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20-01-22
应考锦囊
旨在培养古代诗文语感、提高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句名篇默写题,已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考点。从考查内容看,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非名句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名句与非名句联袂亮相,使考查难度加大。考查内容也由表情达意的句子逐渐转换成给人警示、阐述哲理的句子,切合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
从考查形式看,从2014年起,高考名句默写题基本由之前“只填上下句”的简单默写,变成了理解性情境默写。考生要想答好这类题,除了要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字写得准确无误外,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别题干中的各种陷阱,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和高频错误。为了避免因理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考生要先了解以下几种题型的特点:
一、提示语直指诗文内容
1.翻译类
即提示语是对所需填写句子的大致翻译。针对这类题目,考生应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切記不能死记硬背。如2020年全国卷Ⅱ,“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题目就是对诗句的大致翻译,答案应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描写类
题目对诗文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加以描写。描写类默写题一般是对环境或场景的描写,考生在识记时应重点把握这些句子中所运用到的修辞、描写等表现手法,以及其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如2020年全国卷Ⅲ,“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写劳动者珍惜夏日时光,不顾劳累,也忘记了炎热”,后面的提示语就是对答案“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详细描写。
3.关键词类
即在提示语中对诗文的关键词进行暗示。对于这类型题目,考生应重点关注提示语中出现的地点、动植物、器物等名词,借以准确定位诗句。如2020年全国卷Ⅰ,“离骚中‘
, 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题目中的关键词“上衣下裳”,将答案指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两句。
二、提示语转接诗文内容
即提示语来源于考生所需填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上下句之间有假设、条件、承接等逻辑关系,甚至含有对比、比喻、对仗等表现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借上文提示语来填空
如2020年全国卷Ⅰ,“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 ,
”,从句子前半部分的含意可知,句子后半部分的诗句应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借下文提示语来填空
如2020年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从“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可知,句中答案应是“輮以为轮”。
3.借上下文的提示语填空
如2019年全国卷Ⅲ,“《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根据上下文提示语推断,答案应是“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无论是哪种情况,考生都要注意句子的前后关联,注意认真审读题干中的暗示信息,重点把握提示语中的关联词及衔接性的词语,明确题干与所填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上文提示语中呈现结果,那么考生就要填写“原因”;若上文呈现原因,横线处就需要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考生在平时识记诗文的时候,要把前后文之间的脉络理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考查内容。
当然,有的考生虽然已经把书背熟,也理解了诗文的含义,但答题时还是会出错,原因是没有掌握难字、生僻字和通假现象。例如,“《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一题中涉及三个易错字:“蟹”“螯”“鳝”,考生很容易混淆,记不清哪个字是“虫”字底,哪个字是“鱼”字旁。这时,考生可找出规律,巧妙记忆:三个字中,有两个是“虫”字底,一个是“鱼”字旁,“记少不记多”,只需记住“鱼”字旁的“鳝”字就可以了。
考题连线
1.(2020年高考全国新高考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 ,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
”,视线常被遮断。
【解析】第(1)题,考生可通过上文提示信息“子路的志向”,划定范围为子路说过的话,再结合“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一句,可得出横线处内容与提示信息为承接关系,故得出答案:“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第(2)题,由题干中“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这一提示信息可知,此题为描写类默写题,由此可对应到词中场景描写的句子,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3)题,第一处,由上文中的“不仅……还”可知,横线处内容与前面“能看到江水”属递进关系,故得出答案“中间多少行人泪”;第二处,由上文提示语“北望故都”可确定范围,再结合下文提示信息“视线常被遮断”一句,可得出答案为“可怜无数山”。
【答案】(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2)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3)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2.(2020年高考全国新高考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于《诗经·秦风·无衣》中“
”和“ ”两句。
(2)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3)蘇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解析】第(1)题,可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袍泽”一词找到诗文中与之相关的句子,答案应为“与子同袍”和“与子同泽”。第(2)题,由题干中“描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这一提示信息可知,此题为描写类默写题,由此可对应到诗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即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第(3)题,由上文中“因此”可知,考生需填写的是表结论性的句子,再结合横线后信息“本来就不在于战争”可知,其与横线处形成顺承关系,由此可得出答案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另外,考生要注意“袍”“泽”“坼”等重点字,注意不要写错。
【答案】(1)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3)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拓展训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描写每到夏天水溺,江水漫上山丘的时候,“ ”,突出了水势的凶险,这时皇帝传急令,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江陵,即使“ ”,都不如三峡水快,写出了山流的湍急。
(2)苏轼在《赤壁赋》中点明月亮升起的位置,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知觉和感情,使人感到它似乎也与泛舟夜游的主客一样为如此美景所陶醉的句子是:“
, 。”
(3)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 ”,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
”。
(4)《氓》中写出了男子性格特点及职业的句子是:“ ,
。”
【任秋祯/供稿】