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

2020-01-25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大众抗疫数字化

在全民抗疫期间,中华传统文化迎来了新风尚。全国博物馆系统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技术,推出2000多场线上“云展览”,获得了50亿人次的浏览量;中国戏曲的“云传播”通过各大App客户端,以地方特色向大众传递疫情防控知识,为抗疫英雄们助威。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正借助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弘扬传统文化缺的不是内容,而是创新的传播形式。事实证明,在传统文化逐渐缺乏生机活力的今天,新媒体以其传播方式数字化、传播过程交互化、传播行为个性化、传播速度实时化等优势,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激活。

(选自《学习时报》2020年8月12日)

素材解读

1.樹立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思维意识。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容生产者,将用好新媒体的观念扎根在思维中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传统文化工作者全方位认知新媒体平台,学会主动思考,掌握受众的诉求和期待,积极着眼于数字技术的革新,依据不断升级的数字化平台来打造自己的内容产品。

2.融合传统文化要素和新媒体特点进行文艺创作。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刷屏时代的大众更乐于接受的是通俗易懂、形式新颖又不失内涵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依托新媒体来打造自身,是当前形势下的不二选择。

3.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传统文化的舞台。新媒体平台拥有灵活多样的通信手段,可以移动传播和自由沟通,能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能不受平台限制。因此将传统文化植入新媒体传播平台,更易于在线上线下形成良性互动。

适用话题

传统文化 创新 传播

猜你喜欢

大众抗疫数字化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抗疫作品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