包容和宽恕。人生在调和中逐渐完善。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从一事无成到坚果大王,在失败的辛酸里调和了辛勤和坚持;乐天知命的陶渊明,从官场到隐居山林,冲出樊笼后调和了自由和宁静;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到赤壁的旅程里调和了超脱和智慧。人生五彩,怎能缺少调和?
老子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从个人到世界,皆同汤味,均需要调和。习主席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引起了世界的共鸣,从埃及到肯尼亚,从肯尼亚到土耳其,各国积极参加,互惠合作,共生共赢。不同的国家“味道”就是不同风味的佐料,他们协调搭配,取长补短,为世界经济熬制出一碗美味鲜汤。这就是调和的智慧。万物调和则生,反之则灭。
熬汤,人生之修行也;品汤,人生之至乐也。汤之味,因调和而美;人生之味,更因调和而佳。
【作者系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学生】
点评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一是整散结合,文句简约而内涵丰富。例如:“‘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从一事无成到坚果大王,在失败的辛酸里调和了辛勤和坚持;乐天知命的陶渊明,从官场到隐居山林,冲出樊笼后调和了自由和宁静;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到赤壁的旅程里调和了超脱和智慧”。二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很生动,引人入胜。例如:“得意时,我们加点淡然与沉稳;失意时,我们加点积极与乐观;愤恨时,我们加一点包容和宽恕。人生在调和中逐渐完善。”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