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自己的国际经济学(观察家)
2020-01-23周文
周文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经济学理论对国际研究重视不够,只是讲中国如何对外开放,怎样走向世界。今天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经济学界须努力弥补经济发展的国际理论先天不足的问题。
当前流行的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质上是美国经济学的翻版,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经济学理论,并不是真正的世界经济学,不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比如,按照流行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主要源于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第一是成本优势,第二是技术优势。首先是随着我国原有的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我们传统不具备成本优势又能大量出口,西方一些人认为是有政府补贴,而大量出口必然导致世界市场竞争不公平。其次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新技术不具备天然优势,于是一些人得出结论:中国的贸易顺差肯定是因为搞强制技术转移,窃取西方技术优势。这就是今天西方一些人针对中国国际贸易的种种说辞。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们目前在理论上无法提供系统化理论支撑予以反击。中国经济实践取得伟大成功,应该说对外开放的贡献很大。但是我们的贸易顺差来自于何方,在理论上没有很好地作系统性阐述。
中国崛起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而原有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没有改变,这就意味着现实世界新的突破因素仍在旧有理论框架内循环,也意味着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必然面临各种挑战甚至“围剿”。因此构建中国自己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使其能够解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之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服务就成为当务之急。不同于旧有的国际经济学理论,新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绝不只是对强国或强势集团有利,而必须旨在构筑“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经济格局。新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可以超越某种意识形态的争议,也不突出某些民粹主义思潮,它旨在从共享共赢的视角来解释国际经济新现象,指导和解决国际经济新问题,从而在现实中构筑有利于全人类的贸易、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进而提高全人类的福祉。
但是,环顾今天中国的现实,无论是当前对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还是在高校课堂上使用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基本上都是以西方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学为主,很少或者基本没有从中国的角度来解释国际经济现象,指导和引领国际经济活动。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研究和教材目前极为匮乏,中国经济学理论界和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首先,须研究和全面总结中国的经验,探索和揭示中国走向世界的经济学理论逻辑。构建具有中国话语权的国际经济学新体系,把中国对外开放的典型化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作为重构国际经济学的出发点。对此,中国经济学家有先天的优越条件,拥有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料。
其次,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应注重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体的真实利益诉求和表达。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的一贯做法是依据发达国家的利益得失改变语调。全球化并不是永恒的直线运动,而是为学者公认的近乎钟摆运动。随着西方利益格局变动,主流国际经济学范式也总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之间摇摆。当引领全球经济时,西方国家便四处宣扬自由贸易的好处,要求世界各国为其优势商品和投资敞开大门;当新兴国家崛起并成为全球化浪潮主流时,西方国家为保护其国内利益集团,又掀起贸易保护主义、推行单边主义,可谓此一时彼一时。因此在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理论范式支配下的全球化钟摆运动,必然造成发展中国家不能持续地从全球化中获取真实利益。新的国际经济学就是要扛起推动全球化的大旗,在理论框架上让经济全球化摆脱过去被少数西方大国控制的局面,不使国际利益只流向某几个先进发达国家。
再次,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国际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其核心思想都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利。但这种理论无论其分工基础是基于生产成本差异、技术落差、要素禀赋的区别,还是规模经济的不同,都只能固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格局。传统主流国际经济学理论框架,模糊了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格局。目前普遍的现象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西方国家所主导和支配的世界体系。新兴国家崛起并成为经济全球化主流,对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新的利益不平衡,这一背景下新的贸易争端此起彼伏。在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利益和谐与利益冲突并存,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利益冲突和摩擦面前,从互利共赢的战略高度,采取共商共建的态度,摒弃零和博弈的重商主义旧思维。一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兼顾本国利益和他国的利益,而且也要考虑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要防止动辄粗暴制裁、报复等两败俱伤的局面发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不能总拿经济全球化作为替罪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人为设置障碍只能阻碍经济发展,只有拥抱经济全球化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最后,中国特色国际经济学应该建立新的国际贸易评价体系。目前评估全球贸易的方法严重滞后,已不能准确地反映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与贸易现状。全球化的垂直分工和生产链已经改变了原有全球贸易的性质和形态,生产的增值化流程分布在不同的国家,中间产品多次跨越国界,已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国际贸易原产地评价原则是基于传统生产分工与经济边界确定,已不能真实反映国际贸易的多边化和复杂化变动新趋势,这是目前国际贸易评价争议和错漏的根源。因此须加快调整和修正过时的国际贸易评价体系,避免失真的贸易评估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错误的经济决策,从而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必要的人为风险。
在经济趋向全球化的今天,新的国际经济现象已出现,构建中国自己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中国的经济学者应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国际金融、国际汇率、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电子商务、国际数字化经济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全新研究,推进国际经济学理论重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会产生理论的时代。▲
(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