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行“任务”,双向驱动

2020-01-25李新地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任务莫言挫折

李新地

任务驱动就是给你“任务”,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套作宿构的怪圈,较之材料作文又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这种命题往往借助生活中的琐事让同学们谈感悟说看法,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贴近青少年认知水平,贴近时代的发展脉络,其初衷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最好说出“个性”,说出“丰富”,说出“深刻”。

由于这是一个较新的形态,大家对之认识还不够具体和深刻,因此在写作中往往会犯两个错误:一是执行“任务”不给力;二是驱动存在思维误区。

我曾命制了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为平时练笔——

年轻人充满朝气,走路时不时喜欢跨越,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有的人认为这是年轻人的通病,很多年轻人毁在不切实际的跨越上了。有的人对此很坦然,认为跨越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年轻人自主的选择。还有的人认为,没有跨越就没有进步。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请把自己的见闻和思考写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不抄袭不套作。

以下是某同学习作:

如果再往前跨一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餐化,一切都好像可以速成一样,闪婚、闪离等都像话剧在生活中不断上演着。如果人们能走好每一步,并想好每一步,也许生活就不会如此机械化。

对于“莫言热”,举国沸腾,与其说是追捧并高喊“莫言万岁”,不如说莫言也经历了一次“魔幻主义”。“莫言热”需“冷”思考。追捧是一种喜欢的表现,但盲目地追求则是一种对所追捧者的不尊重。在你摘走莫言家墙角的最后一棵草时,你是否曾想过灵感有时是需要用心去欣赏莫言作品而获得的?当你准备投身于红高粱风景带时,你是否曾想过即使你拥有千亩红高粱,你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变成栋梁?当你手攥“莫言烧鸡”时,你是否曾想过你其实只是商家棋盘上的一个小兵?通过“莫言热”的跨越,带给社会的不应是一种功利化的汹涌,而应是社会素质的提升、人性的净化。

向前跨,经历的不一定是成功,也可能是挫折,但是挫折不是骨折,是存折。淘金士在最后一次挖掘中没有收获那金灿灿的金子,但依旧收获一份过程的喜悦;一只雄鹰蜕变时,啄去喙角,经历了疼痛,但也伴随着对美好未来与翱翔的期待,折翅飞翔;蜗牛再跨一步,仍旧在金字塔的半山腰上,抬头仰望天空,依旧拥有对美丽塔尖的欣赏;贝多芬在一次尝试中失去了一张曲谱,却偶遇更多灵感;李白在游览天姥山时,收获的不是所追求的,但依旧豁达,因为在游览的过程中,他收获美景和一份醉意;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经验不足的我们一次次探索,虽不一定能一次就成功,但每一次挫折中,我们都在取经。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而在每一次挫折中,我们都在为下一次站起做准备,为下一次跨越积淀着。

一步步的跨越,但不能跨越出底线。社会上的许多东西都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远销”海外,比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中国式家庭等。而这些都是一种讽刺,就像扎人的玫瑰、致命的美酒。比如说中国人过马路,中国人心中装不下红绿灯,没车就过,跟着人潮走,反正车不敢撞我,认为街上没人认识,就放肆地跨越栏杆。殊不知,你的这轻松一步是多么无视规则的表现,是多么无素质的表现。你可代表着中国!社會是一片沼泽,每个人都在上面走,没有人是安全的。人很容易就变坏了,这种坏有两方面。其一是人家不做,那我也不做,人家逃避,我也逃避。本来还有的善心就黯淡无光了。所以老人跌倒没人扶,女孩被车碾压也没人帮助。其二是你打我,我就捅你一刀,你踢我,我就还你一脚。底线不是起跑线,更不是终点线,而是人心的一个最低标准。如果再向前跨一步,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再向前跨一步,我们不应该盲目,而应该谨慎与三思。空气是人人的,社会是人人的,对此你不能屏住呼吸。天下兴亡,你我都有责任。

这篇文章如果不从“任务驱动”角度分析考量,无论语言、立意、还是思想丰富与深刻度,无疑都算得上是上乘之作。可是如果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审视,缺陷就异常明显。

执行“任务”不力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的最大误区。执行任务不力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扩大了任务面,去谈“任务”的上级概念,也就是直接上升到母题层面。上述这篇习作就是如此。作者并没有领会题目的“任务”(年轻人的跨越),而是开篇就把任务推进到“人类社会”,这一推进,扩大了任务的外延,导致论题偏离任务中心。所以有老师和同学将“任务驱动”理解为就事论事,从狭义上来说,也是有见地的。扩大任务面看起来是深刻了,但却是一种没有依据的拔高,很容易流向空洞。细读此文,确实有些唱高调的嫌疑。二是歪曲了任务面,看似由此及彼,实则是偷换概念。比如文章第二段,作者试图通过莫言热的冷思考来论证“跨越”这一论题,可是由于作者逻辑失误,导致对“跨越”的意义理解歪曲。文题中的“跨越”应含有“冒险、走捷径”意思。从字面看,这篇文章似乎没有脱离“跨越”,实际上已经歪曲了题目的初衷。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但绝非不需要审题,要谨防任务歪曲。

驱动不畅是任务型作文行文结构的基本症结。驱动不畅导致“肠梗阻”,致使文章外在结构和内在逻辑都存在明显断裂带。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想精致,必须满足“双向驱动”,即向外结构驱动和向内的逻辑驱动相结合。同样,我们以这篇习作为例,来谈双向驱动常见的谬误:一是结构驱动不明。众所周知,论述文的一般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决定论述文宏观效果的构架。上述习作在这方面也是缺憾明显的。作者先列举了社会跨越的种种形态,并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问题。紧接着以莫言热为例切入分析跨越的危害,但分析的是个案,没有进行普世价值的推演。四、五段看似在解决跨越危机,实则依然在分析跨越的危害——容易过火和丧失底线。所以从结构上看,缺乏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环节支撑。二是逻辑驱动混乱。如果说外部结构驱动只是外部循环,那么逻辑驱动则是类似血液和细胞组织一样的内循环,内循环不好,就会逻辑错乱,影响微观效果。这篇习作逻辑漏洞也是显而易见的。中间三个主体段之间基本没有逻辑关联,谁先谁后都不会影响文章的内容,这是很可悲的。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任务驱动最好遵循“就事论事——就事论(事)理——就事论道(理)”这样的内在递进逻辑,这样也正好和外在逻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总之,任务驱动写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引领“表达与交流”走向更微观更实用更符合学科素养要求的新生手段。

猜你喜欢

任务莫言挫折
过去的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Holism in Education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挫折
终身不遇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