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峡:林草茂盛 水清土固

2020-01-25郑智维葛洋

民生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三门峡市三门峡廊道

郑智维 葛洋

“黄河的水质在变好,空气也在变好,来三门峡越冬的天鹅越来越多。”纪正群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从小生活在黄河边,75岁的纪正群如今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北营湿地的巡护员。谈及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他有着切身感受。

在他的记事本中,详细记录着巡护河段黄河的水位、天鹅每年飞来的时间和数量,以及自己对沿黄湿地保护的感悟。

三门峡,是沿黄城市中距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黄河流经三门峡206公里,在此形成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

针对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三门峡市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实施“四水同治”,加大三门峡大坝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对三门峡库区上游实施禁封治理,对三门峡市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山洪沟治理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恢复湿地2700亩

紧邻黄河边,三门峡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与山西芮城的圣天湖景区隔河相望。

黄河从该村的西、北、东三面绕村而过,形成一个水流环拱的半岛,肥沃的湿地土壤让这里成为久负盛名的明清古枣林。

为保护沿黄湿地,村民经历了从养殖、种植向旅游产业的转型。

“前几年,这里一直是鱼塘,水位下降时,附近的村民在此放羊。”指着恢复后的湿地,灵宝市大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樊建江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之前,政府开展了水污染治理,恢复了湿地生态。

三门峡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兴,城市的根脉在黄河。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开展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2016年以来,该市累计恢复湿地2700亩。

每年10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等地飞来,在三门峡黄河段栖息越冬。

“从之前的三四千只,逐步增长到一万多只。”当地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已占全国越冬白天鹅数量的三分之二。

地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三门峡是河南省的西大门,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黄河湿地修复,除了白天鹅外,三门峡市的红腹锦鸡、中华秋沙鸭、黑鹳、大鸨等珍稀物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全方位推进水污染防治

“黄河三门峡段有多长,生态廊道就有多长。”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介绍,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总投资40亿元,总长度190公里,共分3期建设。

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全部完工后,将建成沿黄108公里绿网、修复21.6万亩湿地、形成5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将带动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极大改善沿黄生态环境。

“沿黄生态廊道集生态湿地、护堤、防汛管理于一体,目前自大坝至函谷关的108公里已经全面连通,可将三门峡市主城区沿河景观群的王官黄河湿地、黄河公园、陕州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串联起来。”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建设环保局科员邹瑞说。

除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三门峡还实施总投资74.3亿元的18条黄河一级支流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5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

2018年以来,三门峡制定水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和黄河干流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内容涉及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

“持续开展河道采砂治理,全面截流入河排污口并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共关闭排污口311个,取缔非法采砂船34艘,28个水质监测断面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三门峡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

“害河”变“利河”

三门峡水库迈出了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步,它为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如小浪底、三峡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指着三门峡水利枢纽蓄洪坝上的“黄河安澜、国泰民安”8个大字,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育杰感慨地说,黄河治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人民幸福。

历史上,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之所以建三门峡大坝,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黄河下游的两岸大堤没有保障,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王育杰说。

从1986年起,王育杰到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之后未曾离开过,见证了黄河从“害河”变“利河”的过程。

“目前,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防洪方面的压力已经很小,但在农田灌溉、供水、发电、生态等方面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为黄河下游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

近年来,三门峡段的黄河水大部分时间是清澈的。据统计,黄河三门峽段河水平均含沙量由2017年每立方米29.1千克,变为2019年的9.1千克,减少了近70%。

过去几年,三门峡在保护黄河水环境方面建立起四级河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得益于河长制的落实,沿黄植被得以保护、水污染得以治理。”王育杰说,三门峡大坝上游90公里与下游200公里之间的河道,除了7月至9月的汛期,一年有9个月左右都是清澈的。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如今,三门峡打造的包括10万亩生态梯田在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项目,已成为网红直播打卡地。

从项目6号观景平台向北俯瞰,已经整理完成的5000余亩生态梯田,油葵种下陆续成苗;铺好沥青的景区道路,顺着山势蜿蜒向下,时隐时现……

黄河流域边上的村子—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后地村。

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是三门峡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项目。

治理项目所在地湖滨区高庙乡政府主任科员张晓冰介绍,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0万亩生态梯田、大禹文化公园、矿山治理及配套环线道路、水源工程、绿化工程、观景平台等。

“预计通过两年左右,完成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将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治理保护、黄河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湖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而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河段。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曾建议将三门峡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作为国家试验示范区,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高位推动。

在他看来,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黄河中游综合治理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着力破解水沙失调、水土流失、污染防治三大顽疾,打造林草茂盛、水土稳固的中游生态,方能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猜你喜欢

三门峡市三门峡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三门峡市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